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在《郁離子·喻治》中,以治病喻治國,形象生動,淺顯易懂,今天讀來,感觸尤多。
在劉基看來,治國如同治病,關鍵是找準病癥,然后對癥下藥。找不準病癥,就一定開不出合適的藥方;可找準了病癥,也未必就能做到方以對癥。只有藥方和病癥對頭,所用藥物也無差錯,才能治愈天下各種疾病。
今天的中國社會不僅有病,而且病得不輕。信仰缺失,道德淪喪;兩極分化,貧富懸殊;貪腐嚴重,貨賂公行;勞資糾紛遍布華夏,弱肉強食每有耳聞;群體事件時有發生,暴力恐怖正在蔓延;南海、東海戰云密布,經濟、文化云詭波譎……一言以蔽之:內憂不斷,外患頻仍。
為解決上述病象,各級黨和政府(許多領導)都做出過或大或小的努力,這是不能否定的事實。可效果究竟如何?恐怕還是我此前擔心的“按下葫蘆起來瓢”的樣子吧,難道不是嗎?如果非要說有什么變化的話,大約就是由“內憂不斷,外患頻仍”變成了“內憂頻仍,外患不斷”。
西醫中醫枉自多,舉國無奈小蟲何。為什么“神醫”無數,而“治病”卻收效甚微,勞而無功?
照劉基的看法,首先是沒有找準病癥。上述種種,只是病象,而非病癥。明明是走錯了路,卻說成是走得太慢,那快跑起來結果將如何?明明是指導思想出了問題,偏說是工作方法需要改進,改進方法就能糾正指導思想的錯誤?
其次是藥不對癥。陽盛不同陰虛,感冒不是非典,即便是靈丹妙藥也不可能包治百病。不讓工農重回主人翁地位,不真正實行公有制,內憂決不可能消除;不懲治漢奸賣國賊,不消滅帝國主義在我國的第五縱隊,外患只會越來越嚴重。
祛邪先扶正,打黑需唱紅;重癥需下猛藥,亂世宜用重典;心病還需心藥治,維穩不能靠軍警……弄清了病癥,配之以良方,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仍能康健如初。如果病急亂投醫,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那么病在骨髓而無可奈何之日亦當不遠矣。(原題:治國如同治病原載:頑石博客)
附資料:
【劉基《郁離子》的全文翻譯】
一、繁體原文:
晉靈公好狗,筑狗圈于曲沃,衣之繡。嬖人屠岸賈因公之好也,則夸狗以悅公,公益尚狗。一夕,狐入于綘宮,驚襄夫人,襄夫人怒,公使狗摶狐,弗勝。屠岸賈命虞人取他狐以獻,曰:“狗實獲狐。”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國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於是國人皆畏狗。狗入市取羊、豕以食,飽則曵以歸屠岸賈氏,屠岸賈大獲。大夫有欲言事者,不因屠岸賈,則狗群噬之。趙宣子將諌,狗逆而拒諸門,弗克入。他日,狗入苑食公羊,屠岸賈欺曰:“趙盾之狗也”。公怒使殺趙盾,國人救之,宣子出奔秦。趙穿因眾怒攻屠岸賈,殺之,遂弒靈公于桃園。狗散走國中,國人悉擒而烹之。君子曰:“甚矣,屠岸賈之為小人也,繩狗以蠱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寵安足恃哉!人之言曰:‘蠧蟲食木,木盡則蟲死’,其如晉靈公之狗矣。”
二、簡體原文:
晉靈公好狗,筑狗圈于曲沃,衣之繡。嬖人屠岸賈因公之好也,則夸狗以悅公,公益尚狗。一夕,狐入于絳宮,驚襄夫人,襄夫人怒,公使狗搏狐,弗勝。屠岸賈命虞人取他狐以獻,曰:“狗實獲狐。”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國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于是國人皆畏狗。狗入市取羊、豕以食,飽則曳以歸屠岸賈氏,屠岸賈大獲。大夫有欲言事者,不因屠岸賈,則狗群噬之。趙宣子將諫,狗逆而拒諸門,弗克入。他日,狗入苑食公羊,屠岸賈欺曰:“趙盾之狗也。”公怒使殺趙盾,國人救之,宣子出奔秦。趙穿因眾怒攻屠岸賈,殺之,遂弒靈公于桃園。狗散走國中,國人悉擒而烹之。君子曰:“甚矣,屠岸賈之為小人也,繩狗以蠱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寵安足恃哉!人之言曰:‘蠹蟲食木,木盡則蟲死’,其如晉靈公之狗矣。”
三、注釋:
① 晉靈公:春秋時晉國國君,公元前620年至公元前607年在位。
② 曲沃:地名,山西曲沃縣。
?、?嬖(bi)人:受寵愛的人?!蹲髠?bull;隱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絳(jiang):晉都,在曲沃西南。
?、?俎(zu):古代切割肉所用的鉆板,引申為肉食。
?、?刖(yue):斷足,古代一種酷刑?!妒酚?bull;魯仲連鄒陽列傳》:“昔卞和獻寶,楚王刖之。”
?、?趙宣子:即趙盾,春秋時為晉國執政。晉靈公十四年(前607),避靈公殺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趙穿殺死靈公。他回來擁立晉成公,繼續執政。
?、?弒(shi):古代稱地位在下的人殺死地位在上的人。
?、?繩(sheng):稱譽?!蹲髠?bull;莊公十四年》:“蔡哀侯為莘故,繩息媯以語楚子。”杜預注:“繩,譽也。”孔穎達疏:“字書‘繩’作‘譝’字,從‘言’,訓為‘譽’。”《逸周書•皇門》:“乃維有奉狂夫,是陽是繩,是以為上,是授司事于正長。”《呂氏春秋•古樂》:“周公旦乃作詩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以繩文王之德。”高誘注:“繩,譽也。”清•王韜《淞濱瑣話•畫船紀艷》:“[二仰山人]平章花月,眼界頗高,獨屢繩觀鳳之美于倚玉生。”
四、譯文:
晉靈公好玩狗,在曲沃專門修筑了狗圈,給它穿上繡花衣。頗受晉靈公寵愛的人屠岸賈因為看晉靈公喜歡狗,就用夸贊狗來博取靈公的歡心,靈公更加崇尚狗了。一天夜晚,狐貍進了絳宮,驚動了襄夫人,襄夫人非常生氣,靈公讓狗去同狐貍搏斗,狗沒獲勝。屠岸賈命令虞人(看山林的)把捕獲的另外一只狐貍拿來獻給靈公說:“狗確實捕獲到了狐貍。”晉靈公高興極了,把給大夫們吃的肉食拿來喂狗,下令對國人說:“如有誰觸犯了我的狗,就砍掉他的腳。”于是國人都害怕狗。狗進入市集奪取羊、豬而吃,吃狍了就拖著回來,送到屠岸賈的家里,屠岸賈由此獲大利。大夫中有要說某件事的,不順著屠岸賈說,那么狗就群起咬他。趙宣子將要進諫,狗阻止并把他拒之門外,不能進入。過了幾天,狗闖進御苑吃了靈公的羊,屠岸賈欺騙靈公說:“這是趙盾的狗偷吃的。”晉靈公發怒派人殺趙盾,國人救了他,宣子逃往秦國。趙穿趁大家怒恨、指責屠岸賈,便殺了他,接著又在桃園殺了晉靈公。晉靈公的狗在國內四處逃散,國人把它們全部捕獲并煮了。君子說:“太壞了,屠岸賈真是小人啊,他別有用心地稱譽狗來蠱惑君心,最終喪命并禍及君王,憑榮寵怎么可靠呢!人們常說這樣的話:‘蠹蟲食木,木盡則蟲死。’那就如同晉靈公的狗的下場一樣啊。”
五、小議:
晉靈公寵信小人,玩物喪志,亡國喪身,下場可悲。群狗跟隨屠岸賈作惡多端,最終被擒而烹之,如古人云:“蠹蟲食木,木盡則蟲死。”
參考資料:http://blog.gmw.cn/u/73/archives/2007/14704.html
附二:
《郁離子》簡介
作者劉基
《郁離子》,郁,有文采的樣子;離,八卦之一,代表火;郁離,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謂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劉寫作《郁離子》的時候,是在他47—50歲,一生中最鼎盛之際,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負,后來被奪去兵權,遂棄官歸隱家鄉青田山中,發憤而著《郁離子》。書成不久,他即出山離家,成為朱元璋的親信謀士,協助朱元璋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
《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作《郁離子》的過程中,劉伯溫的整個思想體系,尤其是對社會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張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
吳從善《郁離子》序
古之君子,學足以開物成務,道足以經綸大經,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於用也,秩之為禮,宣之為樂,布之為法度,施之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澤被于無窮。此奚特假言以自見哉!及其后也,雖孔子之圣可大有為,而猶不免述怍以傳道,況其下乎。然則必假夫文以自見者,蓋君子不得已焉耳矣!君子以為學既不獲措諸設施,道不行於天下,其所抱負經畫可以文明治世者,獨得筆之方冊,垂示千百載之卜。知而好者,或得以行,是亦吾澤所及,其志豈不為可尚矣夫?然自秦漢而降,能言之士何限,非不欲如前所云也。率多淫於異端,失於偽巧,詭而不正,駁而不純,弗畔夫道固鮮。人茍用之以求致治,殆猶適燕而南其轅乎。闡天地之隱,發物理之微,究人事之變,喻焉而當,辯焉而彰,簡而嚴,博而切,反覆以盡乎古今,懇到以中乎要會,不襲履陳腐,而於圣賢之道若合符節,無一不可宜於行,近世以來未有如《郁離子》之善者也。夫郁郁,文也;明兩,離也;郁離者文明之謂也。非所以自號,其意謂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嗚呼,此寧虛語哉?從善步嘗受讀,嘆其義趣幽賾,岐緒浩穰,或引而不發,或指近而歸近,懵乎莫測其所以然,逮閱之之久,觸類而求,然后稍得窺夫涯涘。竊譬諸醫師之寵,一藥必治一病,玉石、草木、禽獸之屬皆可以已疾延年,無長物也。此其為書所以深得古君子立言之旨,使其得君而措於用,其文明之治益天下后世為不薄,詎止度越諸子而已耶?是書為誠意伯劉先生所著,先生嘗自任以天下之重。於經綸之道,開物成務之學,素所蓄有,曾有以其概翊當今之運,輔大明之業,昭昭矣存諸方冊者。故御史中丞龍泉章公雖已刊置鄉塾,然未盛行於世。先生之子仲璟與其兄之于薦謀重刻以傳。嗟呼,茲豈一家得而私之者哉!僭為敘其大略,俾貽方來云爾。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諸生吳從善序。
原文(部分)
原文 1:
郁離子居山①,夜,有貍②取雞,追之弗及③。明日,從者④擭其入之所以雞⑤,貍來而縶焉⑥。身縲⑦而口足猶在雞⑧,且掠且奪之⑨,至死弗肯舍⑩也。郁離子嘆曰:“人之死貨利者⑾,其亦猶是也⑿!”
注釋:①居山:即“居于山”,在山中居住。②貍:亦稱“貍子”、“貍貓”,善伏之獸,棲息于森林、草叢間,常出沒于城市近郊。以鳥類、鼠、蛇、蛙等為食,常盜食家禽。③弗及:沒有追上。弗,不,沒有;④從者:仆人。⑤擭(huò)其入之所以雞: 擭,裝有機關的捕獸木籠,這里作動詞。句意是把雞放在擭中,再在貍進入的地方設置上這件擭。⑥縶(zhì)焉:拘囚在擭里。焉,兼詞“于之”指“在……里”。
?、呖w(léì):本為捆綁犯人的繩索。這里是“拘禁”的意思。⑧口足猶在雞:(貍)嘴還咬著雞,腳爪還抓著雞。猶,尚且、還。⑨且掠且奪之:一邊使勁地咬,一邊用爪強奪那死命掙扎的雞。且……且……,一邊……一邊……。⑩舍:放開。⑾人之死貨利者:即“死于貨利的人”。“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死貨利”是“人”的定語,后置。⑿其亦猶是也:大概也像這樣吧!其,大概,表推測語氣;亦,也;猶,像是。是,這,代詞。
翻譯文
郁離子居住在山上,夜間有只野貍子偷他家的雞,起來追趕,但沒追上。第二天,仆人在它鉆進來的地方安置了捕捉工具,并用雞作誘餌。就在當天晚上捉住了那只野貍子。(野貓)的身子雖然被縛住了,但嘴和爪子仍然緊緊的抓住雞。仆人一邊打一邊奪,(野貍子)到死也不肯把雞放下。郁離子嘆了一口氣說:“為錢財利祿而死的人們大概也象這只野貓吧!”
原文2: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于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陰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不酬者也。"立而觀之,遂沒。
注釋:
1.賈人:商人 2.浮苴(jū):水中浮草 3.?。嚎拷_@里指沖撞,觸擊。 4.盍:何不 5.濟:濟水。 6.巨室:世家大族。7亡:沉,沉落。8.賈(gǔ)人:商人。9.棲:停留。10.予:給予。11.向:剛才,剛剛。12.?。浩冉?。13.許:答應。
?、贊帲嚎っYZ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巨室:世家大族。④向許:剛才答應。⑤無乃:莫非,豈不是,難道不是。⑥勃然:發怒的樣子。⑦作色:臉變了顏色,指變成了怒色。⑧幾何:多少。⑨黯然:情緒低落。⑩退:走開。⑾呂梁:地名,龍門山。⑿薄:迫近,這里指沖撞、觸擊。⒀覆:翻,這里指翻船。⒁盍:何不。
翻譯: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上的大戶,你能救了我,我送給你一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后,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漁夫問他:“我救你的時候你親口許給我一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你是個打漁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一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于是,漁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掙扎了一陣就沉沒于河水之中了…
賞析:
俗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尤其是在經商時,對顧客的誠信尤為重要。作為一個商人,沒有做到這一點,即使是“濟陰之巨室”,他的錢財又能保持幾何呢?一個不誠信的人,無法贏得大家長久的尊重。如果有人不誠信,即使他富可敵國,也會像這個商人一樣,糟人唾棄。人無信不立。既然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兌現承諾。言而無信,必失信于人。“濟陰之賈人”就是因為不信守承諾,當他再次遇到險情時,無論他怎樣對漁夫承諾,漁夫都不會再聽他的話去救他,最終把自己最為寶貴的生命丟掉了??磥恚?ldquo;承諾是金”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讀后感
《郁離子》,乃元時誠意伯劉公憤然辭官,隱居于山林四野所著之書。離為八卦之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為盛世文明之治,故得其名。劉公之學生徐一夔言:“公學足以探三才之奧,識足以達萬物之情,氣足以奪三軍之帥……”讀罷,果然不虛。
書總十卷,分十八章,其言詳于正己、慎微、修紀、遠利、尚誠、量敵、審勢、用賢、治民,“本乎仁義道德,明乎吉兇禍福之幾,審乎古今成敗得失之跡”包羅萬象,明察秋毫,長于奇辯,工于句式,諸多巧喻,趣解說教之沉悶,使獲婉轉頓悟之喜,喟然慨嘆其思其智。
吾不好政治,由興致所至,故擇正己、慎微篇淺談。正己有以“楚太子以梧桐之實養梟,而翼之鳳鳴焉”,釋常言之“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之性,對品行不端者之人,一味姑息遷就,許是養虎貽患,自傷其身;以麝舍麝臍逃命,賄亡其身,譏諷人貪財喪命,智不如麝,實為精辟。古往今來,貪字添禍,不在少數。
伯溫認為大智若愚者,方為人中杰,并以梓棘喻之。梓謂棘曰:“爾何為乎修修而不揚,蕭蕭而無所容……不亦晦乎?”梓復而洋洋自得,“吾梢拂九陽,根入九陰……蔚兮若濯錦出蜀江,粲兮若春葩曜都房。”若打扮光鮮之貴婦,耀錦衣美食之富有。且看棘之作答:“美矣哉!吾聞冶容色者侮之招,麗服飾者盜之招,多才能者忌之招……”不用之材,免遭砍伐之災,有刺于身,禽不敢萃,恭謙處世,勝名揚一時,讀之,真平了些浮躁之氣,少了些功利之心。
渾噩之時,讀伯溫之句,足以怡情,啟智。“心胸狹小,徒自傷悲”,舉細微之事,如周人有好姣服者,袂涅,攝而搔之,涅去跡存,其心妯妯然,五步而六視;某人好其妻,其妻美而額靨,蔽之以翟……凡此種種,耿懷區區,平添煩惱,徒自傷悲,與雨果之“比大地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心懷”思想不謀而合。反省自身,確曾因發型之不如意,裙裾之花邊欠妥,某某不明其意之訕笑……諸煩事所擾,也算一愚。
伯溫言“婦人七出,有違人倫”,指責了后世薄情男人之卑劣。“夫婦人以夫者,淫也、妒也、不孝也、多言也、盜也,五德天下之惡……惡疾之與無子,豈人之所欲哉?……不矜其不幸而遂棄之,豈天理哉?”封建道德岐視婦子,伯溫指出女人不應該是男人的附屬品,揭露無恥之徒借圣人之口,使違人倫之舉神圣化,法律化之虛偽本質。于今讀來,也覺痛快。
慎微中有許多精美的篇章,如“目空一切,即且亡身”,以蜈蚣驕兵必敗,狂妄喪身“鼻涕蟲”之事,讓你深思;“適可而止,不沉其身”揭示樂極生悲,物極必反之理,是春風得意之時一劑清涼茶——切莫妄為。
徐一夔作序言,《郁離子》語言犀利,猶如太阿古劍出匣,所言不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恰如管仲、商鞅變法之良謀,申不害、韓非子之法術,張儀、蘇秦之說詞,孫武、吳起之兵法……吾今讀伯溫之大智慧,竟只拾了些雞毛蒜皮之小感悟,愧對伯溫。
原文3: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虿唤o,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于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
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于林中,不復歸。
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翻譯:
楚國有個人,養獼猴為生,楚國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獼猴工作,教老猴率領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實,抽十分之一的稅來供養自己。有的猴子數量不足,就鞭打他們。猴子們怕死了,覺得很苦,卻不敢違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問大家說:“山上的果子,是老頭子種的嗎?”大家說:“不是啊!是天生的。”又問:“沒有老頭子我們就不能去采嗎?”大家說:“不是啊!誰都能去采。”又問:“那們我們為什麼要仰賴他,還要被他奴役呢?”話還沒說完,猴子全懂了。
當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時候,就打破獸欄,拿走存糧,一塊兒跑進森林,不再回來了,狙公最后活活餓死。
郁離子說:“世上那種賣弄權術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來規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覺醒,才能讓他得逞,一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