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參加一個群教活動的民主生活會,參會領導說,今天的會上,無論什么職務、什么職位,一律直呼其名,并冠以同志。幾個小時的會議,大家你來和往,意見匯集、破心入肺、矛盾釋然、藥到病灶、何等快哉。
互稱同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然而,由于時代的變化,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倒灌,黨內稱呼出現了異化。
依然根深葉茂的中國傳統文化中使用稱謂十分講究,不同身份、不同場合、不同情況,都有細致入微的區分。人們愛用敬稱,既反映兩者的社會關系,有時候也是一種禮儀。 但 在我們的干部隊伍里,庸俗化稱呼異化的過程絕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語言表達只是一種表象,是潛在思想意識的外化。說大了稱呼就是思想作風和黨性修養的折射。稱“老板”“老大”反映的是黨內關系的市場化、同事關系的雇傭化,稱“老板”、“老大”反映的是黨內關系的江湖化、上下級關系的人身依附化,稱“哥們”“兄弟”則往往自覺不自覺強化宗派、幫派意識。黨內稱呼的異化,就是黨風、政風被官僚主義、宗派主義浸蝕造成的局部失守。如若任其發展蔓延,將會從語言侵入至思想,從思想延伸到行動,對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淳樸的黨內同志關系、活潑的黨內民主生活構成破壞。
共產黨隊伍是世界上最純潔的隊伍,建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沒了等級、職級的差別,并被稱為“同志”,如春風拂面般清新、爽然。后來漸漸的被稱為“同志”聽了感覺不些不舒服,書記、科長、處長、局長之類的頭銜便鑲嵌進了稱呼中并流行起來,且都不帶“副”的,最含糊的“書記”可以大到總書記,小到村支書,大到多少,旁人可以從“隨從”的多寡和行色猜測。再后來,“老大”、“老板”開始流行開來,黨內的民主作風、黨外的干群關系之類的問題都出來了。
最為可笑的是,雖然這些同流合污的“同志們”相互之間溜須拍馬,崇拜官階權力、貪婪金錢女色,從不互稱“同志”,但一旦紀委立案審查,他們會全神貫注地“咬文嚼字”,還稱“同志”就還有“希望”。坐在紀委的審查室里,如能聽到“同志”的稱呼,比當權時聽到千萬聲的“書記”、“局長”、“首長”、“老大”、“老板”之類的稱呼不知珍貴多少倍!君不見,前不久,在中紀委關于周永康被審查的公告中,沒有了“同志”之稱,卻成為了媒體和街頭巷尾談論的熱點話題?
只有上下級組織,沒有上下級黨員,黨員之間不論職務高低,都是平等的同志關系。在反“四風”的當下,這個問題已經引起關注。不久前,在胡春華主政的廣東,就發出通知,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之間一律不準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稱呼,而回歸到象征平等的“同志”之稱。我們熱切地期盼從稱呼抓起,在黨內外形成一種平等相待、心無芥蒂的良好空氣。我們黨有八千多萬黨員,黨風應引領社會風氣,而不能總是處于被動。
防止黨內稱呼染上江湖味和深度異化,不讓黨的事業庸俗化,這是底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