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提高勞動收入,突破勞動力價值的限制,使勞動收入保持在適當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分析中,勞動力價值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有了勞動力價值,才有與之相對應的剩余價值,以及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剖析。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體系中,勞動力價值界定了剩余價值的性質和數量,闡明了剩余勞動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表現形式和作用。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勞動收入之所以是勞動力價值,是因為勞動者在勞動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在人數眾多的勞動者只有被雇用才能使自己的勞動與生產資料相結合,才能得到收入和生存下去的條件下,勞動收入只能保持在勞動力價值的水平。如果某些勞動者不接受以勞動力價值為基礎的勞動收入,他們就會被另一些勞動者所取代。在實際生活中,競爭有時甚至會把勞動收入壓低到勞動力價值之下。當然,如果勞動收入一直處于勞動力價值之下,勞動資源就不能滿足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的需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雖然也存在市場競爭,市場在勞動力資源的配置中也起決定性作用,但勞動收入在全社會的范圍內突破勞動力價值的限制是完全可能的。
首先,這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全民所有的企、事業單位中要實行按勞分配。按勞分配的意義不僅在于在全民所有的企、事業單位內部,勞動應當是獲得收入的唯一標準;而且在于全民所有的企、事業的員工的勞動收入,不應當受勞動力價值的限制。在進行了各種必要的扣除之后,勞動者得到的勞動收入一般來說應當高于勞動力價值,并且應當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而逐步提高。
第二,這是因為在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組織中實行的是家庭承包經營。在家庭承包經營的條件下,集體所有的生產資料由農民家庭承包自主經營,廣大農民的勞動收入主要與生產經營成果相聯系。生產經營成果好則勞動收入多,生產經營成果差則勞動收入少。顯然,不是勞動力價值決定勞動收入,而是生產經營成果決定著勞動收入。
第三,這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內部的勞動收入水平會對全社會的勞動收入產生重要影響。在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勞動資源市場是統一的。由于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公有制內部的勞動收入水平事實上能夠為全社會的勞動報酬設定一條底線,它會阻止市場競爭把勞動收入壓低到勞動力價值的傾向。當然,這種結果能否實現,取決于能否不斷提高公有制內部的勞動收入水平,特別是能否有效提高廣大農民的承包經營收入。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勞動收入突破勞動力價值的限制,會使勞動力價值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是對勞動力價值的顛覆。這種顛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首先,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剩余勞動不同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剩余勞動。剩余勞動的存在是一切社會擴大再生產的條件。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剩余勞動表現為剩余價值,對剩余價值的追求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目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剩余勞動仍然要表現為一定的價值。但由于勞動收入能夠突破勞動力價值的限制,這種由剩余勞動形成的價值不會保留或者說不會完全保留剩余價值的屬性。這一點在公有制經濟內部是顯而易見的。在其他有制企業中也不會不發生改變,至少在數量上會有變化。無論何種所有制,在新創造的價值中,勞動者所得會增加,生產資料所有者所得會減少。
第二,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協調好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對剩余價值的追求使社會生產的不斷擴大與受勞動力價值限制的廣大勞動者購買力之間的矛盾難以解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由于勞動者的收入不再受勞動力價值的限制,并且勞動收入能夠不斷提高,生產和消費的矛盾能夠比較容易地得到協調解決。一方面,社會生產要滿足勞動者的不斷提高的消費需要,另一方面,勞動者消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影響社會必要的擴大再生產的正常進行。
第三,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勞動收入突破勞動力價值的限制不但能夠不斷提高廣大勞動者的消費水平,而且使廣大勞動者得到一定的財產收入成為可能。因為勞動者在滿足基本消費需要之后能有剩余,并且能夠根據自己的偏好自主決定是更多的消費,還是將部分收入形成的財產投入到社會生產過程中以得到財產收入。勞動收入的不斷提高和財產收入的穩定增加有利于逐步實現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在這里還需要指出,勞動收入突破勞動力價值的限制不會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生影響。在市場經濟中決定競爭成敗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種企業獨有的特殊的能力。這種能力往往是與企業的創新和長期積累相聯系的,是各種相關資源、能力組合而成的綜合體系的能力。勞動成本一般不會對其起重要作用。
另外還應當看到。勞動收入突破勞動力價值的限制雖然會提高我國的勞動成本,但不會對現階段我國勞動成本與發達國家的競爭產生大的影響。因為勞動力價值是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要受自然、歷史、風俗等因素的影響,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現階段要遠高于我國。當然,從長遠來說,由于勞動收入的提高,我國在勞動成本方面的競爭力會逐步降低,但這也是正常的。因為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提高歸根結底要靠科技進步和創新,而不能依賴較低的勞動成本。
總之,提高勞動收入,使勞動收入突破勞動力價值的限制是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緊密聯系的,是與全民所有制企、事業單位的按勞分配緊密聯系的,是與廣大農民承包經營收入的提高緊密聯系的。為此,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堅持按勞分配,堅持提高農民收入。
提高勞動收入,使勞動收入突破勞動力價值的限制,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實現勞資兩利的必要條件。對此,必須堅定不移,持續努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