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互聯網上有一種論調,說:“文革中真正倒霉的,是工人階級”。
他們的理由是:
文革中挨整的人后來被平反恢復了工作,算不上最倒霉;
而工人階級當時忙于整人,造反、鬧革命,不務正業,耽誤了技能,
到九十年代、下崗大潮中,因為沒有專長、落得被淘汰。
所以,他們最倒霉。
該論調貌似充滿了同情;
實則將無數工人的失業下崗歸溯于文革,極具欺騙性。
我聽到此論調后的第一印象是:
如果鼓吹者是年輕人,必是個淺薄無知的青年;
否則,就是一個無恥、惡毒的別有用心者。
眾所周知,前三十年的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
當時的體制下,每個勞動者都是“螺絲釘”,在國家建設的龐大機器中發揮著自己的能動性。
經歷過的都知道,當時的價值觀是:
要做革命的螺絲釘,愿作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這些情況,竟然匪夷所思地被描述為不無正業的造反、革命;
全然罔顧了一個基本事實:
在前三十年,一直遵循主席的教導,提倡又紅又專!
即便文革期間,又紅又專的追求也沒任何改變。
如果你懷疑,就請想一想:
那個時代出現的英雄中,王進喜、陳永貴等,哪個不是又紅又專?!
行。如果你們非說成造反、革命,也行。
但是,我要告訴你,他們是在革后進的命,造落后的反!
也許你們真的太年輕了,不知道什么是“又紅又專”,
但是,污蔑當時工人不務正業,怎么上躥下跳、那么歡?!
后來時間進入到改開,原來的經濟體制被推翻。
推翻國民黨時,國民黨的金圓券,當時的共產黨還給兌換成人民幣呢;
而前三十年的螺絲釘,一個個鮮活的建設者,被以改開的名義一文不值地丟棄了!
沒錯。很多四五十歲的老工人下崗了,失業了。
但這只是因為他們被生生地剝奪了工作的機會;
這一切難道是因為他們自己無能?!
是的。后來,他們當中有一些人重新就業了。
但這就能說明,沒有機會重新就業的人,
真的就是因為自己一技無成?!
......
別再說“打破鐵飯碗”:
政府給每個人一個工作機會 難道不是天經地義、應該的嗎?
工人們的工作機會,怎么就成了鐵飯碗呢?!
難道他們不該有一個飯碗?怎么非要給人家打破呢?!
快收起你那套論調吧, 老百姓看的門兒清:
九十年代那批下崗的工人中,多是雷鋒的同齡人。
他們經歷過文革、也經歷過文革前,甚至解放前;
同樣,他們還經歷過文革后,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小P實際掌政的這些年。
如果他們真的像論調中宣揚的那樣,一無所長;
那么對此應該負責的,絕不應該只有文革十年。
而你們置這些于不顧,鼓吹這個論調,單單只說文革十年。
其險惡用心,已昭然若揭:
目的就是妄想挑撥離間,轉移群眾不滿的視線。
拿后三十年攻擊前三十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