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是勞動的物化,任何產品總是凝結著一定的勞動量,既然我們已經清楚了共產主義的勞動時間如何分配,共產主義社會產品的分配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產品分配和時間分配的不同之處在于,勞動時間只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部分,但產品卻分為三部分。一部分要補償被生產消耗的生產資料,也就是不變資本。其余部分才分為被工人消費的部分——也就是工人的收入,和社會的剩余產品。
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社會產品中有很大一部分要重新進入生產,這一點和資本主義沒有區別,區別之處在于工人消費部分和社會剩余部分之間如何分配。
前文已經介紹,以往僅歸資本家消費的產品,要被劃歸為工人的收入部分,但這些產品說到底還是工人自己創造的,因此,如果說在新社會中工人階級的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那也不過是工人在享受自己的勞動所得。
可是除了工人消費的產品之外,還有一部分剩余產品,這部分該如何分配?
社會生產要不斷擴大,因此剩余產品中的一部分需要被投入生產,形成生產追加基金。這是一部分。
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社會生產可能會暫時停止。必須儲藏一部分產品,形成社會保險基金,這是一部分。
每個人都會有喪失勞動能力的那一天,這時候需要社會的幫助,也需要撥出部分產品形成社會救濟金,這可以看成保險基金的一部分。
最后,還有一種社會成員也參與勞動,但是,他們的勞動只是使生產勞動更好地進行,但本身并不是生產性勞動,這就是服務性勞動。從外表來看,服務人員直接從社會提取產品,卻沒有提供等價物。
由于服務性勞動者不向社會提供產品,就有可能成為社會的負擔,我們需要認真對待,因為任何人只要不參與改變自然物質的過程,就帶有某種寄生性,正常理發和色情按摩都是服務性勞動,可是前者屬于勞動者,后者卻屬于寄生蟲。
服務性勞動者的收入,來自于社會的剩余產品部分,這些人雖然有勞動能力,卻不參加直接的生產勞動,因此這種勞動者的數量應該有所限制,絕非多多益善。教師,科學家,藝術家,醫生都屬于此類勞動者
如果有人說,教育和醫療也屬于產業,我們的回答是:這完全是胡說八道,無論是教師還是醫生,雖然他們提供了勞動,但是沒有為社會創造財富,他們有收入是因為他們提供了某種勞動。但這不是說他們的勞動創造了財富。這好比說,我吃飽飯就有力氣干活,但是干活的是我而不是飯。
正因為服務性勞動不提供產品,服務人員在任何時候,都沒有理由獲得比生產工人更高的收入,服務業的收入也不應該計入國民生產總值。相反,它是對國民收入的扣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