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北上抗日先遣隊:長征路上第一縷紅飄帶

魏興谷 管其乾 · 2014-08-28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我們要共同記住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這個中國歷史不能忘記的紅色地標村,并以《北上抗日宣言》所倡導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精神,團結一致,振興中華”,全國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福建永安市小陶鎮(zhèn)石峰村001號榮譽村民安孝義說。

  臨危受命軍團改編

  在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紀念館展板上的中革軍委舊址彩圖前,永安市委黨史研究室特邀申蘇研究員、三明市申蘇先進個人安孝義告訴筆者:1934年7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qū)核心區(qū)域開始全面進攻。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為了擺脫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的困境,減輕敵人對中央蘇區(qū)的壓力,決定以紅7軍團組成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

  7月初,紅七軍團在瑞金經短時間的整編,擴充為6000余人,以尋淮洲為軍團長、樂少華為政委,粟裕為參謀長,劉英為政治部主任,曾洪易為中央隨軍代表。

  為配合北上抗日,中共中央在印刷條件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趕印了《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告農民書》、《中國能不能抗日?》及《擁護紅軍北上抗日運動口號》等宣傳材料。共160萬份,供紅7軍團北上沿途宣傳和散發(fā)。

  為了協(xié)調紅七軍團北上抗日,中革軍委還命令紅九軍團撤離廣昌驛前、白水(后稱赤水),掩護紅七軍團北上抗日。

  紅九軍團由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原型、建國后中央軍委認定的解放軍36個軍事家之一羅炳輝擔任軍團長,軍團政委蔡樹藩、軍團政治部主任黃火青。

  據(jù)《燕江紅旗》記載,紅九軍團先頭部隊從清流方向的沙蕪鄉(xiāng)來到永安境內的安砂鎮(zhèn),稍作休息后,進入羅坊鄉(xiāng),1934年7月9日,進入小陶鎮(zhèn)西北面的垇頭、牛益坑、高漈坑、石峰一帶。10日下午,沿棗溪、小溪到向小陶推進,迅速占領、湖口、麟厚、小陶本鎮(zhèn),及其洪砂、桐林、大陶口、大陶洋各村,并派部隊推進菇田警戒。

  7月6曰晚,以紅7軍團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隊6000余人,從瑞金出發(fā),秘密東進,經過長汀、連城,于7月15日進入永安市西南部的小陶鎮(zhèn)石峰村及其洪砂、小陶一線,與先期到達的紅九軍團先頭部隊會師。

  根據(jù)隨軍沿途散發(fā)傳單的規(guī)定日期,紅七軍團在石峰村及洪砂、小陶一線發(fā)布了《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等4部宣言書。至今在石峰村依然保存有紅軍原創(chuàng)標語80條并一幅紅軍抗日漫畫,其中60%以上涉及北上抗日,如“全中國抗日的工人、農民、士兵團結起來,實行對日作戰(zhàn)”、“擁護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等等。

  “甲戌年六月初四,紅軍從連城上余方向,經高漈坑嶺來到石峰村,他們挑來很多擔子,打開箱子里面都是紙,見人就發(fā),有的還在墻上寫字”,今年89歲的石峰村老人管灶隆回憶說。

  集結小陶宣言發(fā)布

  在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紀念館的展板上,掛著一幅石峰村全景圖和一張北上抗日先遣隊一路挑來的傳單《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照片,安孝義告訴筆者:永安的紅土地,多次留下紅七軍團的光輝足跡。1934年4月8日,紅七軍團十九師與紅軍獨立第九團進軍到永安城外會合,對永安縣城守敵形成強大包圍態(tài)勢。4月18日凌晨5時,解放永安縣城的總攻開始,經過艱苦的戰(zhàn)斗,下午一時許,紅軍第一次把勝利的旗幟插上了永安城頭。此戰(zhàn)殲敵1000余人,俘虜敵官兵2000余,繳獲大量的軍需戰(zhàn)略物資,并活抓國民黨縣長林家木。

  紅七軍團這次執(zhí)行北上抗日任務,又兵臨燕城。北上抗日先遣隊和紅九軍團在石峰村及洪砂、小陶一線會師后,經小陶鎮(zhèn)的麟厚、冷水溪、大小吳地等地,再往寧洋縣的香寮后,突然揮師永安境內,18日到西洋。紅七軍團一部占據(jù)永安城郊黃歷、桂口,兵臨城下,19日形成對永安的包圍。

  另外,紅九軍團后衛(wèi)部隊于7月16日出清流嵩口、沙蕪塘出發(fā),19日進入永安羅坊、安砂、曹遠,22日全團到達永安城郊,至此,兩大軍團對永安城形成鉗形包圍。就當時的兵力而言,再次攻占永安城乃輕而易舉,但為了迅速北上,兩大軍團對永安城圍而不攻,23日下午,紅九軍團后續(xù)部隊撤離永安,前往西洋宿營,24日,紅九軍團到達大田桃源。

  據(jù)中央黨史研究室一部主編的《今日長征路圖集》記載,1934年7月21日,北上抗日先遣隊和紅九軍團一部經上京、蓮花崎直抵大田城西白巖山,當日占領大田縣城。

  據(jù)安孝義提供的史料介紹,紅軍攻占大田后,繳獲步槍10余支、無線電臺和電話機各一部、食鹽萬余斤。北上抗日先遣隊和紅九軍團,在大田縣城駐扎了3天,指揮部設在西門原育智小學。紅軍進駐縣城之后,張貼布告、刷寫革命標語,分發(fā)傳單,進行抗日救國宣傳,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無數(shù)群眾圍觀紅軍貼在城門上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布告》。

  據(jù)《今日長征路圖集》記載,1934年7月25日,北上抗日先遣隊分兩路進入尤溪縣,一部從大田縣烏厝坪進入尤溪縣四科亭,街面霞尾、古跡口,到達蔣坑;一路從大田縣奇韜、東佳等地進入尤溪坑里,兩路紅軍6000多人于蔣坑會師。

  7月29日,紅七軍團在樟湖坂渡過閩江,勝利實現(xiàn)了中央賦予的北上抗日第一步計劃。

  按原定計劃,紅七軍團渡過閩江之后,應北上浙西去皖南,但中革軍委突然改變計劃,電令紅七軍團占領水口,威脅并相機襲取福州,以調動圍剿中央蘇區(qū)的敵軍。8月7日晚,紅七軍團向閩侯縣城發(fā)起猛烈攻擊。國民黨軍憑借堅固工事拼死扼守。8日晚,紅七軍團受挫向閩東轉移。

  北上抗日先遣隊歷時6個多月,途經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的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行成5000多公里。最后在安徽譚家橋遭敵重創(chuàng),余部在劉英、粟裕率領下,繼續(xù)堅持三年游擊戰(zhàn),后改編為新四軍。宣傳了抗日主張,擴大了紅軍和共產黨的影響。

  東線防御 保衛(wèi)蘇區(qū)

  在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紀念館的展板上掛著一幅小陶戰(zhàn)斗示意圖,安孝義告訴筆者:紅七軍團和紅九軍團還先后在大田、尤溪繳獲了敵人大批食鹽和炸藥,“中央要求我們運蘇區(qū)。軍團五六千人,每人都背上十幾二十斤食鹽,負重都很大。返回的線路和出發(fā)的線路,基本一致”, 紅九軍團老戰(zhàn)士王振祥在1988年的回憶錄《漫談抗日先遣隊》中說。

  紅九軍團護送紅七軍團在石峰、洪砂和小陶一線會師,并發(fā)布《北上抗日宣言》,出征北上的“東線行動”驚動了國民黨當局,蔣介石和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不明先遣隊意圖,于8月初,敵第四縱隊第3師、第9師、第83師分別占據(jù)小陶鎮(zhèn)堅村、吉口、小陶、桐林、湖口,及大陶洋盆地。對紅軍進行“堡壘對堡壘”戰(zhàn)術。

  8月6日,紅15師(即少共國際師、系紅一軍團補充師)由石城、寧化、清流到永安安砂,并進入洪田鎮(zhèn)的馬洪、東坑、生卿、苦竹一線,占領了有利地形。8月5日至9日,紅一軍團主力由連城的四堡經嵩口坪進入羅坊、半村、垇頭、石峰、上坂、留山、大窠等村莊。

  8月12日,小陶戰(zhàn)役在石峰峽衙嶺拉開序幕。劉戡部下一營兵力從桐林沿小路上石峰衙嶺。紅軍一個營的兵力在石峰村老人吳洪龍的帶路下,出陳坑,經黃垇、泗州峽,轉上衙嶺、切斷敵人的退路。經一番激戰(zhàn),殲敵一營,活捉了敵營長梁振文,并將其押到紅軍指揮部。此戰(zhàn)曾載入載入1934年8月20日227期《紅色中華》。

  衙嶺戰(zhàn)斗后,紅軍調遣兵力,沿山路向流坑方向推進,正在這時,敵軍另一個連士兵抄小路,爬上紅軍側背后的白粉山頭,架3挺機槍向行進中的紅軍戰(zhàn)士瘋狂掃射,紅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回衙嶺北側。戰(zhàn)斗從上午10點開始,敵我雙方,都派了增援部隊,一直激戰(zhàn)到下午3點左右結束,敵我傷亡各300余人。這次戰(zhàn)斗,敵軍還出動了飛機配合轟炸。

  18日、20日、21日和22日,紅1軍團與敵軍分別在大陶洋的與洪田鎮(zhèn)交界處的石蓮山、矮嶺、大行貴山一帶進行了激戰(zhàn)。其中,尤以20日在矮嶺主峰陣地的爭奪戰(zhàn)最為激烈,雙方肉搏六、七次,相持9個小時。石蓮山、矮嶺及大行貴山之戰(zhàn),敵我傷亡各500余人。

  據(jù)《天殤:紅色抗日先遣隊殉難始末》記載,8月22日,歷經了千辛萬苦的紅九軍團進到了永安西部石峰地區(qū),宿營后,羅炳輝對彈藥食鹽完整無損地運送到永安極感興奮,并且立即向中革軍委發(fā)了情況報告。中革軍委喜出望外地回電:“紅九軍團宜迅速地向朋口地區(qū)行動……”,中革軍委派遣紅五軍團接應,在朋口的數(shù)千民運隊的幫助下,戰(zhàn)利品完整無損地交到軍委兵站。

  8月23日下午,紅一軍團完成了中革軍委關于“阻敵于永安、連城、朋口之間”的任務。紅一軍團全部撤出小陶、洪田地區(qū),經石峰、安砂、清流,徑往江西。

  小陶戰(zhàn)斗之后,敵兩個師沿姑田、連城方向,向長汀進攻,紅一軍團重由江西秘密運動到汀州,在汀州與連城交界處的文芳,運用運動戰(zhàn)的展示,消滅了敵第九師一旅又一團的兵力,取得了中央機關主力紅軍長征前夕對敵反擊戰(zhàn)的重大勝利。1934年10月,紅一軍團踏上了千難萬險的長征之路。

  英靈不朽深情緬懷

  在全國唯一的紅軍廟,安孝義告訴筆者:烈士的鮮血染紅了石峰村及其小陶戰(zhàn)斗區(qū)域的紅土地,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永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永安市委黨史研究室對石峰村的歷史進行了挖掘、考證,通過尋訪參戰(zhàn)老人,采寫了相關歷史資料刊載在《燕江紅旗》等史籍上。

  2006年春,石峰村發(fā)現(xiàn)了80條紅軍標語及一幅紅軍漫畫,其中60%以上的標語涉及北上抗日,為尋訪石峰村的紅色歷史,時任石峰村黨支部書記的管培德、黨員管樹本等,在時齡80歲的石峰村老人吳盛隆帶領下,先后深入白粉山、衙嶺等紅軍戰(zhàn)場,尋找紅軍墓,最后在白粉山找到了7位烈士犧牲地,為紀念犧牲在石峰村境內和小陶戰(zhàn)斗區(qū)域的無名紅軍英烈,石峰村兩委命名了紅軍松和紅軍紀念亭(老百姓的紅軍廟),修復了紅軍墓,每年“七一”期間,都要在白粉山戰(zhàn)斗遺址紅軍墓、紅軍松和紅軍廟祭奠紅軍英烈。

  2011年春,永安市重新啟動新一輪申蘇工作,石峰村的紅軍標語和白粉山戰(zhàn)斗遺址紅軍墓、紅軍松、紅軍紀念亭的影像資料先后入選永安申蘇主題歌《紅軍是咱忘不了的人》、永安申蘇歷史資料片《紅旗飄飄映永安》和永安申蘇報告等。

  2014年1月,5位積極參與永安申蘇工作的石峰村民發(fā)起捐款,累計收到捐款9200元,重修了白粉山戰(zhàn)斗遺址紅軍無名烈士冢。2014年7月27日,大型紀錄片《鐵血脊梁》攝制組編導王毅和前來參觀的永安市婦幼保健院黨員陳云輝先后捐款300元和1000元,再次修繕了紅軍廟。遠在黑龍江的網友閆志剛先生還給全國唯一的石峰村紅軍廟寄來了太陽能景區(qū)播放器,每天播放紅歌和解說詞。

  2014年6月31日,石峰村在永安市委黨史研究室的指導下,建成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紀念館,7月1日開館。

  目前,石峰村白粉山戰(zhàn)斗遺址紅軍墓、紅軍松和紅軍廟已經成為石峰村的紅色旅游景點。

  重大發(fā)現(xiàn)豐碑永存

  2011年永安市重新啟動申蘇期間,安孝義隨同省、地專家領導多次進入石峰村考察。

  安孝義是永安市著名的民間收藏家,家里的藏書和資料堪比圖書館。對照石峰村的紅軍抗日標語,安孝義根據(jù)《今日長征路圖集》上刊載北上抗日先遣隊在石峰村的駐扎點和閩浙皖贛四省黨史研究室繪制的《北上抗日先遣隊經過線路要圖》、《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的發(fā)布日期等相關史和當?shù)乩先说囊娐劊竽懙靥岢隽耸宕寮昂樯啊⑿√找痪€是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的論斷。

  安孝義的這項研究成果,最早由小陶鎮(zhèn)文化站干部黃光棉寫成報道《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石峰村》,發(fā)表在2012年2月23日人民網黨史頻道。翌日,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林強給石峰村兩委回信說石峰村“是名副其實的‘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俗稱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也是‘紅七軍團 與紅九軍團會師地之一’。”2012年4月29日,全國著名黨史研究專家石仲泉先生訪問永安時,題寫了“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予以確認。

  安孝義還同時提出了“長征是多時多地多元化軍事戰(zhàn)略大轉移”的理論,為長期爭論不休的長征出發(fā)地和長征概念問題做出了相對準確的定義。在這個理論框架內,安孝義認為,北上抗日先遣隊的行軍路線也是長征路線,北上抗日先遣隊就是長征第一軍。根據(jù)這個理論,畬族村——漳平市香寮村,成為長征路上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村;大田縣成為長征路上紅軍攻占第一座縣城。

  2012年元旦,安孝義寫成《永安是長征最早的出發(fā)地》,于2012年2月29日發(fā)表在人民網黨史頻道,此后,新浪網、搜狐網、國際在線、中國干部學習網、中國紅色旅游網等紛紛轉載。此稿同時被《三明黨史月刊》、《黨史博覽》、《檔案天地》等媒體刊登。2013年7月15日,安孝義寫成《再論永安是長征最早的出發(fā)地》;2014年7月15日,安孝義寫成《三論永安是長征最早的出發(fā)地》,此稿最先發(fā)表在《永安之窗》網站和《中國紅色旅游網》,后被湖南省湖南社會科學院主管、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辦的湖南省十佳期刊《湘潮》雜志全文刊登。2014年8月27日下午,50本刊載了《三論永安是長征最早出發(fā)地》的CN刊號雜志樣刊《湘潮》雜志2014年第8期,寄到了永安市民安孝義先生的手中。

  安孝義收到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辦的《湘潮》后,安孝義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幾份樣刊給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紀念館和石峰村的鄉(xiāng)親們。

  如今,從小陶到石峰村,您依次可以看到或瞭望到的紅色遺址有:白粉山戰(zhàn)斗遺址紅軍墓、紅軍松、紅軍廟,紅軍在衙嶺活捉敵營長戰(zhàn)斗遺址、保留有紅軍工事的大坡棟戰(zhàn)斗遺址、紅一軍團石峰村戰(zhàn)斗醫(yī)院吳氏祠堂萬興堂、紅一軍團戰(zhàn)士劇社暨石坊紅色交通站永安管姓祖厝、紅九軍團護送紅七軍團北上抗日石峰村指揮所暨紅一軍團二師駐扎點管輝彩老厝、石峰村紅軍水碓遺址、北上抗日先遣隊石峰村駐防部隊指揮所暨紅一軍團二師指揮所瓦窯頭厝萬隆堂、曾入選《今日長征路圖集》的北上抗日先遣隊石峰村駐扎點管培德老厝、大坑源石峰村野外宿營地及原生態(tài)的紅軍路。此外,在牛益坑和長美,還有紅軍標語房3處和1處;高漈坑和垇頭也是《燕江紅旗》記載有紅軍活動或駐扎的自然村。

  石峰村水尾生態(tài)環(huán)境好,有多處天然瀑布,其河床奇石疊現(xiàn),可開發(fā)綠色生態(tài)旅游。《三明日報》記者詹昌政曾于2014年7月4日該報A2版發(fā)表整版新聞組圖《探險石峰峽谷》。

  石峰村是宋代古村,至今已有900多年。1931年春,長汀籍黨員范永章就曾來到石峰村建立了紅色交通站;1933年7月至1936年春,紅軍獨立第九團、紅九軍團、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一軍團一師二師和少共國際師等多支紅軍部隊曾來到石峰村駐扎或宿營,留下了以石峰村為中心,以牛益坑、垇頭長美紅軍標語房為佐證的100多條紅軍標語,并有10余處紅色遺址遺跡,可謂紅色遺址滿村莊。

  北上抗日先遣隊失散紅軍吳長生長期居住石峰村,并留下我軍歷史上第一位紅色作曲家音波作曲的《紅軍抗日歌》和另一首《紅軍勇士歌》,至今仍在傳唱,引來來朝鮮民族歷史學家李光仁現(xiàn)場采訪并將載入朝文版《崔音波評傳》。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是在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和維護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旗幟下所取得的偉大勝利,北上抗日宣言的發(fā)布是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先聲,也是我黨我軍為實現(xiàn)民族解放運動的政治軍事戰(zhàn)略大轉移所邁出的第一步”,因此,石峰村001號榮譽村民安孝義強調了本文開頭的那段話。(魏興谷 管其乾)

  參考標題:北上抗日先遣隊:長征路上第一縷紅飄帶

 

 

  1、2014年8月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辦《湘潮》雜志刊登永安民間黨史愛好者、三明市申蘇先進個人安孝義文章《三論永安是長征最早出發(fā)地》(管其乾攝影)

  2、鳥瞰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村(管其乾 攝影)

  3、在石峰村大坡棟紅軍陣地鳥瞰石峰村全景(管其乾 攝影)

  4、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紀念館正門(管其乾 攝影)

  5、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紀念館正門(管其乾 攝影)

  6、來自永安市區(qū)的群眾與石峰村黨員、村民一起在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紀念館內瀏覽相關的展板(管其乾攝影)

  7、來自永安市區(qū)的黨員劉水蓮(左三)與石峰村黨員、群眾一道在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紀念館內瀏覽相關的展板(管其乾攝影)

  8、閩浙皖贛4省黨史研究室主編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一書收錄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經過路線要圖》(安孝義提供)

  9、1934年7月15日紅七軍團與紅九軍團先頭部隊在石峰村及洪砂和小陶一線集結線路圖(管其乾制作)

  10、石峰村及其周邊村莊紅色遺址遺跡分布圖(管其乾 繪制)

  11、由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永安石峰村及洪砂、小陶一線出征引出的中央蘇區(qū)保衛(wèi)戰(zhàn)小陶戰(zhàn)斗示意圖(管其乾管桂芳 制作)

  12、石峰村大坡棟紅軍陣地遺址見證小陶戰(zhàn)斗石峰村區(qū)域歷史(管其乾攝影)

  13、2010年冬前保留在福建永安市小陶鎮(zhèn)石峰村管占炳老厝的與北上抗日宣言口號一致的紅軍標語“擁護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和“反對國民黨出賣中國的談古協(xié)定及一切密約”等(賴曉斌 攝影)

  14、保存于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福建永安市小陶鎮(zhèn)石峰村瓦窯頭厝的紅軍抗日標語(管其乾攝影)

  15、保存于石峰村的紅軍抗日漫畫:蔣介石下令言抗日者殺無赦(管其乾 攝影)

  16、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黨史專家石仲泉(左)通過當?shù)厝斯芷淝瑢⑺麨楸鄙峡谷招园l(fā)布地石峰村題字轉交石峰村兩委(賴曉斌攝影)

  17、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先生為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題字(管其乾攝影)

  18、全國唯一的紅軍廟: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紅軍廟(管其乾攝影)

  19、石峰村大坡棟紅軍陣地遺址見證小陶戰(zhàn)斗石峰村區(qū)域歷史(管其乾攝影)

  20、新華社前身《紅色中華》1934年8月20日第227期第2版報道紅軍在(石坊)石峰村活捉敵營長的戰(zhàn)例《我福建游擊隊又擊潰白軍兩團》(攝影 管其乾)

  21、來自永安市區(qū)的黨員和網友們在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白粉山戰(zhàn)斗遺址紅軍無名烈士冢墓碑傍合影留念(管其乾 攝影)

  22、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研究發(fā)現(xiàn)者安孝義(左)和永安市收藏家協(xié)會秘書長張志鋒先生在北上抗日宣言發(fā)布地石峰紀念館正門留影(管其乾 攝影)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yè)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肏屄久久网站视频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乱码 |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男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