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對陳志武關于國家大小的思考的思考

lqszglz1216 · 2014-06-09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說明,為了大家閱讀的方便,本文之后一樓附上陳志武教授的原文,大家最好先閱讀原文再看本文。

  1、“陳志武:非常感謝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也特別感謝王石主席,他住在波士頓,離耶魯大學所在地并不是很遠,所以過去兩年有很多機會可以和他見面。

  我今天講的話題是比較敏感的,我先聲明一下,田源、王巍過去那么多年總跟我說,你應該參加亞布力企業家論壇。因為匯集的都是喜歡思考、愛思想的企業家。他們倆說的很認真。

  所以我今天講的這個話題是關于國家大與小的邏輯。或者說關于國家大與小的思考。具體來講重點講領土的價值,到底從歷史上怎么看。我先聲明一下,因為這個話題太敏感了,所以很容易引起很多人罵。我先聲明一下我這里沒有具體的政治建議,只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話題的角度。我先聲明只是一個思考,不要下太多的結論。”

  百度了一下陳志武的國籍,卻沒有得到明確的回答,只查到了“陳志武,生于1962年7月。華人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曾獲得過墨頓·米勒獎學金。他的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現任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分析一下:“華人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2008年6月26日下午,美國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受聘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儀式在主樓接待廳舉行,謝維和副校長參加了聘任儀式并向陳志武教授頒發了聘書。)華人經濟學家的前面應該準確說成美籍華人,可不為什么卻沒有明確標注出來,難道是怕忽悠時缺少了對中國人的煽動性?再與他的清華大學客座教授相印證,此人必為美國籍無疑。在中國與美國之間他選擇了美國,因此他這個香蕉人的思考是站在美國的立場講話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順理成章的,雖然中國白養了他有些虧,但如果我們再被他忽悠、上他的當中國就更虧了。

  他在關于國家的大小的這一敏感話題上思考值得我們分析。

  2、“因為釣魚島還有南海不同島嶼的糾紛,最近幾年不管是中央電視臺還是《環球時報》每天要花很多的時間談這個話題。在網上尤其我們能看到很多情緒化的表達。比如說我們從小就學到的一些陳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我愿意為捍衛國家領土的完整流盡最后一滴血。”

一個教授的人竟然把在網上與比如我們從小學到的一些陳述混到一起進行穿越實在太搞笑了,如果他十幾歲還可能從小就接觸到互聯網,如此穿越的唯一目的,就是把我們民族的傳統信念“一寸山河一寸血,我愿意為捍衛國家領土的完整流盡最后一滴血。”歸結為“情緒化的表達”,但最好是穿點衣服。他直面釣魚島問題這一熱點,很好。

  3、“我順便講一下,過去幾年我也經常給一些對我有興趣的領導建議,中國的外交政策領導成員今后做一些拓展,不能夠只包括外交部體系和國防體系、軍隊體系的。尤其應該要增加一些企業家和經濟官員。因為我之所以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做這個交流,也是讓我意識到企業家不能夠不去關心中國的外交政策,還有國防政策方面的討論,我們也應該更多的意識到如果中國在未來這些年要發生一次戰爭的話,可能首先要做出犧牲的包括在座的這些企業家,你們的企業不管是從事外貿的還是不是從事外貿的,都會直接間接地受到很大的沖擊。如果要是說讓我做一個預測的話,如果有一個一定規模的戰爭,不管是釣魚島還是其他的,中國經濟倒退十年是很容易發生的事。”

分析:如果我國的外交政策領導成員可以拓展的,不能只增加上層企業家,還應該包括工農代表,他們都應該也確實正在關心中國外交政策;同時應該對企業家進行國防教育,來個實業與國防互動,《大染坊》主人公命運的結局揭示的恰恰是沒有國家的強就沒有個人的富,甚至連命都不能保;在釣魚島等發生一定規模的戰爭的話,是不是一定由企業家們做出犧牲、讓中國的經濟倒退十年呢?如果這是一個真理的話,為什么歷屆美國總統多為戰爭總統、難道他們均不追求真理?陳教授真該真誠地說服美國總統與國會放棄對敘利亞、伊朗的戰爭威脅、還世界一個和平多好呀,這是陳教授作為一個美國公民對他的所選擇服務效忠的國家應盡的義務,奈何狗拿耗子地跑到中國來煞費苦心地“盡忠言、送真理”呢,良心發現?避開美國屢次主動發起戰爭的事實,恫嚇中國去放棄被強加在身上的自衛戰爭,這本來就是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所具備的四大基本權(平等權、獨立權、自衛權、管轄權)之一,置中國于何地?

  4、“另外補充一個題外話,過去很多年一個朋友問我,從86年到現在,我在美國生活差不多二十七年,這些年給我最大的變化是讓我不再迷信。剛到美國的時候,我們都很留念中國的春節。后來看到美國的元旦,因為美國有三個不同的時區,我原來住在東部,東部時區首先進入元旦的。大家對于新年和舊年交接那一秒鐘那一分鐘看的那么神圣。后來我發現東部的人激動一番,中部的人過一個小時才激動,西部再過一個小時才激動。后來我一想,我們在中國父母告訴我們,一旦到了新年、大年初一不能說不好聽的話,要穿新衣服,把新年交接那一分鐘看的那么神圣。包括最近一位領導的兒子跟我說,我們在河北的講究是正月不能理頭發,說正月理頭發舅舅要死的。我說你真的那么認真。所有那些,讓我感覺到湖南人還是挺膽子大的,管你正月還是幾月,都可以理頭發,我們從來沒有這個事。關于新年和舊年差別那么大,最后我發現是一個迷信。”

陳教授把中國人的辭舊迎新等文化習俗歸為迷信,進而成為他后面立論(中國具有獨有的劣根性)的依據,我看這一前提根本就不能成立,若說到了迷信,多數人美國信仰基督教倒是一個很大的存在,不知陳教授長期生活在美國對此有無觀察與思考,他自己有沒有發現這一迷信進而幫助美國人擺脫這一迷信及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

  5、“正因為這一點我想今天談領土、國界、國家的話題。因為我們從小在中國長大,非常的迷信。尤其是過去幾年我總跟大學生交流。他們總跟我說,中國自古以來領土就是這樣子。大家知道我的意思,我們原來把領土、國家看成自從有中國人一來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子的。當然我們今天希望比較冷靜看一看,國家、國界、領土實際上是非常人為的東西。既然是人為的,可以分可以合。我們不妨從一個更理性的角度做一些思考。領土的價值到底是多少?一寸領土到底值多少。當然不止是錢的問題,從國家講領土價值到底有多高,尤其在歷史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中國的領土的確是變化的,美國的也是,我們可以看出領土確實是人為的、變化的,只不過不但可以變小也可以變大的。一寸領土到底到底值多少?

  6、“作為開端我這里給大家看一些數據。張文魁博士講,講什么東西喜歡用數據。我今天也希望給大家留下這個印象。

  從1800年一直到現在,世界上主權獨立國家的數量大概發生了哪些變化。在兩百多年以前,1800年的時候,世界上大約只有20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那么到今天,主權獨立的國家有191個。有一點我們明顯的可以看到,國家的大規模,不管是土地、領土的規模還是人口的規模,在過去差不多兩百年的時間里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是越來越小。當然我有的時候看到這組數據,首先應該讓我們知道,原來國家大和小,分分合合不一定看得那么認真。既然世界上其他那么多的國家能夠接受國家的分分合合,也許我們可以也再思考一下,要不要派軍隊去為領土打仗。

  通過這組數據想問大家的一個問題,我們一般認為國家的分分合合都是戰爭引發的。實際上我可以說,盡管表面上看戰爭導致了國家的分分合合。之所以人類社會今天能夠接受越來越小的國家,背后肯定有其他的原因的。否則的話,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認為今天每一寸領土的價值跟五千年以前,五百年以前一樣,今天的人類社會除了中國人以外,誰也不愿意為了一寸土不惜犧牲價值而奪得一切。國家是越來越小的,有某些歷史大趨勢讓他們發現不要看得那么認真,非要另起爐灶成立其他的國家,不要看得太認真。”

  首先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最好粗說通史再重點近現代這樣邏輯上更有說服力一些;其次1800年的時候世界上大約只有20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說明很模糊,當時的世界主要分為兩大體系,一是西方的殖民體系,主要宗主國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廣大殖民地喪失主權;另一個是東方的朝貢體系,但是當時琉球國、越南是不是主權獨立國家?答案多樣,現在日本不會承認、越南也不會承認的,所以只有二十幾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國家的大規模,不管是土地、領土的規模還是人口的規模,在過去差不多兩百年的時間里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是越來越小。”必須看到問題的兩面性:一是領土的變化有著擴張的、整合、提升的趨勢——美國的領土始于北美十三州,當初它們都是相對獨立政治實體根本就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國家。它經歷著一系列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走到了今天,它的西進運動是伴隨著印第安人的血、淚甚至集體被屠殺的,美國開國者的名言印證著這一點,美國不斷擴張著自己的領土從加州到得州,從夏威夷到關島中間多伴隨著流血,不是侵略者的而是反抗者的,俄羅斯的領土也是成瘋狂擴張型的雖然經由蘇聯解體遭遇挫折,但仍雄居世界各國領土之首;另一方面則是國家數量變多了,歐洲的碎片化明顯,反殖民斗爭勝利中獨立出來的國家,美國為確保其核心利益石油運輸線的安全而對沿岸國家進行的拆分碎化,北約干涉下的南聯盟的分裂,美國主導的蘇聯的解體等;(人類社會今天能夠接受越來越小的國家)(今天的人類社會除了中國人以外,誰也不愿意為了一寸土不惜犧牲價值而奪得一切。)愿意國家統一、不愿接受國家分裂是不是中國獨有的劣根性呢?柏林墻的倒塌曾使德國民眾歡呼雀躍,當時的許多大知也大贊德意志民族的再團聚,拋開意識形態的對立這一因素,這難道不是民眾共同愿望嗎?“首先應該讓我們知道,原來國家大和小,分分合合不一定看得那么認真。”美國的加州等多個州的達到法定人數民眾(意味著有相當的代表性)提出了獨立的要求,但并沒有得到美國聯邦政府的正面響應與肯定,看來他們對國家的分分合合還是相當的認真。“既然世界上其他那么多的國家能夠接受國家的分分合合,也許我們可以也再思考一下,要不要派軍隊去為領土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但英國為了遠在萬里之外的馬島不惜流血犧牲,到現在包括所犧牲軍人家屬在內的英國人也沒有后悔,阿根廷人也沒有放棄,印巴為喀什米爾幾十年來爭的頭破血流,這樣看來這種看重國土的為此不惜流血犧牲的“劣根性”不是中國所獨有的而是普遍的,我們能不能在陳教授的引導下而放棄呢?再加上陳教授在后面所談的文明野蠻論,我們不得不問以文明楷模自居的美國為什么熱衷于通過野蠻的戰爭的手段來維護自己對戰略能源——石油的控制而不是通過純商業的手段來文明地解決呢?又為什么不時地制造借口(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核擴散問題)從到他國進行戰爭威脅甚至直接甩開聯合國對一個主權國家進行赤裸裸地侵略呢,而且每隔幾年都要進行一場殺雞駭猴的戰爭,歸根到底是維護其不正當的國家利益而已,手段的文明也好野蠻也罷只要有效就行,他才不在乎你的評價呢。陳教授可以洗洗睡了。

  7、“不妨從幾個角度說一下,一個我想說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國界、國家是一個非常人為的東西。一旦我們認清楚這是人為的東西,很多事情好辦了,也可以討論很多話題。春秋戰國版圖是這樣的,中間有這么多國家。陳董事長和我都是屬于吳國的,張維迎是屬于秦國的,因為他是西安人,唐朝又有一些變化,按理說意義上的唐朝的中國更有一定的規模。但是到宋朝的時候,南宋金國、西遼,還有西夏等等不同的國家。我說這個想說明一點,即使中國的歷史上歷來沒有一個獨立的單一的一個中國,直到近代才開始一個單一的中國出現。

  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一個是國家數量在全球范圍之內不斷的上升,另外一個看到中國的歷史版圖一直在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在想一個問題,到底哪些東西促成世界范圍內國家的數量越來越多,背后驅動力是什么,這是第一。”

關于國家的變化趨勢,我已經在第六部分進行了說明,對歷史發展趨勢的片面解讀使我們不得不對其居心提出質疑。

  8、“第二我們不妨問一個學術的問題。國家的規模多大是最理想的。最優的國家規模是多少?是什么?當然這里我順便跟大家看兩個結論,這兩個結論可能今天看起來當然覺得很可笑。

  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柏拉圖。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時候,希臘大哲學家,他就說最理想的國家規模是由五千零四十個家庭組成,超過這個規模那就說明太大了。亞里士多德說,國家最優規模,最優大小,最理想的大小是必須以人們相互認識為上限。只要你在那個國家里面發現有一些人是你不認識的,就說明這個國家的規模太大了。當然我知道在座很多企業家不認識,這個玩笑不能開。

  當時的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主要從管制成本來看這個問題的。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的人喜歡吃辣的,有的人喜歡吃甜的,有的人喜歡滑雪,像我喜歡滑中級道,在座企業家有的人愿意挑最有挑戰的雪道去滑。既然大家不一樣,國家人口太多了之后管制起來太難了,要把大家的偏好往一個統一的方向硬拉,去強行發展的話,最后太累了。這就是為什么回過頭來想一想,秦始皇在中國兩千多年前統一以后最后維持統一是那么難。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回過頭去看一看當時秦朝的軍隊殺人不眨眼這方面那是必須的。那些警察和其他的官員必須是殺人不眨眼。否則這么大的國家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統一是不可能的。

  這個是從管制成本的角度來看。今天由于現代交通運輸技術可以容納國家的規模跟幾千年甚至是五六十年以前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然我們知道,國家越大帶來并不是管制成本的失控或者是不斷地上升。實際上之所以我們中國人還有很多其他國家的人喜歡非常大規模的國家,肯定有他的道理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道理是圍繞著生存的。就是為了吃,是不是能夠有那么多的領土,大到讓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吃飽肚子,有地方住。基于這樣的一個角度理解領土的價值,這個是非常關鍵的。我們人口這么多,領土沒辦法大到讓我們每個人有糧食,有食物能夠吃飽的話那是不行的。

  回到這個問題,我這里搜索了很多歷史資料,很多的學者做了一個估算,人類社會游獵時代的時候,為了讓一個人活下去,曾經需要差不多十五平方公里的面積。為什么讓一個人活下去需要至少十五平方公里的面積?主要是食物鏈的原因。我們人是食肉動物,為了得到足夠的蛋白質,我們要吃別的動物,別的動物吃別的動物,推延下去,讓一個人活下來至少要15平方公里的領土才可以。

  人類進入農耕之后,每個人為了生存需要最低限度的領土帶來很大的變化,從原來人均15平方公里一下子下降到2平方公里。如果大家不了解這方面的歷史,認為怎么可能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差別在哪里呢?當我們在同樣一畝地,年復一年,季復一季重復耕種的時候,一下子使得我們的談水化合物我們對能量的需求一下子解決的很好,所以兩平方公里就差不多了。再進一步地發展,人類社會開始把動物的養殖也放在家里面,家禽時代的到來。把動物圈養以后,每個人活下去所需要最低限度的領土又發生了變化,下降到0.5平方公里。到現代變化就更大了。所以我大概估算了一下,人類從原始社會到現在,每一個人為了活下去所需要的領土大概下降了1500倍。當然我們可能會問,既然這樣子我們是不是還要為每一寸領土不惜一場戰爭,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剛才講的數據可能太抽象了。我不知道大家每次去香港有沒有想這個問題。香港人均領土面積不到0.15平方公里的。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等等很多我們熟悉的國家,也基本上印證了我們前邊講到的,現在支持每一個人活下去所需要的面積越來越少。

  具體來講主要是三方面的變化造成了在過去幾千年人類社會為了活下去需要的領土下降了1500倍左右。最重要的標志是高樓的出現。每蓋一百層的樓房,等于是把領土的面積,如果你占用的是一畝地,蓋了一百層樓,你實際上給中國社會貢獻了99畝新的領土。大家在下次蓋高樓的時候,你也是在為國家做貢獻。我們領土本來那么有限,但是你多蓋幾層,你就多為國家增添了領土。這就是我們在想為了一寸領土是不是值得動刀動槍的打仗。”

  這一大段很唬人,陳教授從滿足生存需要及管理成本兩個角度表達自已對國家規模的認知與思考,可以歸結為一點國家規模不宜過大。他的這一思考首先遇到的是他所選擇的國家美國的現實堅冰——雖然美國最近出現了占領華爾街運動它席卷全國幾十個大城市,沒有暴力極端的民眾卻遭到警察的逮捕這恰是對美國自由、人權的辛辣嘲諷;若干個州政府宣布破產;許多州的民眾正式表達要脫離美聯邦。可是管理成本高昂、問題疊出的美國會允許自身分裂給各州以自由之身嗎?美國憲法不允許,現實也不允許。再說英國是如何對待主張北愛爾蘭獨立的愛爾蘭共和軍的?看來陳教授的主張在他所選擇的國度及其最堅定盟友都是行不通的,他應該首先回答自己是否支持美國各州的獨立要求、是否支持英國的北愛爾蘭的獨立要求、加拿大的魁北克的獨立要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是明確支持的,才能讓人看到他能把自己的主張一以貫之,否則只能是用來忽悠中國人的。“剛才講的數據可能太抽象了。我不知道大家每次去香港有沒有想這個問題。香港人均領土面積不到0.15平方公里的。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等等很多我們熟悉的國家,也基本上印證了我們前邊講到的,現在支持每一個人活下去所需要的面積越來越少。”這段話的含義明確了嗎?大教授竟然把香港說成了一個國家,是口誤還是他的理想目標?他想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卻要求我們不要太認真,否則就屬于他眼中獨有的另類,我們有必要為了讓陳教授看著順眼而放棄愛國、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嗎?陳教授提出可以用蓋樓的方式來增加國土而不必為國土動刀動槍,以色列就是不聽話,它不僅為國土打過幾次中東戰爭,現在還在不斷擴大猶太人定居點,莫非以色列人不會蓋樓還是它本身不如陳教授聰明,想不到如此高明的主意即便如此,陳教授提出如此高見后,它也會從諫如流才是,效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9、“第三是全球貿易。如果實在糧食不夠,可以從加拿大、巴西進口糧食。對領土的總量帶來非常大的沖擊。

  這是從人的生存角度來看。我們發現今天為了生存,是不是要很大的領土?從歷史上變化很大,下降很多。

  我們會說,即使不是為了生存需要很大的領土,很多的領土,很大面積的國家。為了國防我們也應該讓一個國家越大越好。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這里給大家看這樣一些數據,這個圖可能看不清楚。這個圖主要說明什么呢?從1500年前,到明朝中期的時候一直到現在,世界上主要的強國之間,平均每年發生戰爭的數量大概有哪些變化。大致上在16世紀的時候,世界上主要強國之間,大概十年里面有九年是互相在打仗。到19世紀的時候,三百年以后,十年終只有一年至少有兩個主要的強權國家強國在互相打仗。到21世紀的今天戰爭發生的頻率下降的更快。這也說明,為了國防的目的,國家是不是還是像原來那么越大越好呢?這個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當然我這里再給大家看更近代的一個數據。這個數據說明了什么?從1820年一直到20世紀末期,平均每年每個國家的戰爭數量大概是多少?兩百年以前平均每個國家每年大概有0.62次戰爭。但是到現在的話,到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戰爭發生的頻率下降到0.17次。從這里面我們看得出來戰爭發生的頻率,當然在中國很明顯,從越南戰爭到現在三十幾年沒有再發生過戰爭,其他國家的經歷大致上跟我們中國感受是差不多,世界越來越和平。

  這里給大家看最后一組數據,從原始社會到現在,世界范圍內每十萬人中每年大概有多少人死于戰爭?大概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平均每十萬人一年里面大概有525個人死于戰爭。到了21世紀,這個數字下降到平均每十萬人里面一年有0.3個人死于戰爭。從這個變化來看,原始社會到現在到人類社會越來越走向文明,脫離開野蠻脫離開暴力,使死于戰爭的人數下降1700多倍。這個也說明為了國防去再追求非常大的國家,這個必要性可能也是有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我這里也需要強調。如果實在是為了國防,也可以通過國與國之間軍事同盟,國界可以分得很清楚,國家不一定那么大,但是通過軍事同盟讓大家總的防衛能力達到和諧。”

日本又不聽陳教授的話了,長時間的世界老二老有錢了,可是就是不肯到國際市場上買糧,非得把糧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哪怕農業成本高昂也在所不惜,別望了它的背后有美國這一世界霸主的盟友呢,日本人是小心過度了還是太對自己負責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能夠把自己的糧食安全寄托在國際市場上?現在我們買啥啥貴,賣啥啥賤。一旦中國出現了重大的糧食缺口,會被別人卡脖子的、會餓死人的,到時我們有錢也買不到糧食,并將被付出慘重的代價。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需要多管齊下,到外國租地也是可行的,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方式方法問題,與拆分我們的國家的必然性無任何聯系。陳教授主張中國分裂后可以通過軍事同盟的方式來讓大家總的防衛能力提升,那一個統一的國家不是更容易做到這一點嗎?為什么一定要費心心思拆散它再聯盟呢?難道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10、“最后支持國家越大越好的理由是處于經濟方面的。特別是大家做企業的,我們都說中國之所以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是因為第一我們是十三億多人。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的人,十三億多的消費者,這個市場對于任何一個做企業的,不管是美國公司還是歐洲的公司,對于任何一個做公司的人來說這個市場實在太有吸引力了。

  但是前兩天我跟陳東升董事長聊這個話題,你是不是通過一個國界達到一個非常大的銷售市場的目的,全球化是做什么用的?說到這個話題,前一段時間我在微博上貼了一個帖子。現在我們把釣魚島和其他的地方看的那么重,你如果實在為了領土,為了有更多的地區種田種糧食,為了有更多的地蓋工廠、蓋房子或者蓋高爾夫球場。今天至少有兩種手段可以達到同樣的手段達到目的。一個是用戰爭把自己的領土或者是搶別的國家的領土。還有一個是什么?通過貿易,花錢去巴西,去美國去加拿大買地。你可以買幾十平方公里幾百平方公里,你想種田也行,只要你符合當地地法律,你想種田、建工廠、建高爾夫球場自由度是非常大的。通過花錢做跨國貿易通過投資擴充土地的話,我們想一下哪一種方式更有利于人類文明的發展,哪一種方式讓我們重回到野蠻人類的時代。

  這就是為什么在過去兩年,跟中央電視臺李全才總導演在醞釀《貨幣》系列紀錄片的時候,我跟他說“其實貨幣化和市場化是根本上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驅動力”。因為從剛才我講到的這個領土的例子,就很說明問題。如果你通過貿易,通過跨國投資可以達到獲得更多領土更多土地目的的話,你何必不采取花錢達到這個目的,何必用暴力用戰爭達到這個目的。

  好在全球化在更大的范圍內,讓我們做生意的做商業的,不再受到國界的制約,你可以超越跨越國界發展你的市場。這樣一來你從根本上減少了領土和國家規模給我們提供的邊際價值。領土的邊際價值實際上在過去幾千年人類歷史上,特別是近代在過去二十世紀中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我剛才強調了,我沒有任何政策建議,我只是覺得我們應該去思考這個問題。”

陳教授首先肯定了巨大市場的商業價值,話鋒一轉又說在全球化的條件國界的重要性的下降,進而提出釣魚島等可以舍去,這樣符合人類文明的要求,如果通過武力收回的話則屬于野蠻了,他認為失去這些地方之后我們還可以到國外租地,我們家鄉有句俗話叫“賣兒招女婿”此之謂也,把國土的得失與解決糧食問題的辦法混在一起,煞費苦心呀。陳教授的全球化理論包含著這樣一個邏輯,把中國分裂了并不耽誤企業家們賺錢,可見就得分裂中國呀,他決心很大。把陳教授的文明野蠻論用在日本人身上——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被日本強占、按照二戰時日本投降的有關協定屬應當歸還中國的范圍釣魚島,經美國私相傳授后日本控制著該島。它屬于中國的核心利益,日本強占沒有太多的經濟價值的釣魚島、違反國際法規、不惜為此破壞中日友好的大局是不明智的、不文明的。此事的始作甬者日本必須對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含中國為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引發的戰爭行為負責,引發戰爭的日本軍國主義者是野蠻的。但愿日本能聽從陳教授的忠言而改過自新。

  11、“從剛才我給大家簡單看到的這些數據告訴我們,盡管今天領土是有價值,但是這些價值是不是大到讓我們可以為領土不惜一戰,這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大國的價值今天也是非常高的,但是至少相對于原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降了很多。

  但是,從大國帶來好處的角度來看,實際上過去這些年我們剛才說到已經下降了很多。兩者權衡一下我們看到的是什么呢?今天世界上最理想的國家規模肯定是比過去要小了很多,這也是從利益角度說明了,為什么我們剛才看到的兩百年以前世界上只有二十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今天有一百九幾個,差不多兩百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種趨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戰爭帶來的分分合合。背后驅動力是領土的價值、國防的價值、經濟發展的價值,這三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造成了今天人類社會上所謂國家的數量是越來越多。我就講到這兒,謝謝。”

  今天領土的價值究竟有多大,陳教授一筆帶過,重點落在領土的價值已經下降,已經不值得我們為之一戰;大國有好處但這些年已經下降許多,最理想的國家規模要小。言外之意,中國應該分裂,釣魚島被日本占去、香港獨立不無謂,如果中國試圖通過武力捍衛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就屬于野蠻,這就是一個從小由中國養大的、受過中國教育的“清華客座教授”給他的原國(祖國)的建議。

  補充內容

  如何理解國界的大小是非常人為的東西?國界的變化應該是內外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近代以來領土的丟失就是國家之間較力的作用,這里的力是物質力與精神力的總和或者說是乘積。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在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下,才最終在瓜分與反抗兩個勢力之間形成了一個新的平衡,雙方都無力改變這一平衡。

  當前美國為首西方盡一切努力分化中國包含肢解中國,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發展成就了一定的抵御能力,他的抵抗意志與主動進取精神對自己的未來的生存與發展就顯得特別重要。也就是為了自保,我們不但要有火箭,還要有把火箭放在發射架的勇氣,鐵骨錚錚是不可少的。當一方蓄意瓜分、另一方主動放棄抵抗如前蘇聯然,才是純粹的人為的,可以說與當時的物質力(國防能力)沒有直接、多大的關系。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一本视频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 熟女作爱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一本在线AⅤ | 午夜福利啪国产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