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已在神州大地上熊熊點燃。此時此刻,作為這場“史無前例”運動的最高統帥,毛澤東卻選擇了遠離運動的中心---北京,再次踏上了他的南巡之路。
在這段日子里,作為詩人的毛澤東創作了一首別致的七律——《有所思》:
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
青松怒向蒼天發,敗葉紛隨碧水馳。
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
憑欄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
這是一篇寓意豐富的詩作。很多人在一篇讀罷之后,都不禁要問:作為一代人杰的毛澤東,當時當地,他究竟在思考些什么呢?
史海鉤沉,或許我們只能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去尋找答案了。往事歷歷,筆者的目光,首先關注到了在這首詩作誕生之前不到一年的一個日子里,毛澤東同志的一段談話。
那是1965年的8月3日,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同來華訪問的法國總統特使馬爾羅進行了一番長時間的會談。會談過程中,主客雙方的話題都指向了當時的蘇聯。這時,毛澤東說:
“它(蘇聯)是代表一個階層的利益,不是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
“黨是可以變化的。普列漢諾夫和孟什維克過去都是馬克思主義者,后來就反對列寧,反對布爾什維克,脫離了人民。現在是在布爾什維克內部發生了變化。中國也有兩個前途,一種是堅決走馬列主義的道路、社會主義的道路,一種是走修正主義的道路。我們有要走修正主義道路的社會階層。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避免走修正主義道路。但誰也不能擔保,幾十年后會走什么道路。”
當馬爾羅問到“現在中國的修正主義階層是否廣泛存在”時,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相當廣泛,人數不多,但有影響。”(見邸延生《文革前夜的毛澤東》,第448頁,新華出版社2006年1月1版)
往事翻越,1967年4月,也就是毛澤東同志的這首《有所思》創作之后不到一年的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公開推薦了一篇古文《觸詟說趙太后》。在解釋推薦原因時,毛澤東說:
“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初期,地主階級內部,財產和權力的再分配。這種分配是不斷進行的,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是代表剝削階級,而是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但如果我們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就會變質,可能搞資本主義復辟,無產階級的財產和權力就會被資產階級奪回去。(見《毛澤東讀古書實錄》第303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1版)”
讀史至此,筆者似乎已經找到了答案,毛澤東同志的“有所思”,“思”的就是如何確保中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如何預防新的特權階層(修正主義者及他們的后代)的出現,如何避免黨的革命事業出現“五世而斬”的尷尬局面。也正是在這一思考的指引下,毛澤東終于下定決心,舍棄了自己本可安享的晚年生活,揮動巨臂,以73歲的高齡再向虎山行,以決絕的勇氣書寫了自己人生最后十年的光輝歲月。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撒手人寰,帶著壯志未酬的遺憾,永遠地離開了這個紛繁蕪雜的世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身后三十八年的9月9日,依然會有人為他掬一捧淚,祭奠他的一片公心,感嘆他的目光如炬。
其實,一個高貴的靈魂是不會死去的。
相關文章
- 河北灤縣三中了不起
- 視頻:張宏良、王立華等老師參加灤縣三中紀念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逝世38周年活動紀實
- 紅色網友匯聚湖南:用心靈與人民領袖團圓
- 孔慶東視頻:紀念毛主席發表《為人民服務》演講70周年
- 紀念毛主席逝世38周年: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是我們人類的恩師,毛澤東思想是我們的思想之船
- 深圳人民深情紀念毛主席逝世38周年(組圖)
- 河南洛陽軍民心連心藝術團緬懷毛主席38周年
- 視頻: 河南焦作人民沉痛悼念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38周年
- 河北石家莊群眾集會紀念毛澤東主席逝世38周年
- 林炳長:為人民服務 奮斗到底——在浙江溫州毛澤東思想學習班悼念毛主席逝世38周年發言
- 毛主席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來到紀念堂紀念毛主席(組圖)
- 陜西西安各界人民群眾紀念毛主席逝世38周年活動紀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