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任老英雄應邀到安陽人文管理學院演講,安陽人文管理學院小禮堂師生齊集,座無虛席。
大學生們首先觀看了紀錄片《紅旗渠》。任羊成老英雄在校領導盧院長等陪同下進入報告大廳,頓時場內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報告會由盧院長主持,會議首先由紅旗渠精神學習會理事袁金萍,簡要介紹了任羊成的事跡和紅旗渠精神的深刻內涵。
袁老師說:“人工天河紅旗渠,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的確是人間奇跡,但僅僅將它與其它‘世界七大奇跡’相提并論,是不公正的,仍然有被“屈就”的感覺。應該更公正地說,紅旗渠的成就超越了世界七大奇跡的總和。這樣評價紅旗渠,不僅是因為只有紅旗渠實實在在造福了人民,而其他‘奇跡’都是剝削階級統治人民奴役人民的象征,更因為紅旗渠給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留下了世代取之不竭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旗渠不僅體現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重要的是體現著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人民當家作主的豪情和主人翁精神,體現了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共產黨人沖鋒在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敢于創造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豪情,紅旗渠精神處處閃耀著毛澤東思想的光輝!”
袁老師說“紅旗渠精神就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精神,就是人民群眾自力更生改變自己命運的精神.只有堅持群眾路線,反映人民群眾的渴望和要求,才能凝聚人心激發群眾的集體智慧和創造精神,才能產生移山倒海、改天換地的巨大生產力,才能創造出震憾世界的“人工天河”。所以紅旗渠精神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一部好教材。今天安陽人文學院師生請任羊成老英雄進校園講紅旗渠精神,抓住了群眾路線教育的本質和典型。”
接下來任羊成老英雄的報告,講述了自己舍身忘死,九死一生,幾次與死神博斗,闖出鬼門關的親身經歷,把人們帶到了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歲月中:
任老說:“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紅旗渠建成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勝利。當年修紅旗渠時,干部和黨員心里裝的只有人民群眾的利益,黨群一體,干群一致,同甘共苦,上下一心。干部和群眾在工地上同吃、同住、同勞動,哪里活臟、活重、活險,哪里就有干部和黨員,分不出誰是干部,誰是民工。我是共產黨員,在修渠工地上總想著要比群眾多干點,要兌現自己的入黨誓言,沒有把生死看得多么重。說實話,怕死也上不去那么高的懸崖,也干不了除險那個活。”
“林縣人民世世代代缺水盼水,林縣歷史上饑荒斷糧餓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那時擔一趟水遠的要走四十華里的山路。大年初一,一個媳婦因為灑了一擔水而上吊。
解放后人民當家做主,毛澤東思想給林縣人民指明了改變命運的方向。改變林縣干旱缺水惡劣環境,成為縣委領導班子與全體林縣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決心。
接著老英雄介紹了他修建紅旗渠擔任爆破和除險隊長,九死一生的經歷:
“老鷹嘴除險非常艱難,除不了險工程就不能繼續,我給楊貴書記立了軍令狀。一定拿下老鷹嘴。正面蕩不進去,我就冒著生命危險側面往里蕩。除險時一塊碎石砸在我的臉上,門牙被砸掉粘在舌頭里,嘴里一直流血,臉腫起來,我的頭嗡嗡直響。張不開嘴,我不能呼救。我就從腰里掏出鉗子,伸進嘴里,一下子拔掉了砸壞的三顆門牙。隨后我忍著劇痛又繼續干了六個小時。鋼釬一戳。險石嘩啦就流下一片……”
老英雄一邊講一邊比劃,把同學們帶到了那驚心動魄的場景中。
“嘩……”同學們用熱烈的掌聲表達著對英雄的崇敬。
“還有一次放炮要削平一座山頭,炸藥裝了八千斤。點了炮我不放心,就趴在炮眼聽導火索進度,忘了自己。等聽到別人提醒,已經晚了。我剛跑幾十步,就覺得不行。趕緊趴到一個石頭坎下。這時轟隆炮響了,就跟地震一樣。亂石轟隆隆流下來,后來聽人們說流了四十五分鐘。我當時認為必死無疑了。等我醒來,四周黑洞洞的,我才想起自己還活著。于是我順著石頭縫隙往外爬,只要頭能過,身子無論怎樣也要過去,也不知爬了多長時間,才爬出來。我身上衣服連一點布絲兒都沒有了,渾身血口子。大家一直以為再也見不到我了,一見我還活著,又是哭又是笑的楊貴書記將自己的大衣脫下,來裹到我的身上,把我抱在懷里,兩人的淚水滴到了一起……”
“那時候修渠,各級干部和群眾一樣,吃、住、干都在工地。縣委書記楊貴和群眾一樣打錘抬石拉車運石。晚上還要檢查群眾的休息,還要開會總結研究布置。縣長、紅旗渠工地指揮長馬有金在工地一干就是十余年。記者采訪他,見到一身灰一身汗掄錘打釬的他,還問他“您是哪個公社的?指揮長馬有金在哪里?”紅旗渠修了十年,馬有金在工地上住了十年,干了十年,楊貴書記往工地上跑了十年,他們與許多民工成了好朋友,包括我在內。楊貴書記與林縣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離開林縣二十多年后重回林縣城,出現萬人空巷,爭見老書記,交通為之堵塞,楊貴的幾句講話贏得半個小時鼓掌的盛況。現在有的干部老埋怨群眾不好,我看是他們自己沒有好好照照鏡子……
因考慮到任老已87歲高齡,而且中央黨校學員、林州紅旗渠精神干部學院等許多單位邀請他作報告,報告到此結束。
任老的精彩演講深深震撼著師生們年輕的心靈,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許多人的眼眶閃動著淚花,林州人建設紅旗渠的英雄事跡在師生的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年輕的大學生從他的身上似乎找到了真正的青春偶像,也引起了無窮的思索和追問……任老期望更多的年輕人接過自己手中的紅旗,繼續干社會主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