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省區市把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作為重要基礎和整改內容,迅速行動、扎實推進。截至4月底,全國共排查確定軟弱渙散村黨組織57688個,占村黨組織總數的9.6%;軟弱渙散社區黨組織5222個,占社區黨組織總數的5.6%。已初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55364個,占95.97%;初步整頓軟弱渙散社區黨組織4955個,占94.89%。(5月31日 人民日報)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有一個后進黨組織轉化的環節。這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后進黨組織的定性問題,包括后進黨組織的標準是什么,促進轉化的措施有哪些,轉化成功的標準又是什么等等問題,直接決定著這一活動的成效。我認為,無論方法、過程如何復雜,必須落腳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上去。
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是一個戰斗堡壘,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加快發展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正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才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筆者認為,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整頓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進一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班子隊伍是關鍵,像很多地方下派“第一書記”這一舉措就值得借鑒。當然,如果把這一舉措作為一陣風,當成一種形式,其成效也必然會走向反面。
就筆者來看,要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就要從軟弱渙散的黨組織抓起,要做好這一工作,應當也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由基層黨委負責,對基層黨支部進行全面摸底,根據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根據考核情況,召開黨委會集體研究確定后進黨組織名單并予以公示,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監督。二是以深入群眾走訪調研為手段,認真分析后進黨組織之所以后進的原因,對癥下藥,提出解決方案。書記不力的換書記,班子不團結的予以整改,作風不實的予以處理,群眾觀念不強的給予教育……。三是站在當地全局的高度,以最大限度維護群眾利益為宗旨,積極謀劃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改變當地面貌。四是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將基層黨組織工作開展情況納入考核范圍,實行黨組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深入推行黨務政務公開,讓廣大人民群眾做最權威的監督者與參與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