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鄧小平誕生110周年
------按照鄧小平的指示客觀評價鄧小平
1980年8月,鄧小平在接見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時強調“我自己能夠對半開就不錯了。但有一點可以講,我一生問心無愧。你一定要記下我的話,我是犯了不少錯誤的,包括毛澤東同志犯的有些錯誤,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說,也是好心犯的錯誤。不犯錯誤的人沒有。不能把過去的錯誤都算成是毛主席一個人的。”現在又到了鄧誕生110周年之時,按照我們黨的慣例,應該有一次對鄧的客觀、全面的評價,但縱觀當前媒體對鄧的分析評價,是否做到了對功過客觀評價?看來對黨的優良傳統,對鄧小平自己提出的指示,貫徹很不給力呀!這里不得不試著作些努力,作些分析。
1、黨內有人所指毛主席犯的錯誤,鄧都有份,應該主要在“反右擴大化”、“大躍進過度”,“浮夸風”等。鄧到底有多少份呢?現在不少歷史材料已經公開,可以知道反右運動中鄧是具體領導組長,制訂右派指標不斷擴大化的直接人物正是鄧;大躍進中有農業和工業等多個方面,翻看當年對農業的視察報道,有鄧對不科學吹牛的不作為,而沒有毛主席對謊吹產量的贊同,毛主席是一再提醒增產要科學,報產量要實事求是;鄧當時還是黨內對工業的實際抓管者,所以工業出現的一些浮夸風也應該負有主要責任!
2、1976年后鄧的主要錯誤是哪些呢?周新城《鄧小平不是實用主義者--三個論斷的辨析》的最新文章可以給我們認識這個問題帶來幫助。
(1)關于姓“社”姓“資”問題
文章指出“在上世紀90年代,關于要不要問姓“社”姓“資”的問題曾經引起一場大爭論,其影響至今猶存。”這說明了這場姓“社”姓“資”的問題爭論的客觀存在,爭論即使不是鄧引起的,也是鄧親自主要參與的。1992年視察南方談話里說:“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周文為鄧辯護說,鄧在此沒有說不要問姓‘資’還是姓‘社’。但作為中國的老百姓,聯系到“白貓黑貓論”,聯系到“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談話),只能理解為提倡改革就是不要問姓‘資’還是姓‘社’。其實在1991年4月20日的《當代思潮》發表《改革開放可以不問姓社姓資嗎?》,北京出版的《高校理論戰線》當年6月《問一問姓社還是姓資》一文說:“實行改革開放必須區分姓社還是姓資,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姓社還是姓資兩種不同的改革觀。”其所有講話在老百姓中的影響是不問‘資’還是姓‘社’。這樣一來的后果大家就很清楚,公有制經濟被很快被削弱、侵吞為私有,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被蛻化為外資、私資為主體的資本主義經濟。繼而私有觀念泛濫成災!
(2)不爭論的問題
周文指出,鄧小平關于“不搞爭論”的原話:“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就復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所以,首先這個“不爭論”鄧已經說清是他搞的,搞了“不爭論”,只能讓一方意見發表,壓制另一放意見,破壞了黨內民主,封鎖打擊了黨內外不同意見的結果是使正確路線不能執行。在“不爭論”下配合形成對憲法的修改,取消人民的基本民主權利如集會、大字報、游行等!更關注聯系到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時任中宣部長王忍之的長文《關于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文中提出一個日后引起激烈爭議的著名議題:“推行資本主義化的改革,還是推行社會主義改革?”1990年6月11日《人民日報》又發表《評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多元化觀點》。文章說,“搞自由化”的人“企望從經濟的多元化中,自然生長出政治多元化和權力多元化”。 1990年10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關于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兩個問題》。文章說:“社會主義的經濟是公有制的經濟,因而必然要求實行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即從整體上自覺實行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國民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征,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10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長文《牢固樹立社會主義信念》。文章說:“資產階級自由化……集中攻擊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專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以及道德倫理方面的集體主義,竭力美化資本主義。”,通過這些對比,難道不清楚“不爭論”的實質是什么嗎?
(3)唯生產力論的問題
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對社會主義社會的任務提得很清楚,社會主義不僅要發展經濟,搞建設共同富裕;還要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弘揚和樹立共產主義思想,培養千百萬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但在鄧提出的“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把社會主義的任務異化為生產力和國力,取消了意識形態上層建筑的重要任務。其實,人類的生產力是隨著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化、知識的增加、工具的進步而必然向前發展的,不存在人為后退的,但經濟是可以發展或者停止(后退)的。而經濟持續發展速度的快慢是與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緊密相關的!把提高生產力、綜合國力、改善生活為標準,取消了不同國家的制度差異,為鼓吹普世價值、憲政民主打開了魔盒。
黨的十八大以來,進行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調了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打擊一切賣國顛覆勢力,保衛國家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但如果對歷史虛無主義等以往的錯誤沒有清醒的認識,就不能有力地打擊賣國顛覆勢力,也對不住鄧小平要求的符合馬列主義的對其進行對分評價的告誡!
2014-7-14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