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中關于毛偉人的一點個人看法引來了很多戰友共鳴,但也有極少數不同意見,這里摘錄幾位的交流探討一下,供戰友們商榷。有些話,遮遮掩掩反不如攤開了說更好,那么咱們就攤開了說。當然,這也僅代表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不是什么定論,只是大家理性的討論。
@曲速
對于毛偉人,個人認為,之所以當初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主要原因是,當初中共是出于推翻剝削階級,打倒帝國主義為目的凝聚力量和共識的,如果當時走資本主義道路,勢必讓剛剛擺脫壓迫的人民一種”變天”的感覺,社會給人一種倒退回去的感覺,剛剛當家做主人的大眾會接受么?!絕對不會!誰說毛偉人不偉大呢!這是我近年才明白過來的!
占豪:
戰友的這個觀點也是一方面,不過不是全部。毛偉人想要的是一個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權,是千秋萬代的大業,是讓精英們只能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服務而不能有私心、私欲。但是,毛偉人的愿望是好的,但也是理想化的,是逆過去歷史傳統和當時人們思想的。所以,客觀上文革的確是一場他不可能贏的運動。
當然,經此運動,就像上次談的一樣,這是給中國種了一顆種子,也釋放了政治能量,客觀上給后世中國帶來了不少好處。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運動給中國帶來的災難部分,有些人的確被迫害,我國的文物的確遭到嚴重的破壞,雖然對農村影響不大,但對城市來說,過程的確也是殘酷的。因為,文革雖然名為文革,但那是毛偉人的理想,對其他人來說卻是武斗或其它形式的斗爭,并非如他所希望的那樣文斗。客觀上,文革并沒有真正去“文”革,而是“武斗”去了。
因此,作為現代人,我們需要認識文革的初衷、問題以及經驗,去真正的反思,這才能提煉出文革的價值來。否則,未來朝代更替的武裝革命比文革不知要殘酷多少倍,與其如此,為何不在之前多加理性反思,并不斷為此改進,以避免朝代更替呢?這難道不是我們大家的和子孫千秋萬代的福祉嗎?
@張太銀
關于毛主席的評價內容,很認同。 很多人其實是站在山腳下去評論山頂的風光。
占豪:
客觀上,絕大多數人的確是在山腳下評論山頂的風光,毛的遠見卓識不是常人可比,而是古今中外難找第二人,這些越讀他的著作,越了解中國近代史,越了解世界近代史,自己的思想境界、知識水平、人生閱歷提升得越多,越會深深地感覺到這一點。我對毛偉人沒有偶像的崇拜,但卻有由衷的敬佩以及對他領導改天幻日的充分肯定。
@周俊良
占兄,我感覺你對老毛的評價有點過了,真有那么高不可攀?!非也。先不說文革害死多少人,讓中國退后二十年有余,就說跟國軍的斗爭,也不一定處于正義。
蔣某的統治是有些不妥之處,但是據當時形勢來看,若無國共斗爭,民國將成為亞洲大陸的英國。看過老蔣的日記就知道他的愛國之心不輸老毛。
還有被視為毒草的資本注意未必輸過如今國富民窮的社會主義。千萬別說基礎薄,工業發展從來不看時間前后,只看是否把握了大勢。
占豪:
這種態度是一些朋友的態度,認為對毛的評價過高,認為太高不可攀了。那么,這里想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大眾拿自己的財富與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相比如何?是不是有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但是,以毛所做的事情的任何一小部分,拿出來都遠比比爾蓋茨們所取得的成就大得多得多得多。或者說,諸如比爾蓋茨、巴菲特這些世界公眾翹楚,與毛偉人相比確如一毛比九牛,就像我們普通大眾財富與蓋茨相比一毛與九牛類似。
如果真的出現如當時般的亂世,諸如蓋茨、巴菲特們連自己的財富恐怕都保不住,更別說帶領人民力挽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狂瀾于即倒,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和國家。一個愣是將幾乎崩潰的中國給拉了回來的人,并在他領導的基礎上發展到今天的中國。這樣的成就,還不足以稱之為偉大,高不可攀嗎?那么什么才是偉大和高不可攀?西方國家任何一個政治家,能與毛相提并論嗎?看看尼克松訪華時與毛的對話,以及朝圣般的那種感覺,他們的溝通猶如小學生和導師之間的溝通。
把文革出現的亂子毫無顧忌地歸到毛偉人頭上是不公平的,因為毛偉人要大家文革,是要文斗不是武斗,結果各個利益方都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想把不利于自己的一方干倒,結果引發了混亂。這是自己欲望心魔在作祟,與毛偉人何干?從這樣的話中,其實可以看出這位朋友對文革的初衷、過程一點都不熟悉,或者說缺乏對相關情況的基本了解。個人建議,如果有這種認識的朋友,建議把新中國建國后的歷史看看,都有公開資料,去理性分析分析,看看問題在哪,才能說出相對客觀和理性的話,否則一張嘴恐怕就露餡了。
關于文革讓中國倒退20年之說,這又是極其不靠譜且毫無根據的說法,看看文革時的經濟增長,直到最后末期中國經濟增長才放緩,兩彈一星都是文革時期搞出來的,還有大量經濟成果。文革后期的經濟問題多大程度是因為文革,這是需要好好分析的,而不是上來就倒退二十年。文革時期中國經濟不但沒倒退,還有很大增長,取得了很輝煌的成就。不能因為文革的確造成了一些災難,就信口胡說不是嗎?關于這些東西,可查查資料,也是公開的。當然,到了文革后期,中國經濟已經遇到了嚴重瓶頸也是客觀事實,這也是為什么文革結束后四人幫覆滅而鄧小平打開國門進行改革開放的根本原因。改革開放雖然是鄧小平同志領導下進行的,但看看改革開放的工業基礎、國防基礎、中蘇美大國關系的格局,哪一樣不是毛澤東時期的遺產?所以,就像習總所說,前后三十年互不否定,因為它們之間是延續和緊密聯系的。任何拿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或者以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都是不客觀的極端思維,也是不利于中國向前看和可持續發展的。
拿中國比英國很不敢茍同。一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卻要成為島國一樣的英國,是讓人無法理解的。英國小,不會對美國和蘇聯構成威脅,中國大,想想結果會如何?先不說蔣介石與美國和蘇聯簽署的賣國協議,如果蔣介石執政西藏能收回來嗎?東北能從蘇聯手里要回來嗎?內蒙古是不是也和蒙古一起并走了?中國現在頂多也就是一個大點的印度。美國的附庸。那么,再看看現在的中國,是個什么樣子?蔣介石是親美的,那么中國會不會成為美蘇爭霸的前沿?會不會被美國和蘇聯最后分掉?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美國和蘇聯其實都想分割中國,這一點在解放戰爭后期美國蘇聯都想中國進行劃江而治可知。歷史一方面不容假設,哪怕進行假設,也得根據歷史條件客觀假設,不能毫無根據亂說。
在毛偉人領導下的中國,用30年時間完成了基礎工業化和國防工業化,蔣委員長執政二十多年工業化了多少?再看看印度,建國比中國早,資本主義的所謂民主社會,結果如何?中國不是一個小國,而是一個毫無工業基礎的大國,你找找看有沒有可以相比的例子?印度、巴西、南非,包括資本主義化后的俄羅斯,情況如何?中國到現在經過了60多年還未追上西方,可見中國差距之大。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或一個小國的經濟發展與一個國家的發展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小國或城市,搞幾個產業就能搞得很富裕,一個大國行嗎?大國需要搞完整的工業鏈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全面發展將整個國家的人口都融入到工業化當中去。否則,這游戲怎么玩?國家怎么治理?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提高?
@陳長遠
毛,千古罪人,其禍害程度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大躍進,人民公社,三年人禍期間致百姓死亡人數創歷史紀錄,僅此一項足以釘死在恥辱柱上。
占豪:
這種說法代表的人數雖不算多,但卻的確代表著一些人,一些極端的人。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沒有毛偉人的生育政策,恐怕這些人是否有機會出生都是未知數。托起這一切的基礎又是什么?是中國經濟的發展,農業的進步。中國從1949年大約5億人口到1976年近10億人口,請問哪個時代有這么大的人口增長速度?這么快的人口增長速度是什么在支撐?顯然是經濟發展在支撐。這是福還是禍?作為毛偉人治下的受益者,如此惡毒攻擊相向,是不是有恩將仇報之嫌?
既然這位說了大躍進、人民公社、三年災害,那么咱們就說道說道,也給類似這位知識匱乏者進行一些課補。
關于大躍進,知道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嗎?那是前蘇聯在朝鮮戰爭后決定援助中國,并以此援助為借口試圖控制中國的情況下發生的。
當時,蘇聯要求在中國建立長波臺,要在中國駐軍,要重新租用大連港和旅順港并與中國一起建立聯合艦隊,要經營中國東北的鐵路。這些,毛偉人都不答應。中國被列強欺凌百年,死亡人口至少一兩億甚至更多,毛偉人絕不允許中國走回頭老路,所以堅決拒絕。結果,在冷戰背景下美蘇要進行爭霸,蘇聯的要求在中國這里難以得到滿足后,開始撤離資金和專家,中國剛剛建立起來的工業化雛形即將面臨崩潰。
如果中國的工業化真的就此被打斷,那么中國將無力面對美蘇的堅船利炮,面對美蘇爭霸下的寸土必爭,中國完全可能再次陷入被列強分割的漩渦,美國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也未可知。當時的中國情況是非常兇險的,中國完全可能再次成為列強角力的地方。
面對這種兇險局面,怎么辦?經過中央的集體討論,最后決定搞大躍進,即發動群眾搞生產運動,加大農業支持工業的力度,從而獨立完成基礎工業化。與此同時,蘇聯在黑龍江以北和蘇蒙邊界等地方陳兵百萬,并以核威脅中國,意圖逼迫中國就范。在這種背景下,周總理決定向蘇聯還債,當時中國沒什么工業品,都是農產品,再加上當時氣候反常,農業收成不是很好,向蘇聯大規模還債又增大了本來就不好的內部民生問題。
事實上,毛澤東在1959年4月已經不再擔任國家主席,由劉少奇接任,退出了執政一線,已不再具體管經濟,當時誰主管經濟讀者可以自己查。后來,河南在吳芝圃的主導下開始搞浮夸風放衛星。正是吳芝圃,不斷搞浮夸風、共產風,給河南帶來了災難。到了1960年11月15日,毛主席還專門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徹底糾正“五風”問題的指示》。(“五風”,即共產風、浮夸風、命令風、干部特殊風和瞎指揮風。)當時河南餓死人是誰冒死頂著壓力告到了周總理那里呢?是蘭考縣長張欽禮(焦裕祿的親密戰友),張欽禮將吳芝圃告倒了,河南信陽大量餓死人的事情才曝光。
當時也不是完全沒有糧食,而是放在倉庫不讓吃,就是因為浮夸風,毛周馬上要求開倉放糧,快速對信陽進行救濟,信陽群眾才得救,到現在信陽的老人還感謝毛主席當時救了他們。后來文革期間吳芝圃被清算了,但再后來又被平反了,張欽禮的結局反而更慘,有興趣的戰友可以再去百度百度。對歷史的事情如果一無所知亂評論,那不是胡扯是什么?那不是無知是什么?
關于人民公社,就更得說道說道。新中國成立后,經過3年的艱苦奮斗,經濟有所恢復,但中國整體仍然是非常窮困,政府手里掌握的經濟資源太少,群眾的生活難以保證。怎么辦?新中國政府沒有像歷朝歷代那樣直接對原來的統治階級進行打擊然后奪其財產,而是利用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則,而是搞公私合營,這樣通過掌握資產階級手中的生產資料,從而實現全國的平衡分配。
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就是發動了“農業合作化運動”。1953年春,中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獲得土地的農民有著極大的生產積極性,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中國共產黨當時認為只有組織起來互助合作,才能發展生產,共同富裕。1953年,先后發布了《 中共中央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 》和《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合作社的決議》,中國農村開始了互助合作運動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到1956年底,基本實現了農業合作化。農業合作化,直白點說就是把勞動工具集中起來,共同生產,通過個人勞動的公分來獲得生產資料分配,這樣大家都有的吃,不至于說在貧困下還貧富不均,帶來嚴重民生問題。
那么,為何到1958年又搞人民公社呢?原因很簡單,當時中蘇關系惡化,中國基礎工業化面臨巨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人民公社可以將更多資源集中起來,然后更好地支持工業發展。說白了,就是將農業和工業給連接起來,以使得中國巨大的農業人口基數上的農業生產可以支持工業發展,這些內容可參考陳伯達寫的《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的文章。如果沒有人民公社,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很難繼續推進,中國可能會因此而出現大倒退。當然,三年困難時期也正是中蘇交惡背景下出現的,這些都是相關的一系列事情。
所謂三年困難時期人口死亡創紀錄又是毫無根據的胡說。關于人口死亡3000萬的謠言,去找找孫經先教授的文章看看,就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真的死亡三千萬,當時中國人口五億多,死亡率超過5%,全國那么多人餓死,應該是說家家戶戶都該有餓死人的才對,但可以打聽打聽自己的父母和周圍朋友的父母,自己的親人是不是有大量被餓死的?根本就沒有。
人口減少根據孫經先教授的說法,一個是城市和農村人口的大遷徙導致人口數據虛高(一個人兩個戶口,和現在情況差不多,現在的統計水平還剛剛注銷了79萬戶籍,可見那時候戶籍管理多么混亂),另外就是由于的確出現饑荒導致生育率大幅下降,所以那三年人口沒怎么增長或稍微負增長。當然,餓死人也是事實,這一點我曾到信陽做過了解,的確有餓死人,總體規模估計也不小,但遠不是如某些人描寫的那樣數字那么恐怖。當時,餓死人主要區域是河南信陽和四川局部地區,也沒有在全國普遍發生。所以,如果說那三年可能有數百萬人因營養不良導致非正常死亡,可能性是有的,但說餓死三千萬可以確認為毫無根據的胡扯。三千萬數據來自于誰讀者可以查,看看他提出的相關證據,恐怕小學生都騙不過,但竟然有不少人把這個數據當成依據,令人貽笑大方。我在我的《貨幣戰爭背景 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中是專門查閱大量資料對此進行過論證。
任何言論,都應有依據,不能信口開河,但某些人看歷史問題總是毫無根據地信口開河,這在逐漸理性的當代,雖然能暫時忽悠一些人,但終歸會成為歷史笑話。因此,建議一些同學說話時,還是多查查資料,否則除了證明自己缺乏知識外又能證明什么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