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近平“強軍魂”看“意識形態”重要性
建設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是時代賦予空軍的重大使命,是新形勢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必然要求。加強黨的領導是完成這個莊嚴使命的根本保證。空軍黨委要按照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要求,切實抓好空軍黨的建設。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重點在鑄牢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上下功夫,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培養戰斗精神、提高戰斗力上下功夫,在強化黨的組織上下功夫,在改進作風、弘揚正氣上下功夫,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可靠保證。
以上內容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7日在京接見空軍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時所發表的重要講話。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二戰時德軍元帥隆美爾曾說過:“戰斗在第一槍打響之前是由軍需官決定的。”通過前些年的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等一系列戰爭實踐表明,這句話放在信息化戰爭的今天同樣適用、同樣重要。且不說武器和裝備的運輸、彈藥和油料的消耗,就連幾十萬大軍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成了大問題。
打仗就是打后勤,打仗就是打裝備,打仗就是打給養。正因為如此,現代戰爭在一定程度和意義上就是打后勤戰、打裝備戰、打給養戰。
基于以上原因和常理,我國要想建設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尤其是要想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充分發揮和挖掘空軍的獨特優勢,多在武器制造、裝備更新、給養反應、作戰技能等硬件方面下功夫方為上策。
然而,習主席偏偏沒有強調這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鑄牢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堅定理想信念”、“培養戰斗精神、提高戰斗力”、“強化黨的組織”和“改進作風、弘揚正氣”等五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形態方面下功夫。這不禁有些讓人納悶了!
有道是,會看看門道,不會看看熱鬧。習主席要求在“鑄牢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和“堅定理想信念”等五個意識形態的方面下功夫,絕非無的放矢空穴來風,恰是他作為人民軍隊統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具體體現。
毛澤東主席曾一針見血指出:“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而是人。”事實表明,二戰時期,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用非常落后的“小米加步槍”作為武器,之所以趕跑了小日本、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國民黨軍隊,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我們的“意識形態”強大于敵人的“意識形態”,即:革命先烈對革命、對共產主義的信念遠遠強大于敵人一心謀求私利的欲望。那么,在現代高科技武器條件下的各種戰爭中,這句話還有作用嗎?
答案是肯定的!
在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等一系列戰爭中,人民從電視上看到的往往是美軍如何用航母、用導彈、用轟炸機對敵人進行遠距離奔襲和狂轟濫炸,那場面是何等的令人眼花繚亂和震撼。殊不知,美軍的勝利其實是在于人的因素強。
譬如,在訓練水平、決策能力、戰斗意志、拼殺斗志、視死如歸、對武器的操控能力等等方面,都取決于人的因素。唯武器論者往往看到的是美軍的新式武器多么多么厲害,高技術兵器效果多么多么明顯,卻忽略了后面的人。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的部隊跟美軍比雖然好武器不多,不過打幾仗的本錢還是有的,但由于官兵怯戰、怕死、毫無斗志乃至臨陣脫逃,最終導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這些不是人的因素又是什么!
恩格斯曾提出過一個著名論斷:贏得戰斗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槍。在中國革命斗爭實踐中,毛澤東主席進一步發展了恩格斯的觀點,提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也就是說,把人作為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觀點。據媒體報道,就連新修訂的美國空軍手冊指出:人是戰爭中的決定因素。
無疑,習主席要求空軍在“鑄牢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堅定理想信念”、“培養戰斗精神、提高戰斗力”、“強化黨的組織”和“改進作風、弘揚正氣”等五個“意識形態”方面下功夫,恰秉承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精髓,這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可靠保證,也是大國領袖“高瞻遠矚、技高一籌”的特有風范。
世界上最先進最精良的武器永遠是人的大腦。總之,唯有將我們空軍的“軟件(軍人的理想信念等意識形態)”和“硬件(武器裝備給養)”都搞上去了,才能出戰斗力,從而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擊潰一切來犯之敵,完成保衛祖國領空的重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