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今天是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的六周年祭日。作為事件的親歷者,總有些東西刻骨銘心。翻出自己五年前所寫的周年祭文章《魂兮歸來》與朋友們分享,是因為往事并不如煙。地動山搖中離開我們的九萬同胞,還在天上看著我們。為什么許多人至今想念那一段非常時期?當然絕不是喜歡那種恐懼和悲痛,而是自覺不自覺地懷念那種同胞手足,血濃于水的祖國大愛;懷念那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傳統;懷念那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良行善舉;懷念那種勇于擔當,無私無畏的俠肝義膽;懷念那種扶老攜幼,風雨同舟的集體主義;懷念那種黨群凝聚,軍民魚水的正氣高揚;懷念那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眾志成城;懷念那種對市場經濟的莫名厭惡與反叛,懷念人們心中那種社會主義的期盼與不期回歸……
作者:曉泉 2014年5月12日于成都
——汶川地震周年祭
作者:曉泉
一年匆匆去,過幾天就是5.12的周年祭。總覺得該靜下心來寫一點文字,才對得起在山崩地裂中慘然逝去的九萬同胞的在天之靈。也才對得住一年前的這些天,整個中華民族心底噴涌的熱血,和流下的那么多眼淚。
災難漸行漸遠,化為一個民族悲痛的背影。生活在慣常的道路上前行,依舊這一派紅塵滾滾。想起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那些激憤的話,讓人感概不已。我總在想,除了規劃重建促內需,再造鄉村農家樂之外,能讓一路狂奔三十年的諾大中國為之一震,繼而心碎流淚的這個5.12,還能給我們,給這個日漸富裕,也日漸虛胖失神的民族,長久地留下些什么?如何從悲喜交加的2008出發,從血淚并涌的5.12出發,從大地震中復活的中國心出發,來重構或許已經迷失了百年之久的民族心靈?如何才能尋找到新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子孫后代永久安身立命?在我看來,這才是5.12周年的主題詞。否則,這個國殤周年祭,很容易變成一場來去匆匆的市場炒作鬧劇。
回想一年前的這些天,我們為什么心痛不止,淚流不止?并不是我們有太多的恐懼,而是我們有太多的牽掛和感激。心痛,痛至心尖,是因為我們在剎那間失去了那么多手足鄉朋,至愛親人。流淚,淚流滿面,是因為祖國母親驟逢惡災大難,更多的同胞身陷險境。更為持久撼動我們心靈的,是祖國母親在瞬間爆發的移山填海的偉大能量,是十三億同胞在驚天巨震面前的風雨同舟,守望相助,心手相牽,生死不離!我不知道,當你親歷過5.12的大難與大愛,還會不會去念念不忘什么“理性經濟人”?想想譚千秋的壯烈,想想邱光華的犧牲,想想那么多廢墟下逝去的孩子,想想10多萬子弟兵的舍生忘死風雨兼程,想想100多萬自愿者們的慷慨悲壯義無反顧,你還有什么東西放不下來?裝不滿的錢包?總嫌小的官位?抑或,搞點假冒偽劣,損人利己?
西哲曾言,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奢侈的。那么,在5.12之后,再想這些,就是罪惡的。再全無心肝地娛樂至上,則是無恥的。如果,你就是那位側著頭被壓在水泥板下的陳堅,你心中放不下的,是不是這些身外之物?難道還會去想你的存折和珠寶,而不是去想自己的至愛親人?
當災難中的同胞,從最初的震驚,恐懼和悲痛中漸趨平靜,被市場經濟所裹挾所改變的人們,都會驚奇于兩個意外的發現——首先,當外患漸消,中國人近百年來第一次真正可以在災難中“一致對內”的時候,這個國家在瞬間爆發的能量是如此驚人!也許,比14萬忠誠子弟兵的舍生忘死翻山越嶺更加讓人感動的,是那104萬于此本無任何法定職責與利益驅動的自愿者大軍!這些來自天南海北,口音各異的姐妹兄弟,風蕭水寒,慷慨悲壯,甚至不需要任何號召和動員組織。他們義無反顧,一腔同胞熱血,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奮不顧身,恨不能掏出自己的那一顆炎黃赤子心,高擎頭頂,化作黑暗災難中的滿天星星——是的,中國人第一次被自己善良勇敢的仁愛義舉深深感動了!“為什么我眼中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而當我們在災難中第一次向世界敞開胸懷,第一次為平民百姓的生命逝去而半落國旗,這個被西方紳士所主宰的世界,也第一次在心底不得不承認,這個黃皮膚、黑眼睛的東方古老民族,內心是如此的坦蕩、善良而堅韌。也許,這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心靈之根!國歌作證,這個民族從來不乏苦難;蒼天作證,她更不缺乏的,是一次又一次從深重災難中重新站起的信心和勇氣!進一步講,正是這些苦難,成就了這個民族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堅韌!
更讓人驚奇的發現,是中國人在大地震中復活的心。人們突然明白,除了在夢中都想著怎樣“先富起來”,天天計算著自己的錢包,也就天天算計著他人的錢袋的市場經濟行為;除了時時處處做一個錙銖必較,寸利必爭的精明市民,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為別人而活著,為同胞而拋棄,甚至為祖國而犧牲!時時處處去想著:怎樣做好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愛心的現代公民!無論社會怎樣“與時俱進”的變化,原來,我們內心高度認同的,竟然還是做一個同呼吸、共命運的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不是去算計而是去幫助,不是去索取而是去給予,不是麻木冷漠而是心手相牽,不是隔岸觀火而是風雨同舟,不是自顧逃命而是生死不離……
就在大地震動的那一夜,人們銘心刻骨地感到,我們是同一個家園,同一個祖國,同一個中華民族,同一個血肉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我是你的十三億分之一,我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總和。”為什么“一個都不能少”?為什么“生死不離”?因為我們是茫茫大海中同一條船上的兄弟,黑暗曠野里同一輛車上的姐妹,風雨雷電中同一片屋檐下的手足親人!
非常可惜。這些年來,不少身居中華要津卻心向西方神壇的精英,把這些忘得干干凈凈。一廂情愿地天天想著怎樣努力去盡快和他們的“國際接軌”,從而實現他們的“利益最大化”,恨不能在整個國家民族中去冷酷推行他們的“減員增效”,不顧一切代價地追求那種“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的“普世真理”!他們堅持不懈地向著心目中那個西方彼岸,三十年一路狂奔,卻根本不愿回頭看看,還有多少同胞跟得上來?又有多少同胞被他們的“全球化”狂奔甩得無蹤無影?去年,一場大地震使差不多九萬同胞“自然減員”了,你們的“增效”有多少?又在哪里?
如果,這個“國際接軌”與“普世真理”,一定要付出民族撕裂和人性沉淪的慘痛代價,我寧愿中國永遠不去實現這種少數人獲利而多數人同胞受損的“全球化”。如果,置血肉相連的民族生命共同體而不顧,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奔向你們的西方彼岸,那么,我想奉勸這些先生女士們,請先染藍你們的眼珠和那顆冰冷的心!要想十三億中國人都換成你們所極力推薦的美國綠卡,我真不知是愚蠢還是天真?先搞懂中國的特殊國情,再追求你們的“普世真理”。
所以,5.12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之一就是:必須首先“一致對內”,即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重頭收拾舊山河,重新凝聚人心,從而真正實現民族一體化、同胞手足化、資源和競爭的公平化,然后才有資格和可能,來談你們的“全球一體化”。只有先做好一個“中國公民”,才有資格和可能去做你們的“世界公民”。否則,我們就有權先問一問:這是誰的全球化?誰的“利益最大化”?你們是誰?我們又是誰?
回歸常識,平心而論。只要不走上蘇聯那樣的自殺邪路,不發生內亂和大規模戰爭,十三億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而不必時時處處陪人笑臉,仰人鼻息。用自己勞動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來養活和豐富自己,讓全體中國人都能過上富足但不是揮霍,體面但決不奢侈,安居但不是擺譜的生活,并非多么困難的事情。讓人民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去吃飽穿暖,也不是多么偉大的功績。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尤其是作為東方文明代表者的中國,決不能讓自己長久地陷入無窮貪欲,而不能甚至不知自拔。無窮占有、無限消費的貪欲,并不是引導人類前行的理性之光。小小地球上有限度的自然資源,決不能長久支撐這種無限擴張的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無論在任何意義上講,經濟學都不是人類的最高智慧和存在本質。一個民族的偉大,絕不僅僅在于他的豐滿錢包和上膛手槍,而更在于她心智的健全和精神的高貴。在上帝創造的所有物種中,只有人類才能作為一種自覺的精神存在而確證自己的本質!金錢永遠不可能成為拯救人類的上帝,倒是極有可能成為引誘人們走向地獄的魔鬼。在這三十年來的現實中,我們看到了太多的例證!當你沒有資格與能力駕馭你所擁有的太多金錢和權力去為同類,首先是為同胞作好事時,你的金錢和權力就會成為駕馭你的生活方式的魔鬼。當心它反噬其主,吞掉你的靈魂!
5.12的親歷證明,中國人完全應該也可以換一種活法,去逐步創造出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系。而這種以無限消費推動無限生產和無窮財富占有的無限發展觀,其本質不外是企圖以無限滿足人類(其實只能是少數人!)超越其生存實際需要的無盡貪欲而已!這,就是我們在被逐步全球化的過程中,所痛切感受到的市場經濟社會或曰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價值觀。由這種價值觀所決定的高度自私且只顧個人當下感官極度奢侈享受的生活方式,不僅是反人性的,而且是反天道的!因而它決不可能“終結歷史”,在地球上萬壽無疆,永遠“普世”下去。也許,被它自己的瘋狂所召喚,資本主義的冰河時期已經以“三十倍杠桿”的力量加速來臨!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這才是我們祖先的智慧和仁心。有著五千年智慧,懂得敬畏天地、道法自然、中庸節制、進退有度的中華民族,應當奮力擔負起拯救這個日愈陷入貪欲泥潭而不能自拔的世界的歷史重任!這絕非狂妄自大,也不再是什么“輸出革命”。一個逐漸成熟的中華民族,絕對有這種資格、道義、能力和責任心。當然,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讓整個中華民族從物質、精神和制度三個方面,重新凝成為一個整體。這才是我們的出發點和力量所在。否則,殷鑒不遠,就在蘇東之后!
事實上,去年5.12后,對這場災難感同身受的國人,特別是感觸最直接最深切的四川人,都在心底呼喚——地震遠去,大愛永駐!災難遠去,真情永駐!人與人之間,首先是同胞之間的這種無私關愛與互助,如果真的能永遠留下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以致于蔚然成風,成為社會主流和生活常態,那該多好——這就是在大地震中復活的中國人心。她在呼喚著區別于市場經濟與精明市民的另一種生活,呼喚著區別于“理性經濟人”的另一種人性!
這并不是什么新東西。即便是被稱為西方市場經濟鼻祖、《國富論》作者的亞當·斯密,其本人更為看重的,正是他寫的另一本書——《道德情操論》。遺憾的是,這個事實被許多無限推崇那只“看不見的手”的人們,有意無意的忘記!而對中國人而言,這本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慣常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系,本就是炎黃子孫五千年生生不息、一脈相承的自然人性和善良心靈。不過是一百多年來先后迷失在救亡圖存的硝煙、繼續革命的血色和市場經濟的銅臭中之而已!
魂兮歸來!流沙千里,其泥爛人,西方之不可以止。新一輪的太陽正在東方升起!從心出發,回歸神洲,重建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這就是5.12所迸發的中國精神,這就是大地震中復活的中國人心。千萬別讓她再沉睡過去!換一種活法,少想些升官發財,少做些損人利已,多想想同胞冷暖,只要記住5.12,完全可以!少來點輕薄體娛,多做些踏實勞動,只要記住5.12,完全可以。少搞些假冒偽劣,多講點誠實信用,只要記住5.12,同樣完全可以。
魂兮歸來!就以此告慰于九萬同胞的靈前;
魂兮歸來!就以此為公元二00八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周年奠祭!
成都·曉泉 二00九年五月十二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