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在日前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經濟學家六問: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原院長張維迎再次吐槽國企。他說,中國企業創新能力不夠,主要是體制原因。國有企業本身就是造成中國現在創新低的因素。他還闡釋說,國企搞混合所有制,只能是一種短期過渡性的措施,就是將來國有企業要逐步民營化,并且私有。如果混合所有制作為長期穩定制度一定會產生嚴重的腐敗。
張維迎妖魔化國企,主張資本主義私有化是盡人皆知的。但是,作為一個學者不做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信口雌黃,混淆視聽,那就太缺少所謂公知的良心了。
首先說說企業的創新力。當今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與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相比,確實有很大的差距,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創造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張維迎歸結為體制原因,說國有企業占用了過多的社會資源。第一我們要問,30多年來,經過一波又一波的國企私有化浪潮,中國的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究竟還占多大比重?這個本應讓全體人民知道的數字,多年來卻為莫如深。一個是不想說,一個是不敢說,因為說出來讓一些人尷尬,因為我們的憲法白紙黑字寫著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而如今這個制度被破壞到了何等程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要于法有據。請問張維迎先生,你竭力推行的國企私有化有什么法律依據?
其次,創新力不足是國企導致的嗎?新中國成立之前,那時的中國沒有什么國企吧?中國的多數資源和財富被少數幾個家族控制著,是純粹的私有化吧?而私有資本又創造了什么?就時就連火柴、香皂都要進口的。再次,企業的創造力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下降的?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成功進行了對工商業的資本主義改造,極大地激發了各族人民的勞動熱情和創造精神,在短短二十多年時間里,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建立了一套不依賴外國、獨立自主的工業和科技體系,實現了像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科技強國的理想和夙愿,同時為后來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培養了中堅力量,中國的兩彈一星、人工合成胰島素、大飛機、大型計算機等都是那個時代發展和起步的。到七十年代末,中國科技在很多領域具備了世界先進水平,縮小了與世界科技強國的差距。而如今,中國企業的創造力為什么又下降了?與科技強國的差距為何越拉越大?還不是洋奴哲學、唯利是圖的市場規則、只顧掠奪賺錢的資本家私有私欲所導致的嗎?再加上中國加入WTO之后,美國主導的所謂經濟全球化、國際化分工使中國成為資源出口大國、低端產品生產大國,還能有什么創造力?一個個被私有化了的原有國企,被賤賣成私家財產,他們什么賺錢干什么,根本不考慮國家和民族未來。看看中國的房地產就什么都清楚了?中國的富豪80&涉足房地產,他們除了官商勾結抬高物價,榨取勞動人民血汗又能有什么創新?
再說說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是中央剛剛提出的深化國企改革的一個方向。實際效果如何有待實踐的檢驗。但中央所說的混合所有制,絕不是要全盤私有化國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前不久,習近平又強調,深化國企改革是大文章,國有企業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加強。國有企業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不思改革,確實要擔當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在推動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而且他特別指出:“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
反觀張維迎先生對混合所有制的闡釋,是與中央的改革意圖背道而馳的。在張維迎看來,中央政府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根本滿足不了張維迎徹底私有化國企的終極目標。因此,張維迎對混合所有制不報什么希望,只勉強同意作為徹底私有化的過渡期,并且斷言:如果混合所有制作為長期穩定制度一定會產生嚴重的腐敗。在這里,請問張維迎先生,國企徹底私有化之后就沒有腐敗了嗎?鬼才相信。美國是經濟自由化、私有化程度最高的西方國家沒有腐敗?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Carlos D.Ramirez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的“中國開放新階段高峰論壇”上,曾從歷史角度對比中美兩國的腐敗。他說,“實際上美國的腐敗要比中國嚴重得多。”
屁股決定腦袋。張維迎在博鰲論壇的演講,包藏禍心,人們再次看清了他是為誰說話為誰服務的,他的學說唯一信條就是:悠悠萬事,唯私為大,克己復資。張維迎曾經明確表示;“我有一個大膽預言,到2040年的時候中國會有大的歷史轉型,無論是經濟的還是政治的基本上都會完成。”不過,我們從張維迎先生一系列言行觀察,我們可以斷言:他所期盼的顛覆性“歷史轉型”,絕不是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眾望所歸的、無數革命先烈為之犧牲奮斗的人民當家做主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中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