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大約在七八歲的時候,我就聽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甲乙兩個農民各有一個兒子,甲的兒子是全村公認最漂亮的小孩。一天,兩人共同去趕集,乙辦完事情準備回村,甲便賣了兩個油餅讓乙給他帶回家。乙問:“交給誰呢?”甲笑呵呵地說:“你看村子中的小孩誰最漂亮,你就交給誰。”
于是,乙便把這兩個油餅讓自己的兒子吃了。等到甲找上門來問的時候,乙也笑呵呵地說:“你不是說讓我看村子中的小孩誰最漂亮就交給誰嗎?我進了村子東看西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只有我的兒子最漂亮,我就只好讓我兒子吃了。”甲無言以對。
公與私
只要是人,誰都會明白這樣一個最起碼的道理:代表以工農為主體的絕大多數人民群眾利益者為公,代表另外一小撮人利益者為私,而絕非誰是官員誰就自然為公。
然而,中國數千年來的基本國情卻是:人民群眾都把凡是吃官飯的官員都當作了為公。只有在這種基本國情下,人民群眾才對假公濟私、以權謀私、化公為私、官商勾結、買官賣官等等邪惡所造成的工資雙軌制、兩極分化無可奈何。這也就是說:只有這種基本國情才把官員們當作了社會主流的公,反而卻把應該當家作主的以工農為主體的人民群眾變成了弱勢群體。
那么,其原因何在呢?孔孟之道使然。如何糾正?唯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階級斗爭觀念。沒有階級斗爭觀念,便不可能具有工農群眾的階級立場、觀點。沒有工農群眾的階級立場、觀點,便不可能喚醒和組織工農群眾。如此一來,工農群眾便永遠只能是一盤任人拿捏的散沙。如此一來,自然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為公。
這就是取消階級斗爭的真正用意。難道不是嗎?
治世與亂世
縱觀歷史,凡是所謂的治世,就無不是比較地代表了以工農為主體的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從而才比較和諧的社會;凡是所謂的亂世,就無不是比較地代表了另外一小撮人的利益,從而才出現了工資的雙軌制、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社會。
最后,我還想說的四點是:
①小故事中的農民乙其所以會昧著良心做事,就是因為他沒有站在“全村公認”的立場上。
②過去,人們常說“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這到底是為什么?過去無數的血的教訓和三十多年來的風風雨雨,都證明,這就是因為只有中國共產黨曾經用階級斗爭的觀點,才為中華民族最清楚地指出了公與私的分界線——工農群眾在社會中的位置。
③三十多年來的風風雨雨證明,離開了階級斗爭的觀點,法律是不可能保障工農群眾當家作主的社會地位的。
④什么是罪惡?扼殺真理固然是最大的罪惡,但無端扣帖也是罪惡。然而非常可悲的是,由于沒有了階級立場,又由于迫于衣食之憂,不少人卻仍然在干著無端扣帖的勾當。
秦川牛
2014.4.12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