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就是懲處腐敗分子,整治不正之風。反腐,就是清除黨內、政府內的腐敗分子,通過整治黨風,由黨風帶政風,由政風帶民風,實現整個社會風氣的好轉。反腐,就是贏得民心,鞏固黨的執政黨地位,實現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的夙愿和中華民族的強國復興之夢。
近兩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反腐敗力度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特別是中央的反腐,省一級的反腐,正是通過各種途徑,包括書信、郵件、網絡舉報等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有腐必反,是腐必懲,一個又一個大小“老虎”落馬,得到了全國人民及有關省市人民的擁護支持和贊揚。雖然從中央到省市的反腐,帶動了地方的反腐,起到了震懾絕大多數地方和基層的黨員領導干部不敢腐效應,但一談到地方反腐、基層反腐,群眾就有不滿意的情緒了。
現在地方反腐、基層反腐可謂氣力不小,從新聞媒體,一直在報道宣傳中央省、市、縣部署和安排,一直點名道姓的報道某某地被處理的大到科級公務人員、小到村官黨員干部,但群眾總感覺反腐、治理不正之風是外地的事,而不是身邊的事。造成這種思想和認識的存在,因為身邊腐敗現象還時有發生,蒼蠅似的腐敗分子在身邊肆無忌憚的亂飛亂叮,關鍵是他們沒有看到地方和單位拿出反腐的舉措,參與到反腐這場看不見的還想參與的工作中來。
有些地方開展的反腐工作,只是在領導干部中開個會議,安排布置一下工作,有的只傳達到干部職工,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就行了。反腐宣傳就在自己的電視臺上報道一下,舉報監督電話公布一下,也就是一閃而過,你說沒做反腐工作,做這些工作的會感到委屈,會不認可,因為該做的已經都做了。這只能說明形式上做了,典型的形式主義。有的地方也想深入地發動群眾,擔心發動了群眾會發生不可收拾的局面,這種擔心完全多余,除非作為領導本人就不干凈,害怕群眾監督。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才會有扎扎實實的效果。
現在反腐再像歷史上刷寫標語、張貼公告,轟轟烈烈列的召開群眾大會,進行檢舉揭發,運動式的開展這項工作,大可不必,也不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現實也不允許。因為現在社會的體制機制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群眾的注意力在發展自己的經濟,發家致富,干好自己的事業上,開展反腐活動,就是組織也會很少有人參與。想參與的,也只是因腐敗分子及風氣給自己帶來了不便和危害的群眾,他們做到檢舉、投訴起到監督,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就是對反腐工作的大力支持。
一個地方反腐工作到位不到位,堅決不堅決,并不是點名道姓的處理幾個人。關鍵看你們這個地方的工作是不是達到,群眾看到腐敗現象就像病人想起了120,火災想起了119,打架、搶劫、命案想起了110,撥打紀檢監察機關的舉報電話。這樣,地方反腐、基層反腐工作的機關,就要考慮到當地紀檢監察機關的舉報電話在社區、在村莊、公用活動場所有沒有永久性標志,群眾監督舉報的內容有沒有永久性的公示,甚至建立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群眾監督。紀檢監察機關接到舉報,是否不折不扣的對照黨紀政紀處理,甚至移交司法機關進行處理。
只有這樣依靠群眾,整個反腐敗工作才能取得扎扎實實的成就,黨風、政風才會得到好轉,社會風氣才會好轉,我們才會贏得群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