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領導說,過去改革30年,皆大歡喜。
什么是“皆大歡喜”呢?查《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其釋義是“大家都很滿意、很高興”。顯然,該領導人所說的“皆”即“大家”,當然包括了全中國的13億人口。這就是說,在他的心目中,對過去35年的改革,全中國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工人(包括數以千萬計的下崗失業工人),還是農民(包括全國2.6億為生活所迫不得不終年、多年乃至數十年拋妻別子、背井離鄉外出出賣勞動力的農民工,也包括終年遠離父母、得不到應有的父母關愛的5600萬留守兒童),也無論是青年人(包括靠借貸上完大學,大學畢業即意味著失業的出身貧困家庭的大學生)、老人和婦女,無一例外地都是“很滿意、很高興”的——請注意這個“很”字,它強調了“滿意”和“高興”的程度,斷定不僅人人都“滿意”,都“高興”,而且都達到了“很”的程度。既然社會中所有的人都“很高興、很滿意”,那么,不滿意、不高興的人自然就歸零了。這也就是說,至少從全國13億人口的心理感受上評判,中國過去30多年的改革,確實是很成功、很美滿的,的確達到了十全十美、完美無缺的理想境界。
這該是一副多么美妙的圖景呀!
然而,實際情形果真如此嗎?事實上,這種說法因為過于脫離30多年來中國改革的實際,脫離當前中國社會的現實情況,顯得十分荒唐可笑,因而是根本不值得一駁的。然而,如此嚴重脫離實際,根本不值得一駁的東西,僅從當局控制的媒體上看,此說一出,竟有人(估計是些閉目塞聽,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要不就是些慣于人云亦云,根本沒有長腦子的人)鸚鵡學舌地跟著附和——他們也用“皆大歡喜”之類的詞語,對過去30多年的改革進行定性,進行頌揚。這樣一來,原本不值得一駁的東西就有了作簡要批駁的必要。
首先,從理論上來說,這種說法嚴重地違反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按照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亦即都是一分為二的。也就是說既都有正確,也有錯誤;既有成績,也難免會有問題;既有成功,也難免會有失誤;既有利好,也難免會有弊端。鐵板一塊,不能一分為二,即只有正確,沒有錯誤;只有成績,沒有問題;只有成功,沒有失誤;只有利好,沒有弊端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既然難免有錯誤,有問題,有失誤,有弊端,就不可能做到“皆大歡喜”,即不可能做到“大家都很滿意、很高興”,就總會有人會因為利益受損(這是主要的),或者因為觀點相左而不滿意,不高興。這是一個規律,事物辯證發展的客觀規律。13億人口裹脅其中、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全國每個家庭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長達30多年的中國改革這樣的大過程,大事物,大體系,更絕對不可能違反這個規律,做到什么“皆大歡喜”。更何況正如該領導人在該次談話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的改革“是在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里進行的”,“是無前例可循的”呢?因而,這種說法是典型的形而上學和絕對化。
其次,這個判斷與30多年市場化改革的客觀事實是嚴重不相符的。事實上,中國過去35年的市場化改革,從根本上來說,是重大利益的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得利者,又有切身利益受損者。前者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團”,也就是在市場化改革中“吃肉”的人們。他們主要是指新產生的資產階級分子,各類大腕明星群體和龐大的貪官污吏群體。他們是根據當局提出的名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實為“讓一小部分富”的“大政策”,通過私有化、市場化和所謂“分配制度改革”等途徑而先富和暴富起來的人們,是一些靠市場化改革而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的,過上了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生活的人們。這些人群,是改革中的“吃肉”者。從多年來一些人士調查的結果看,這類人約占到人口總數的10-15%。后者主要是廣大的工人(尤其是前面提到的數以千萬計的因實行企業私有化改革而被攆出工廠大門的所謂“下崗工人”,自那以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不得到到內外資本家企業去出賣勞動力,而大多數人即所謂“40、50人員”則只能靠吃低保過一種不死也不活的悲慘日子)、農民(尤其是前面提到的2.6億農民工,及其年邁的父母、尚處于生理旺盛期的配偶和正需要父母關愛的年幼的兒女)、復員退伍軍人和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占到人口總數的85-90%。對于這些人來說,30多年的改革不但沒有吃到什么“肉”,反而不斷地掉“肉”,即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人權利益)持續嚴重受損。因而,對于35年改革的過程和結果,只有10-15%的既得利益者們確實吃到了“好吃的肉”,確實是“皆大歡喜”的,對于其他85-90%的人來說,不但談不上什么吃到“好吃的肉”,相反,只有無窮無盡的損失、失落和痛苦。
舉例來說,原來在公有制企業(無論是集體所有制企業,還是全民所有制企業)上班的工人,政治上他們都擁有切實的民主權利,經濟上他們享受著按勞分配的工資待遇,還有從生到死(如免費住房,免費醫療,子女免費上學等等)的福利待遇,精神上更享受著主人翁的地位。企業全面實行“改制”后,不要說那些私有制企業(當局所稱之為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工人進入其中上班,都成了受內外資本家盤剝和奴役的雇傭勞動者。就是到所謂“國有企業”上班的人,他們同樣成了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根本沒有什么民主權利、主人翁地位和待遇可言。對于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將其稱為一次真正的“變天”),除非大腦被驢踢過,工人、農民、復員退伍軍人和中下層知識分子中,能有人會“歡喜”,會“很滿意、很高興”嗎?以著名的“深圳富士康十三跳”為例,難道那些正處豆蔻年華的小年青們,是因為對企業“皆大歡喜”,“很滿意、很高興”而跳樓自殺以結束其美好而年青的生命的嗎?去年,中部某省有5個縣市先后發生了全縣市性的中小學教師集體罷教事件。難道這些“辛勤的園丁”們都是因為對當局的改革“皆大歡喜”,“很滿意、很高興”而舉行集體罷教的嗎?這是什么混賬邏輯啊!
又比如,教育、醫療和住房市場化改革,是30年改革的重要內容。社會對這三大改革的總體感受是:“教育改革是要把父母逼瘋,醫療改革是要為人提前送終,住房改革是要把全家荷包掏空”。其結果是出現了“上學貴、上學難,看病貴、看病難和住房貴得離譜、住房難”,是讓85-90%的人背負起了“新的‘三座大山’”。自此三大市場化改革啟動以來,家長因交不起學費而上吊、喝農藥,學生因交不起學費或者因畢業即失業而在學校跳樓自殺,百姓因住不起醫院而在家等死,以及“蟻族”、“窩居”的事頻繁發生。請問,他們如此這般的狀況難道都是因為對這三大改革“皆大歡喜”,“很滿意、很高興”的結果嗎?就醫療改革而導致的醫患關系而言,醫患糾紛不斷,重特大醫患案件頻繁發生,“開胸驗肺”、“自鋸雙腿”之類駭人聽聞的事件在中國大陸時有發生。難道這些都是因為對醫療市場化改革“皆大歡喜”,“很滿意、很高興”而產生的嗎?這又是什么混賬邏輯啊!
30多年來,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事實上,億萬人民對西化派強奸民意,強制推行的種種只是為了“讓一小部分人富”,同時讓絕大多數人利益受損、生活受窮的自由化、私有化改革,幾乎從一開始就怨聲載道;隨著自由化的深入,不滿情緒更是日益滋長和強烈。正是在此民意的基礎上,才有多年來每年發生的數以萬起計的所謂“群體性事件”。這些事件,無一例外地都是人民群眾對當局所強力推行的自由化改革嚴重不滿情緒的表達。
第三,皆大歡喜與當局要“繼續深化改革”的說法也是自相互矛盾的。既然前35年的改革已經達到了“皆大歡喜”的境界,達到了全國人民“大家都很滿意、很高興”的地步,那又何來“繼續改革”的必要呢?豈不是吃飽了撐的?豈不是典型的搞折騰?又何來“深水區”要淌、“硬骨頭”要啃呢?
事情恰恰相反,正是由于35年的市場化改革從理論上存在著一系列的嚴重錯誤(如“白貓黑貓”論,“硬道理”論,“部分人先富”論,“私有制先進”論,“市場手段”論,“資本家能干”論,“制度萬能”論等等),導致行動上出現了一系列讓大多數人利益嚴重受損,與大多數人為敵的的嚴重惡果,導致諸如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產生,階級矛盾空前突出并日益加劇;社會出現了處于世界最前列的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局面,此種局面的持續存在使社會從根本上失去了和諧,時刻醞釀著社會危機;整個社會道德淪喪卻又無力解決,只能讓它繼續發展,愈演愈烈;官員隊伍腐敗成風、成性、成癖,同樣無力解決,只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式地抓些表面現象以糊弄百姓,以混日子……。
上述一系列嚴重問題的產生、發展和持續蔓延,愈演愈烈,全都是由自由化改革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從理論到實踐的種種嚴重錯誤所造成的,是當局在理論上堅持形而上學哲學觀點,在政治上堅持“不爭論”,一向自我感覺良好,自己根本不反思,也不允許他人反思,一意孤行的結果。所謂“深水區”,所謂“硬骨頭”,其實質就是35年持續自由化改革所造成的種種嚴重社會矛盾和對立。這些社會病癥,在既定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下,大多已經成為無法解開的死結,成為無可醫治的癌癥。當下面對這些問題,如果繼續掩蓋矛盾,混淆視聽,粉飾太平,這樣下去,難淌的“深水”只會面積越來越大,厚度越來越深,只會難啃的“骨頭”越來越多,越來越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