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腐敗與反腐敗已成了社會的主旋律。這種現象是從何時開始的?年歲大的人們只要仔細回想,就知道在毛澤東時代根本不是這樣。這樣的社會現象,是從改革開放以后開始的。記得陳云當年曾說黨風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可見那時的腐敗問題就已經抬頭。到了80年代末,腐敗問題發展的更為嚴重,89年學生運動的口號就是“反腐敗,反官倒”。那時侯躍文說相聲就說有人敢把前門樓子賣了。學生運動被鎮壓以后,腐敗問題越演越烈。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雖然多強調反對腐敗,但腐敗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十八大建立的新一屆政權在反腐敗的問題上,無論是力度還是所取得的戰果都超過了以往,可是從人民的反映來看,并沒有出現人人都歡欣鼓舞的場面。為什么會是這樣呢?人們說現在的反腐具有濃郁的政治選擇性,并不是無論對誰都是同樣對待。第二就是反腐敗與推行私有化改革掛鉤,反腐敗的目的竟是為國企私有化掃清障礙。這樣的反腐敗人民當然不會予以支持。
這么多年的反腐敗移植效果不佳,這只能說明中國的反腐敗還沒有找到通往勝利的道路。而要想找到正確的道路,就必須對中國現在的腐敗具有正確的認識。這一正確認識毫無疑問就是真正解決中國腐敗問題的前提。
有人聽到我這樣說一定認為我是在說夢話,反了這么多年的腐敗,誰還不知道腐敗是怎么回事?說人們對腐敗沒有正確認識那純粹是睜眼說瞎話。大家先聽我說,我這里所說的正確認識是指比現在人們對腐敗問題的認識更深一層的認識。
大家說中國的腐敗問題具體落實到個體的人,是不是就是那些腐敗分子和犯有腐敗錯誤的人?這些個體的人只能是腐敗的大樹上結出的果實,而并不是大樹本身。那么,什么才是結出腐敗果實的大樹?昨天,本人在《大地微微網》讀到一篇題為《“政策腐敗”是孕育腐敗分子的溫床》的文章,讀后本人發表了這樣的一條評論:
“腐敗政策,就是腐敗的政府所制定的對這個政府和他所代表的階級有利的各項政策,腐敗政策是政府行為的產物。而腐敗分子則是官員的個人行為所導致的自我變質。”
其實 ,文章所說的“政策腐敗”實際上就是“腐敗政策”。政府制定的腐敗政策才是長出腐敗分子這些果實的大樹。而政府制定腐敗政策的根據又是什么?當然是根據執政黨所推行的腐敗路線。這樣看來,執政黨及其推行的腐敗路線才是生長腐敗分子果實的大樹的樹根。現在我們的反腐敗是只摘果實不砍大樹,更沒有挖出大樹的很。你只摘下果實而不除掉生長果實的大樹,大樹不照樣還會生長出新的果實嗎?我們要真正解決腐敗問題,
唯一正確的方法就必須首先解決執政黨的腐敗路線問題。之妖精這一問題解決好了,中國的腐敗問題也就徹底解決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