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中國,已經從一個因市場和企業被禁錮而貧困潦倒的國度,成功地轉型為一個市場開放、企業充滿活力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語出自湖北省委機關報《湖北日報》本月14日頭版的題為“改革,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創造更大輝煌”的評論員文章。該文用多個排比句式,對比地對新中國前后兩個30年進行了評價,以上是其中的一個句子。在這個句子里,該文將新中國的前30年概括為“貧困潦倒的國度”——國度者,整個國家也。這就是說,新中國的前30年,整個國家都是“貧困潦倒”的,無一人、無一地能夠幸免。即使是在國民黨時期,就整個國家而言,也有一些積極上進的人。由此看來,新中國的前30年,連國民黨時代都遠遠不如。
該省委機關報對新中國的前30年作這樣的評判,這既令人無比憤慨,又著實令人感到震驚。令人憤慨,因新中國的前30年也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那一代人到幾代人,為迅速改變國家一窮二白面貌作出了無私無畏的巨大貢獻和犧牲,國家的面貌因此而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為進一步的變化打下了堅持的基礎。令人震驚,是因該文和該報竟對新中國前30年竟如此地無知,卻又無畏地敢下如此的斷語。
請該文的作者、該報的主編去問問他或者她身邊的上了歲數的人吧,或者回到家里問問爺爺奶奶,抑或在親戚中問問那些上了歲數的長輩們吧,新中國的前30年,即從1949年到1978年,他或者她們都是“潦倒的”即“頹喪,失意”(《現代漢語詞典》對“潦倒”的釋義)的嗎?聽了這樣的斷語,他或者她們不輕則斥責,重則掌嘴才怪呢?一伙子孫如今竟不屑至此,竟如此這般地污蔑、謾罵起祖輩來了。這是一伙什么東西!吃錯了什么藥,如今竟昏蛋至此,混帳至此!
至于貧困,當年與今天相比較,確實要貧困。然而,第一,那貧困是怎么來的?知道么?第二,難道祖輩們不正是為了國家和人民擺脫貧困狀態而持續地進行著忘我奮斗的么?第三,新中國成立時的狀況是一空二白,到了1978年中國已經變成為了一個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擁有“兩彈一星”和核潛艇的“有影響的世界大國”,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前的貧困已經成為過去。這些巨大變化該文的作者和該報的編輯們知道么?如果不知道,那就是過于無知,應該感到羞愧;如果知道卻要閉了眼睛瞎說,那就是道德缺失。二者必居其一。第四,今天的發展是以前30年的艱苦奮斗為基礎的,沒有這個基礎,用某外國報紙的一篇評論的話來說,“后來的改革將找不到對象”。這個道理,該文和該報的作者和編輯們知道么?
一個省委機關報竟這樣無知,這樣輕狂和道德缺失,以致對剛剛過去的幾代人的奮斗史如此地信口開河,這實在令人感到不屑和震驚。對于這樣的報紙,不讀也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