1 、土地流轉問題。 成事離不開錢的因素。如果說只是幾十畝地劃片,根本體現不出莊園的優勢。如果搞莊園,少則百畝,多則千畝。普通家庭是難以負擔起幾百畝土地的,土地在莊稼收獲之前,需要投入,灌溉需要打井和購置水泵,農藥需要噴霧器,還有機耕,機播,光這些收獲之前的前期投入,幾百畝地需要多少??如果想實現多元化農業綜合開發,需要投入就更多了,這種莊園,需要有相當經濟實力的家庭才能夠運營,同時需要極佳的經營頭腦。這就劃定了門檻,普通農戶搞不來,所以,新興的“地主階層”產生是必然的。如果還是給普通農戶按過去的路子走,那改不改沒有意義了。集團化的新型農業勢在必行,這是個實實在在的話題,任何理想化的構思都沒有意義,必須腳踏實地地落實才能夠有實現的可能。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不是單純的口號,而有現實的指導意義的。讓先富起來的人擁有相當的資本,然后才有能力搞規模化經濟。中國已經走到了今天,也只能按這個路子走下去,這個路子也是正確的道路。你知道我國的種糧補帖嗎?為什么會有這個政策?現實是在我國種糧是虧錢的!!種糧虧錢,那農民是如何養活自己的?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國農民現在是依靠手上這點口糧田生活的嗎?如果不是,那他們依靠什么??如果你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你就會明白為什么農民可以放棄土地了。不要把“失地農民”當成苦情的落難者,謀生的道路千萬條,當今的中國,不是個能夠餓死人的中國。現在有些人就是喜歡夸大農民失地的影響,殊不知有多少農民盼著開發商占他們家的地呢。 似乎有前人曾經說過:如果中國解決不了貪腐問題,農村城鎮化必將是中國的災難!!對這句話,我深以為然!!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方案,如果在下層官員手上變了質,那只能造成災難。(黑體字部分為西山先生文)
三段中邏輯是貫通的。第一段講了搞莊園的物質基礎即入門檻問題,第二段說明我國已經造就這種條件,第三段說的其中的障礙性或破壞性因素,其中貫穿著一個意思,地主經濟不可避免,其政策是正確的。我有不同看法。
下來的土地承包規模確實應該是較大的,相應也就需要相當的財力基礎。這個前期的投入其實可以由兩種形式,一種的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如已經搞了好幾年的黃淮海開發,類似井田按大方修路建橋打井,并修建了許多的灌溉設施,投入很多,但收效不大,一個原因的是設計方案不完善,沒有考慮大設施也小塊承包的對接問題,造成水從地頭渡過卻無法利用,有人農民就砸壞了大設施,破窗效應下,大設施很快徹底喪失功能;另一個原因是后續管理跟不上,基本處理失控狀況,完全無法發揮它的應有功能;第三個原因是項目資金的運用存在大漏洞,有的水利項目是有立項沒落實,驗收走過場,最終是項目申請方與驗收方共同瓜分該資金,缺少監督與責任機制。另一種的私人投資,但可以分工合作,如成立專門的農機出租公司,相互配套可以減少個體資金的占用,但他們歸根到底指向與得到的是土地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所以他們只是承包商,而不是地主。真正的土地主人是農民,是農民集體,在他們的生存環境沒有真正改善之前,他們幾代人都是這一土地的主人,任何人、甚至是他們這一代人都沒有賣斷土地所有權的資格,一定意義上就像房客只能在合同到期之前可以轉租房子但決不能賣掉房子一樣,農民個人并不是土地的完全所有者,他們擁有的是土地的使用權,能轉讓的也是土地使用權。集團化的新型農業是土地運行的一種方式,目的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但不能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與收益權。無視農民權益的圈地絕對是歷史的倒退,是對公有制的背叛、對社會主義的背叛。
讓一部分先富起來我們已經做到了,鄧小平說這是一個大局,全國都要服從這個大局,人民服從了;他又說,到了一定階段,先富要帶動后富,最終走向共同富,也是個大局,全國也要服從這個大局,現在是不是到了先富帶動后富的時候、是富人們要服從大局的時候了?正確的路子應該是連續的而不是中斷的,如果一味地只是讓一部分人富下去,兩極分化嚴重下去,是不是走上了鄧小平同志所說的邪路上去了?對窮人的意義有多大?餓不死就行了?這成為多數的現狀還是追求?發展創造帶來的成果應該永遠讓少數人獨享?當初革命的價值何在、我國的紅色體現在哪里?種糧補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是第一人口大國,存在著絕對剛性需求,但在國家的糧食價格控制下,農業的比較效益低下,所以許多農民邊務農邊打工(這種情況被稱為農民收入來源多元化),甚至有的已經棄耕外出務工。確實有盼望轉讓土地的情況,也有人沒有看到長遠與眼前的關系貪圖眼前的利益而自愿出賣土地的情況,但是這種買賣的性質不明,如果是指所有權的交換,則在法律上是無效的。烏坎人民的反抗斗爭,平度農民因護地而被燒死不是因為他們的沒有其他維持生存條件堅守土地的縮影嗎?畫餅充饑的事我們辦的太多了,大家需要的是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如果我辦個中介公司:推出的業務就是誰交給我一百萬元人民幣,我給他辦火星居住證,會有顧客嗎?我看到農民失地、尤其是多數農民失地達到的勞動力溢出效應的負面影響,例子不用遠求,我們的大學生就業狀況如何?如何再有一億多農民的急劇參入又會怎樣?這是夸大這種影響還是在正視這種影響?不要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如果連餅都不畫了,說明我們沒有辦法了卻還是想硬推,這是想搞好還是搞壞?
貪腐只是中國問題的加劇因素,決不是根本的決定因素。一篇文章問《嘴歪還是經歪?》發人深省,路線本身如果出了問題,巨大的災難最終還是要由百姓買單。
2 、這幾年,中國最大的問題有房子、醫療、教育、養老這幾項。說來說去,就是民生嘛。現在醫療、教育問題已經不那么突出了,農村養老正在推進。房子的建設有許多地區已經幾近飽和,在看得見的將來也將得到解決,如果解決不了,還有農村城鎮化這個大蛋糕沒動呢。這些問題解決了,人民生活會很痛苦嗎?只要肯工作,只要愿意勞動,會無法生存嗎?會吃不上飯嗎?如果說這些問題解決了,那農村土地問題還是不敢動的大問題嗎? 什么民生離不開主義?那我問你,芬蘭的民生福利如何?整個歐洲的民生福利比中國如何?美國的民生福利比中國如何?還有日本的民生福利比中國如何??全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吧??這些國家的民生福利如何?歐洲國家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嗎??他們生活得困難還是容易??古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完全可以換個說法,生存的困窘拉低了人們的道德底線!! 我國社會”一切向錢看“,社會道德淪喪的根源,就是民生環境的惡劣造成的。不要再拿建國的前三十年說事了,那時候是強大的全民監督機制在起作用,整個社會都生活在緊張之中,家庭成員之間都相互警惕,相互監督,甚至互相檢舉……,那時候良好的社會風氣不是因為人心有多好,而是全民監督機制厲害!
三大民生問題均與改革相關,房價的直接推動因素就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及與之相伴的房地暴利,允許、默許地方土地財政的原因是中央財政在稅收收入分配的過多占有(建立在注水的GDP之上),于是中央占稅收,地方房價、房商得暴利、大企業紛紛搞房產,國民經濟空心化、泡沫化,買單的是誰?普通百姓,房價高企時,有人沒房住,有房沒人住、被囤積養老鼠待升值,病態的市場背離人道的政策;房價太過超過百姓的購買極限后,房產泡沫的破滅成為必然,于是投資者、投機者紛紛轉移投資方向,房產供應必須面對真正的市場剛性需求,于是普通人的真實購買力將原形畢露,可怕的是國家現在并沒有找到解決地方財政甚至國家財政收入的真正辦法,于是賣國企成為選擇,這意味著什么?這些碩果僅存多屬于核心控制力的企業,直接關系到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力,混合、混合,結果將如何?后果難測。如果再考慮農村的城鎮化,可以說是搞毀了城市再毀農村,因為我們不是以解決人民的住房為目的,而是以收取土地費為目的,結果能好了?醫療問題通過城鎮的醫療保險與農村的合作醫療給予了部分的緩解,我認為方法錯了,以藥養醫才是中國醫療問題的癥結所在,國家的甩包袱、拒絕對公益事業的投入是重要原因,后來采用的城鄉醫療保障時,調換一下方法效果會好很多,把合作補助的部分轉換成對醫院大型設施的投入部分及醫生的工資部分,查清、接管縣級以上的醫院的債務及資產,清理相關腐敗,平抑藥價,則國家并不用太多的投入,換得的是患者支出的減輕,讓醫院回歸公益的性質,讓醫院賺病人的錢太過殘忍。教育問題如何?小學、中學接連出事,被炒得沸沸揚揚,實際則處于支流、個例問題;大學呢?來自官方的統計,學費漲聲一片,據說社會的接受度還可以,再由百姓買半時單就是了。現在這個樣子下,再壞下去會怎樣?我相信一點,總之老百姓全被毀滅的,不然誰去養活他們呀,只有百姓的處境變好與變壞的區別而已。關于農村的土地流轉,一我認為時機不對,近期不能有大動作,需要做充分的準備與調研;二是必須搞成社會主義性質的,保障農村的土地所有權與收益權;三近期我們必須下大力氣搞實業、制造業,只有不斷的創造優質產品,才能帶動社會的發展進步;四是農業的糧食安全關緊緊把好,我們這里今年的小麥減產面很大,可是統計上認為形勢依然很好,我太局部了?
用芬蘭、歐洲、美國、日本的民生福利水平直接與中國相比然后問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優劣,以此證明民生與主義無關,這樣的問法出自西山先生之口,真讓我大跌眼睛。這些國家無不是發達國家,全世界發達國家的人口之和是多少?沒有中國一國多,更比不上中印之和。且不說他們的基礎,僅說現在的世界資源的壟斷權與游戲規則的制定,他們能容納下中國人過上同他們一樣的生活嗎?咱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很長的路要走,難道走資本主義私有化的道路真的能富強起來?奧巴馬是怎么說的?壓制中國這一世界人口大國過上同他們一樣的日子是他們的必然選擇,不管我們走什么路。他們沒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以別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前提的,是無法復印的、更是不適合于中國的。生存的困窘拉低了人們的道德底線,在合理性也有局限性,經濟決定文化,但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它有自身的歷史傳承性,并不是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它是需要建設的。
“我國社會”一切向錢看“,社會道德淪喪的根源,就是民生環境的惡劣造成的。”這話有一定道理,它印證著我們發展的成果并沒有真正為民所享的事實,它們主要集中在了少數人手中,并且主要是靠賣換得的,賣國企、賣資源、犧牲環境、提前預支人民的購買力,如敗家子手中雖有幾個活便錢但不值得羨慕與稱贊,他是靠賣換來的,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沒有將來,不可持續。為國家找出可持續發展之路極其迫切,社會民眾行使監督權、落實人大的決策權不容回避。信奉新自由主義的精英決策害苦了中國、害苦了中國人民,效果已經被實踐所證明。對文革不必談虎色變,反腐敗的持續開展必然走向一個新階段,黨中央、中紀委領導的自上而下的反腐敗與人民群眾自下而上的反腐相結合,中間加入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化,讓腐敗遠處遁形;配合相應的收入分配政策,人民創造歷史的熱情難以阻擋,他們是國家的主人也是社會的主人。
3、現在我喜歡用中國模式來說事兒,不太喜歡用主義這個詞了,別扭!
用什么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內容是什么、餡是什么?老百姓的生活、利益第一,這是社會發展的目的,也必須輔之以相應的政策。沒錯的,公有制不能缺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