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nóng)獨立掌握武裝力量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功的前提。毛澤東在1939年撰寫《〈共產(chǎn)黨人〉發(fā)刊詞》、論述新民主主義理論時,指出: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我們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基本問題。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于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革命中戰(zhàn)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
任何一個時代發(fā)生革命,首先需要一些覺醒比較早的決死人士流血犧牲喚醒人民,打造高潮,讓革命成為年輕人的時髦。這是前期的鋪墊工作,因為對前期鋪墊工作的支持贊美,既可以鼓舞斗志,又可以喚醒人民前赴后繼勇于獻身的革命熱情!
任何時代的革命都需要仇恨的澆灌,列寧革命的成功(依靠中國1500勞工和俄國工人階級)、孫中山革命(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工農(nóng))的成功、毛澤東革命(工農(nóng)土地革命)的成功,我們看出都有“制造仇恨、仇殺相尋”的主線貫穿其中。其次要依靠工農(nóng)大眾,實行槍桿子奪政權。
我們同時看出,面對敵對勢力數(shù)百萬軍警,列寧、孫中山、毛周采取的是鐵血手段,頗有王亞樵、吳越的風格。列寧、孫中山、毛周通過鐵血手段凝聚人氣,進而形成自己的獨立武裝。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讓我們鉤沉一下歷史,我們就一目了然:當反革命力量與革命力量不對等的前提下,革命者通常使用的是街頭暗殺的方法,而讓當政高官魂飛魄散而屈服。即使是最聰明的人都沒想到列寧成功了,孫中山、毛澤東成功了。看其中的細節(jié)就明白,當時沙俄王朝和清王朝的軍隊何其強大,但當時革命勇士采取了“引刀成一塊,不負少年頭”的辦法,沙俄晚期和清王朝晚期,掀起了“暗殺時代”的血雨腥風,沙俄高官和清王朝高官被革命者的暗殺嚇破了膽。你看看俄國革命的史料與晚清史料,革命者暗殺的對象都是政府高官!革命先烈們并沒有被反革命的強大勢力嚇倒,甘灑熱血寫春秋,把少年頭作為革命的指路明燈,引導和推動革命!“非隆隆炸彈不能驚其入夢之幽魂,非霍霍刀光不能刮其沁心之銅臭”,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列寧重用最大多數(shù)底層工農(nóng)(中國1500勞工),而取得革命勝利。毛澤東同樣走好了第二步。決定最終勝負的是最廣大工農(nóng)群眾,但前期勇士的獻身流血、打鋪墊、塑高潮不可少。我們不難找出俄國革命與晚清革命的相同點:把針對反革命高官的暗殺作為革命的邏輯起點,以復仇為援兵,越殺越仇,越仇越殺,仇殺相尋,化一我而為千萬我,終于掀起全國革命高潮,結果喚醒了人民前赴后繼勇于獻身的革命熱情,并形成年輕人的時髦潮流!其次,列寧與俄國右派對手爭天下的基本方法,毛澤東同右派國民黨爭天下的基本方法,二者雷同之處就是列寧爭取工農(nóng),毛澤東也爭取工農(nóng)。
列寧說:"沒有1905年革命的“總演習”,就不可能有1917年10月革命的勝利"。通過1905年掀起的暴力暗殺時代,發(fā)現(xiàn)工人革命的可行性,奠定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方向,更創(chuàng)立了蘇維埃組織,培養(yǎng)了許多的革命家,總體來說這是1917年俄國革命能夠成功的關鍵事件。后來的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領袖,當時布爾什維克重要人物列夫·托洛茨基說:“ 1905年革命,不僅是1917年革命的“總演習”,而且是一種實驗室,在其中造成了俄國政治生活內(nèi)所有基本的派別,又反映出俄國馬克思主義內(nèi)部各種不同的傾向”。文中他稱這次革命為“第一次革命”,并引述了列寧、史達林、普列漢諾夫等人的言行,以及他的想法,以闡明1905年的革命暗殺事件,因此產(chǎn)生了“不斷革命”的理論。有人認為十月革命就是革命中的革命,是一場工農(nóng)無產(chǎn)階級文化革命!
俄國暗殺風潮傳到中國,1905年8月孫中山成立同盟會,其幾位最重要人物也將暗殺視為革命的一種捷徑。暗殺,可以說是是同盟會的既定方針。這時迅速出現(xiàn)八個暗殺團:著名的8個“暗殺團”:黃興暗殺團、蔡元培暗殺團、吳樾暗殺團、方君瑛暗殺團、劉思復暗殺團、李應生暗殺團,汪精衛(wèi)暗殺團以及陳獨秀暗殺團.孫中山同盟會認為,人民必須以暴力革命推翻反動派統(tǒng)治,人民只有不怕死,才能不死。而只要人民怕死,只要對反動派抱有任何幻想,反動派就能茍延殘喘,人民就活不成,或生不如死。但當時的人民尚未覺醒,革命黨對清政府心欲去之而力不足,只能用暗殺加暴動,雙管齊下。1,容易成功;2,在黑暗專制統(tǒng)治下,青年學生頻頻自殺,獻身革命比無謂自殺要有意義得多,只要能夠很好撫恤烈士家人,招收死士比較容易,暗殺者本人可享“光榮名譽”;3,能促成下層民眾覺醒,促進社會“進化”;4,清朝腐朽統(tǒng)治不得人心,八旗兵毫無斗志,暗殺時成功概率很高;5,軍營等級森嚴,軍官腐敗不堪,底層漢兵皆是百姓子弟,常受欺壓,早已對清朝政權心懷刻骨仇恨,伺機倒戈,若組織得當,可以里應外合。更進一步,暗殺過后,清政府必然大行壓制殺害手段,如此大的反動力,會愈加激起人民更強烈的反抗。于是這些革命先行者總結出一條規(guī)律——暗殺為革命之先,可以廣播火種。猛女秋瑾兩句詩,更激勵過無數(shù)仁人志士慷慨赴死:摶沙有愿興亡楚,博浪無錐擊暴秦!
同盟會曾在中國多處組織起義,試圖推翻清政府,但都沒有成功。“拼將廿年烈士血,澆得辛亥共和花”。楊毓麟寫道:“非隆隆炸彈,不足以驚其入夢之游魂;非霍霍刀光,不足以刮其沁心之銅臭。”1903年,黃興規(guī)定革命方法三種:一曰宣傳,二曰起義,三曰暗殺。”1905年,“北方暗殺團”支部長吳樾發(fā)表《暗殺時代》,是同盟會“暗殺時代”的代表作,“夫排滿之道有二:一曰暗殺,一曰革命。暗殺為因,革命為果。暗殺雖個人而可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時代,非革命之時代,實暗殺之時代也。以復仇為援兵,越殺越仇,越仇越殺,仇殺相尋,化一我而為千萬我”。吳越《暗殺時代》全篇近兩萬字,分十四節(jié),分別是:序言,暗殺時代,暗殺主義,復仇主義,革命主義,揭鐵良之罪狀,殺鐵良之原因,殺鐵良之效果,敬告我同志,敬告我同胞,復妻書,與妻書,與章太炎書,與同志某君書。其氣勢之雄偉,真足以推倒一世豪杰,掃空萬古,橫絕六合。宋教仁、蔡元培都將革命方法概括成“暴動”與“暗殺”。流亡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一黨也打出保清立憲的改良主義招牌,想重回權力核心。各種勢力的合流,造成當年立憲呼聲甚囂塵上,革命黨人處境相當困難。吳樾對此深表憂憤。他說寧愿吾國民為懵懵不醒之國民,也不愿吾國民為半夢半醒之奴隸。因為懵懵不醒之人一旦猛醒皆會復九世之仇,光復漢室。而半夢半醒之奴隸,名義上為立憲保國,實際上不過是滿清鷹犬,保的是滿清不是漢族。
當我們搞清楚俄國革命、辛亥革命勝利、毛周革命勝利的方法,我們就明白,勇氣比智慧更重要。列寧、毛澤東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暴力打破舊的國家機器理論,也表明:暴力是不妥協(xié)的民主,民主是妥協(xié)的暴力。暴力是有階級性的,國家本身就是一種暴力,世界上任何統(tǒng)治階級都是靠暴力維護其統(tǒng)治、維護穩(wěn)定的。
歷史上的革命者的革命路線圖:獻身流血打造革命時髦高潮----形成黨的組織建設----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展武裝斗爭------奪取革命勝利------建立國家政權
所以我們說列寧、孫中山、毛澤東是偉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