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河北省教師資格證注冊卡住了在公辦學校代課的老師,滄州市肅寧縣700名縣聘代課教師有可能成為“黑戶”,而最終不得不離開心愛的講堂。這是令人心酸的一幕。這些數量龐大的代課教師告訴我們,在教育投入占GDP4%已經實現的今天,一些地方政府的教育欠賬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教育有著大面積塌陷的危險。(4月4日《中國青年報》)
肅寧縣2012年的財政收入為15億元,這個“蛋糕”跟那些財政收入才三五億元的縣區(qū)相比,已經相當可觀了。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肅寧縣竟然還有700多名縣聘代課教師,至于鄉(xiāng)聘代課教師有多少,目前還不知道。這些代課教師干著和編制內教師一樣的工作,有的工作還相當繁重,但是他們的收入大約只相當于編制內教師的三分之一。2012年肅寧縣的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177元,而縣聘代課教師年工資14500元,甚至低于這一平均收入水平。有一筆賬算的很清楚,這700多名代課教師每年可以為肅寧縣節(jié)約財政資金1500余萬元,相當于財政收入的1%。至此,基本可以看出肅寧縣是如何“重視”教育發(fā)展的了。
今天,不知道肅寧縣敢不敢公開自己的“4%”是多少?是怎樣算出來的?這個“4%”又是怎么支出的?如果現有代課教師能夠托起肅寧縣的教育局面,那么為何不愿拿出財政收入的1%來撫平代課教師心里的創(chuàng)傷?有的代課教師教齡已經27年,拿到的工資收入還不足6萬元,如果沒有對教育的癡心熱愛,誰能堅持這么久?可是,當地政府給予他們的又是什么呢?“同工不同酬”的折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又該需要多大的承受力才能熬到今天呢?
肅寧縣的書記縣長,請問你們,面對縣里的代課教師,你們該怎樣衡量全縣的教育水平呢?主管教育的副縣長,你對代課教師問題是什么態(tài)度呢?你從他們身上看出全縣教育的問題了嗎?教育是大民生,中央三令五申要重視教育,要教師工資不低于公務員水平,面對這么多的代課教師,你們在自己的任上都忙些什么呢?你們發(fā)展經濟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縣里的基礎教育薄弱到如此程度,肅寧縣的未來在哪里呢?……
再說說河北省教育廳、滄州市教育局、肅寧縣教育局的官僚味道是多么嗆人。記者當問及肅寧縣縣聘代課教師人數和招聘情況時,肅寧縣教育局說不知道;隨后,記者多次撥打滄州市教育局、河北省教育廳行政服務中心電話,均無人接聽;河北省教育廳信訪接待工作人員讓記者“向師范教育處了解情況”,但記者撥通師范教育處電話,同樣無人接聽。這已經算得上“有圖有真相”了,不難判斷,肅寧縣那群代課教師面對如此官僚的教育主管部門,又能怎么樣?
教師資格證,只要能夠考過,誰都可以擁有,誰都可以注冊。你滄州市教育局憑什么界定教師資格證注冊對象的范圍,說什么包括公辦普通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yè)學校在編在崗教師;服務期滿在崗的特崗教師;依法舉辦的民辦普通中小學、幼兒園和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唯獨把縣聘的代課教師扔在一邊?出臺這樣的文件,究竟意欲何為?按道理,拿到教師資格證,就該自動注冊,何勞你省教育廳再來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要說也算是“歪打正著”,河北省教育廳要不搞這個教師資格證注冊的事情,肅寧縣的代課教師丑聞也不會這么快就爆出來。代課教師代表著教育的另一種良知,他們忍辱負重的身影恰恰是在為政府的教育欠賬“殉道”,哪里有他們的身影,哪里的教育就遠遠不能讓人民滿意。代課教師的存在,就像猴屁股一樣,無論你自言自語說多么重視教育發(fā)展,對不起,這屁股遮掩不止,咋看都不好看。
“肅寧回應”會有多大認可度?
河北省肅寧縣唯獨716名縣聘教師拿著教師資格證,竟然不能在河北省教育廳注冊。這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還好,今年3月17日,部分肅寧縣縣聘教師在肅寧縣政府門口進行罷課抗議,原因就是無法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抗議有用沒用?有用!
4月4日《中國青年報》對河北滄州肅寧縣約700名縣聘代課教師無法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成“黑戶”一事進行了報道,肅寧官方迅速做出回應,稱縣教育局已經就這些教師的教師資格注冊問題向河北省教育廳反映,縣聘教師的工資待遇將逐年提高,但關于代課教師的入編問題,需經過省級以上相關部門批準。(4月5日《中國青年報》)
目前,肅寧縣共有代課教師716人,國辦教師2879人。代課教師的占比是嚇人的,占到了四分之一。這些代課教師每年為肅寧縣節(jié)約財政資金1500余萬元,相當于一家規(guī)模企業(yè)繳納的稅收了。雖然這筆錢只不過是2012年全縣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一,但是在一些領導眼里,蚊子腿也是一塊肉,舍不得把這筆錢發(fā)給代課教師,以實現同工同酬。同樣,代課教師的這種“貢獻”,足以讓人們判斷出當地“尊師重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明明是肅寧縣政府在縣聘代課教師面前顏面盡失無地自容,理應深深道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可是十分遺憾的是,肅寧縣的回應依然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不得不讓人懷疑其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決心。
首先,肅寧縣把責任推給了省里,自己無能為力,臉皮太厚。說什么按照省政府規(guī)定,貧困縣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須報省級審批,而肅寧縣屬于貧困縣,事業(yè)單位不缺編,因此,上級不予審批增人計劃,無法招聘事業(yè)單位正式工作人員。這就怪了,分明缺編四分之一,怎么會有“不缺編”的結論呢?實事求是哪里去了?退一步說,即便“無法招聘事業(yè)單位正式工作人員”,可是誰又能指責你提高代課教師的待遇了呢?你讓他們實現同工同酬,難道會被追責不成?拿編制說事,顧左右而言他,太辱沒公眾的智商了。
第二,無中生有,拿學前教育做“替罪羊”。說什么學前教育國家沒有核定編制,肅寧縣公立幼兒園在校兒童已達到10722人,學前教育占用了義務教育教師名額575人,造成了義務教育教師缺編。教育是一盤棋,決不能顧此失彼,學前教育怎么會占義務教育教師名額?學前教育怎么發(fā)展,肅寧縣政府自當單做文章,其“五年規(guī)劃”決不能應景,拿東墻補西墻,這哪里是人民政府干的事情?
第三,胡攪蠻纏,讓農村教育背“黑鍋”。說什么部分農村中小學校規(guī)模小,學生數量少,但開設的課程并不少,而按照國家教育政策要求,教師必須配齊配全,由此,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在國家對“合校并點”大力糾錯的當下,肅寧縣竟然會說農村學校浪費了教育資源,這已經不是奇談怪論了,而是不折不扣的忘本,看看那些刻骨銘心的校車事故,不知道說出這話的肅寧縣該不該自扇耳光?
肅寧縣面積才500余平方公里,人口才30余萬。2012年就已經15億元的財政收入,應該顯示出這個小縣的富有了,但是不知為何依然還是貧困縣?更不知道為何不愿拿出財政收入百分之一的資金讓代課教師安心于課堂?經年累月之后,弄不清楚當地的教育欠賬究竟有多少?這些欠賬又導致了什么樣的惡果?莫非全縣30萬人民沒有感同身受,總在麻木不仁?……不過,我們最想知道,肅寧縣的回應在全縣有多大的認可度?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