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價值與中華文明
《普世價值》是指文化價值觀。
普世,就其本意來說就是全世界,普天下。有人說,人都要吃飯,這就是普世價值。這是一種無知。人都要吃飯,但是西方吃面包,牛奶,用刀叉;而我們中國用筷子,吃米飯、面條。這就是不同的文化,文化價值觀
就文化價值觀來說:由于世界上不論在物質文化上還是精神意識文化上都是是極其豐富的、多樣化的,它有漫長的時間,遼闊的空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間都會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從來就沒有一個所謂的普世價值。現在所謂的《普世價值》其實質就是把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定位為全世界的文化價值觀,要求全世界都要向西方看齊,它體現的就是霸權主義。
從地域來說,當今有西方的所謂民主自由的西方文化,有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文化,中國的儒家文化,各種文化都有其不同的價值觀
從時間上來說,原始社會有原始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奴隸社會有奴隸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封建社會有封建社會的文化價值觀、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有其資本主義的文化價值觀。
例如:伊斯蘭文化的價值觀就認定一個男人可以娶5個老婆,這是天經地義的,是胡大的意思誰也不能更改;在我們中國男人娶100個老婆都是合法的,但女人終身只能嫁一個男人,這是天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些價值觀都保有封建主義時代的特征。。
把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定位普世價值,那就是霸權主義,那就是戰爭。 當年伊斯蘭教文化興起的時候就是用武力傳教。他們一手拿著可蘭經,一手拿著火與劍,用鐵與血強迫他人接受伊斯蘭文化,它的武力所到之地就不能有其他的文化價值觀。在東邊他們將可蘭經送到了中國哈密、印度的北部并且越海到達印尼。原來佛與當地的神被全部清除。
1096--1291年的十字軍東征是一場當時西方對伊斯蘭的戰爭,是基督教為把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定位于普世價值對異教徒的戰爭。目的當然不單是為了他們心中的上帝,而是為了掠奪東方的財富。
今天西方借口推廣民主打倒獨裁,從而對他國的干預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沒好處的事他是不干的。至于給他國、他人帶來的災難他是不管的
就價值觀來說,隨著歷史的發展它也在發展。封建時代的價值觀必然要讓位于符合現代商品經濟的價值觀。但、這種價值觀是建立在自己的歷史的基礎上的。而不是外界強加的。 今天西方把他的文化價值觀定位成普世價值、其本質是基督教的又一場十字軍東征,一場對對異教徒的戰爭。
利比亞戰爭,反對派在西方的支持下取得了政權,立刻宣布取消一夫一妻制,要恢復伊斯蘭教規定一人可以娶5個女人.所以這不是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的勝利,而是伊斯蘭文化價值觀的勝利.
現在世界上沒有普世的價值觀。至于誰對誰錯,聯合國人權宣言里規定:每個人都有信仰的自由,這是人權。規定要尊重每個國家每個人的文化價值觀與生活方式。所以普世價值的提法本身就違法,就違反了人權宣言。就是霸權主義的表現。當然美國沒有在聯合國的人權宣言上簽字,也不認那個賬.故而,有美國士兵在阿拉伯敢公然無視當地人的價值觀,褻瀆可蘭經的舉動.
—
我們對中華文化的態度是去其糟粕、發揚光大中華文化。。
讓普世價值見鬼去吧。我們中國人民有自信,有能力,一定能創造出有自己的以中華文化為底蘊的自己的價值觀。
可是,為什么在世界其他地方在非西方文化的范圍內總有人不顧本國人民的利益宣揚西方的文化價值觀,把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吹捧成普世價值呢?我考慮可能有下列幾個原因:
1,權力斗爭的需要,他們要借助西方的力量來打擊對方;
2,有些人對自己所在地的政治不滿,自己又沒有思想,不能從實際出發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總以為現在不自由、社會不民主。以為普世價值就是民主自由,能給他們好處;
3,就是無知了,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民主、平等、自由、博愛是好東西,本來是反封建的產物,我們應當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讓它融合到我們的中華文明之中。而不是糊里糊涂的跟著西方拋棄我們的文化價值觀。
在十八大報告里,中共中央明確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正是體現了這樣的意識 。所謂的老祖宗不能丟、大道理也要講,也是這個意識。把中華價值觀等同于西方的價值觀,是很荒唐的。
2014.3.7 修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