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發現對“攘外必先安內”有兩種截然不同觀點:“好得很、很可惜未剿滅共黨共軍”、“糟的很、賣國政策”,覺得很有意思,也花了點時間,希望有助于對“攘外必先安內”的理解,該政策對抗戰的影響、該政策對民族浩劫的影響。我的觀點是“糟透了、反動賣國政策”:
一、似乎合理的時間段——1931.7到1931.9.18
1931.7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對共產黨及共軍以舉國之力,運用武力鎮壓,在倭寇對中國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效法古人的“攘外必先安內”,奉為至當不移、顛撲不破的至理,有其合理性,但1931.9.18后,性質已經變了,那么國家的策略也應該隨之而變。面對外虜,難道不曉得“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道理嗎?
二、錯的離譜的國家策略——“攘外必先安內”
按照蔣介石“安內”的美好愿望是:首先是武力鎮壓中共武裝,消弭共黨威脅,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其次是馴服黨內、國內反對派,盡力削弱地方實力派,擴展中央統一力量,必要時不惜動用武力;再次為安定社會,充實國力,增強抵御外侮的能力。就是只有一個黨、一個聲音、一個行動。
A)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投資家:對股票投資等比較熟悉的各位,你們會感到后怕嗎?萬一判斷有誤,血本無歸、欲哭無淚。蔣某人現在告訴國人,把抗日的全部家當都交給他打理,他打保票,只要滿足“安內”條件,外寇不足慮,好像甲午開戰前那些狂徒的口吻;
B)錯誤的邏輯:對國家危害誰大?蔣某人在各種場合強調“外寇不足慮、內匪心腹之患”,外寇侵略只是皮膚小病。我不知道是基于什么邏輯推理的結果,但事實恰恰是“不足慮的皮膚小病”把中華民族推入亡國滅族的境地,而心腹之患卻成中流砥柱。
C)讀書境界:活人讀書,死變活;死人讀書,活變死。這是個深刻教訓,時代不同啦!面對的敵人不一樣了!戰爭要素也變了、…...,可愛的蔣委員長卻還在那按圖索驥、刻舟求劍、貽笑大方、禍國害民、千古罪人!倭寇步步進逼切香腸、敵我力量此消彼長、人民日益覺醒、……。“攘外必先安內”注定是賣國求榮的投名狀,正因為蔣某人沒有人民,所以南京大屠殺、花園口決堤、……才會發生,而人民也最終拋棄了蔣某人。時無英雄,蠢貨遺禍國家、民族。
D)一個不可能的國策:毛澤東的才能要比蔣某人不知高明多少倍,可是他也無法在十年文革中達到一個聲音、一個思想、一個行動。四億人有四億的思想和訴求非常正常,但想達到三個一的安內境界絕無可能,最后倭寇連影子都沒有摸到,中華民族已經被折騰到奄奄一息。
E)“內鬼”誤導?我懷疑這是內鬼誤導蔣某人的謀略:搞出高的離譜而無法實現的國策,在中國制造動亂、瞎折騰、國家四分五裂,而倭寇借機“進入”東北、“進入”上海、“進入”華北、…….,最終兵不血刃“進入”整個中國。
三、“攘外必先安內”與蔣某人的缺陷:
A)缺乏作為統帥的才能:
譬如死搬教條“攘外必先安內”,以前那是帝王及家務事、那時根本不考慮百姓死活、那時的對手只是一些小打小鬧善于滿足的流寇、……,可現在抗日是全民族大事、人民已是國家主人、倭寇的胃口豈止中國而是整個世界、……,面對如此殘暴的畜牲,“攘外必先安內”策略就是禍國殃民的死路?中華民族非常慶幸“安內“沒有成功,否則將萬劫不復;
“攘外必先安內”就是騙人的鬼話,人民打心底里懷疑,從1927年到1936年的十年剿匪步履維艱的實質是人民對蔣某人的統帥才能缺乏信心、對“攘外必先安內”策略不以為然;作為領袖無法贏得信任和愛戴,只是用強權來維護權威,剿匪十年、抗戰八年、解放戰爭三年的實踐,充分說明蔣某人欠缺領袖雄才、統帥大略;
B)缺乏水銀瀉地的洞察力:倭寇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卻糊涂到不足慮、皮膚小病;實踐證明共產黨是抗日可以信任的力量,卻被妖魔化為心腹大患、甚至上升到剿滅匪患才能抗日,什么見識?淺薄如斯!忽悠人?有私心!看問題不得要領,抗倭寇貽誤戰機,置國家民族于水火。
C)敵我不分,思維混亂:高唱民主的總統,滿腦子都是家最重、黨次之、國最輕、人民最賤。只要看看蔣介石關于“攘外必先安內”的解釋,里面充斥了家為重的“寧與友邦勿給家賊”意識:人民的敵人是倭寇,而蔣某人的敵人是共匪。
D)缺乏毛澤東的豪邁和人民情懷:蔣某人眼里沒有人民,也從不信任依靠動員組織人民,視民如洪水猛獸,對比中日兩國的數據,悲悲戚戚,如此悲觀失望之人,卻要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我有個小人之腹,蔣介石是否為自己留退路?如果抗日勝利,那么可做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如果失敗呢?倭寇也只能選擇蔣介石做事,還可做汪精衛式的曲線民族英雄?反正歷史只能由蔣介石來寫的。只要想想倭寇剛宣布無條件投降,蔣某人馬上要“以德報怨”了,心底里有人民嗎?是人民的呼聲嗎?3500萬死難冤魂會瞑目嗎?南京大屠殺的冤仇至今未血!像共產黨對戰俘的處理就比蔣介石高明,至少它們有認罪的態度、有犯罪的供詞、留下如山鐵證、宣泄滔天怒火,同樣是“以德報怨”,可境界天壤之別。今天倭寇試圖否定侵略歷史,蔣"以德報怨"后患無窮。蔣殺起人民沒有底線、蔣對倭寇姑息養奸也沒有底線,最搞笑的是“岡村寧次”被判無罪!這是哪門子的國民政府?
E)齷齪的心理、跑火車的胡話:譬如共產共妻、譬如共匪禍患尤勝奴隸、……,妖魔化共產黨。可實際情況是抗戰中最清明最民主的是共控區、三民主義在共控區得到最好的實行。什么是領袖?領袖不應該妖言惑眾、下三濫流氓的手法抹黑對手包括敵人!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我想甚至連土匪、妓女、罪犯都知道匹夫有責,心態如此陰暗,何以服眾、只知道攪渾水、亂人心、貽戰機。
F)缺乏對戰爭的全面認識:
據說剿匪時要消費每年收入的40%以上,試想倭寇實力何止共軍的百倍,可曾考慮如何籌措抗戰的軍餉物資?
抗戰勝利,蔣曾有三個月消滅共黨計劃,結果三年被趕到臺灣,蔣缺乏對自己軍事才能的認識、缺乏對國軍戰斗力的了解;志大才疏只能誤事壞事。面對倭寇侵略,倉促上陣、沒有戰略、自虐式消極抵抗、局勢一瀉千里,群龍無首,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劇!
蔣幻想“國聯”能支持正義,可是列強們根本就沒有把倭寇侵略中國東北當回事,它們只關心自己的在華利益;1931寄希望與“國聯”、1937年還是寄希望“國聯”,是殊死搏斗?還是拿軍人的性命作秀?中華民族百年被侵略史沒有學過?
抗戰是中華民族“亡國滅族”的決戰,卻沒有絲毫如履薄冰的謹慎、玩忽職守,白白浪費六年彌足珍貴時機;即使在八年抗戰中又組織了幾起卓有成效的決戰?有過以少勝多的榮耀?有過出彩的戰果?整個抗戰過程就像是自虐狂:扒花園口、火長沙、......。
沒有審時度勢的決策力,一根筋反共到底,觀察是片面的、思維是片面的、解決問題還是片面的、私欲熏心。
人民是抗戰能夠勝利最重要的要素,可蔣恰恰忽略了這個要素,那么所得到的結論焉能客觀、戰爭焉能不慘。
沒有五湖四海的胸懷和毛澤東的包容:1927.4.12前的同志,轉瞬就成殺無赦的敵人,終至兵戎相見、遺禍國家和民族;能用之人非江浙即黃埔,其他的限、融、消,家天下作祟,不知道人民才是國家主人、人民創造歷史。
H)對“安內”的理解:其實對“安內”有很多方面的解讀:殘酷鎮壓無法調和、求同存異攜手抗日、許以利益安撫利用、封官進爵招安炮灰、…….。可是在蔣介石的字典里,安內就是殘酷鎮壓、矛盾激化,選擇成本最高、對民族危害最大效率最差的方式,不懂得輕重緩急我想是蔣某人作為統帥最不稱職所在,可能對家天下有好處。
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通俗的說就是得失成敗論英雄,蔣某人放棄“攘外必先安”,說明它錯了;在大陸共產黨勝了,那么由共黨評價這段歷史天經地義;在全中國人民的壓力下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說明不得人心,但浪費了彌足珍貴的六年生死時速;毛澤東抗日統一戰線在抗戰中表現了強大的威力;蔣“攘外必先安內”與之配套的閉門造車政策我們已經無法了解了,但從解放戰爭的謀略看,毛澤東與蔣的謀略天壤之別,可以反推蔣的抗日謀略也不過爾爾,如果“攘外必先安內”一條道走到黑絕對是民族災難;“攘外必先安內”是僵化、偏見、愚昧、私心、賣國的產物,我們千萬要引以為戒。
我一直堅信如果中國抗戰能夠建立聯合政府,在毛澤東指揮下,近千萬軍隊化腐朽為神奇,中國抗戰一定會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絕唱、人民的中國一定會走上自由、民主、繁榮、富強、統一之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