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改革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活力之源,是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抉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及改革,并高度概括了過去的改革的基本經驗。他指出:“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關鍵是我們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始終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習近平還在多個場合論述了改革開放必須遵循的原則底線。
一、改革的方向和性質
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必須勇于解放思想,但解放思想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因而改革開放也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有人把改革開放定義為往西方“普世價值”、西方政治制度方向改,否則就不是改革開放。這是曲解我們的改革開放。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
習近平強調,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我們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個立國之本,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排除各種干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必須有很強大的戰略定力,堅決抵制各種拋棄社會主義的錯誤主張,自覺糾正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
二、改革的人民主體性
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是人民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主體,所以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黨的領導的統一,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他強調,我們黨要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善于通過指出和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善于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中完善政策主張,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為深化改革開放夯實群眾基礎。
習近平說,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必須充分發揮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作用,煥發他們的歷史主動精神,調動勞動和創造的積極性。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鞏固工人階級的領導階級地位,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三、改革必須依法有據
習近平指出,我國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成果,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為歷史新時期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在國家法制上的最高體現。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習近平強調,對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決策,要建立社會穩定評估機制。遇到關系復雜、牽涉面廣、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時深入了解群眾實際生活情況怎么樣,群眾訴求是什么,改革能給群眾帶來的利益有多少,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思路、制定舉措、推進落實。要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對改革效果進行全面評估。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
四、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經濟制度
習近平指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表示,深化國企改革是大文章,國有企業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加強。國有企業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不思改革,確實要擔當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在推動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習近平強調,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
五、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習近平指出,我們將繼續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新一屆領導集體與媒體見面會上,習近平宣誓,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勞動創造,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活生產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六、意識形態陣地不能丟
習近平指出,歷史和現實反腐證明,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消弱意識形態工作。在這方面我們有過深刻的教訓。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會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要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不動搖。
習近平強調,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沒有過時,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沒有過時。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他指出,我們不搞無謂爭論,但涉及到大是大非問題,決不能含糊其辭,更不能退避三舍。“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是不行的!不能用“不爭論”、“不炒熱”、“讓說話”,為自己的不作為開脫,決不能東搖西擺、左右迎合!在事關黨和國家命運的政治斗爭中,所有領導干部都不能做旁觀者。
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習近平強調,要在繼續大膽推進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同時,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無論改什么、怎么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習近平還告誡,我們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繼承和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