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之手在美國政治中如何操作?
看《紙牌屋》才懂陰謀論!
奧巴馬與普京熱追的陰謀論教科書——
拜登威脅普京,不撤軍不給看第三季!
何新看完本劇第一第二季后評論說:
整個《紙牌屋》的劇情,可以說就是美國政治陰謀論的寫實版。此片再度證明莎士比亞的戲劇定律——性、暴力、陰謀與愛情四大元素,是自荷馬《奧德賽》以來結構戲劇作品的永恒主題。
有趣的是,《紙牌屋》第二季的中心劇情指向了中美關系和中國問題,無論是網絡間諜、匯率操縱、稀土出口配額以及中日尖閣列島/釣魚島爭端(在劇集中說的是臺灣旁邊的與那國島),甚至包括中國式的腐敗,等等各種敏感話題都囊括其中。編導對細節的關注甚至還到了劇情中的一場中國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場景幾乎完全復制了真實情景,從熟悉的藍色背景到發言人簡練惱怒強亢的語調,除了沒有用中文發言,幾乎可以亂真。
第二季劇情中,出現有一個很重要的中國土豪金商人馮山德,這是一個非凡人物!他出身紅色家族,祖父是毛澤東的游擊戰士,文革中全家遭受迫害,改革年代一朝發跡而后富可敵國。他周旋于于中國高層的政治勢力與美國資源大亨之間,通過洗錢包括性賄賂的方式,資助美國國會大選,影響美國高端政客和政治發展的進程,同時也介入并影響著中國改革的頂層設計。通過一系列劇情蕩氣回腸的發展,中國模式的官場權力腐敗與美國模式的民主權力腐敗交相輝映,并且兩方面的經濟腐敗糾纏在了一起。這是此前中國或者美國的任何影視都從來未曾涉足的逗逼情節。
為什么要選中國問題作為第二季的中心事件呢?《紙牌屋》的首席編劇在接受采訪中提到了原因:“《紙牌屋》是對最高層權力的探究。如今,如果不考慮中國元素的話,這個故事就沒法講。”
雖然劇的創造者們一直聲稱《紙牌屋》純屬娛樂沒有政治目的,但是在一部美劇中還是首次把中國問題作為一個核心話題來探討。隨著中國在國際上日益壯大的影響力,任何國際政治議題很難撇開中國的參與。
但是這部美劇中,中國角色所代表的形象并不是十分地令人感到舒服,馮山德被塑造成了一位“祖父與毛澤東并肩作戰”的太子黨成員,他壟斷著中國部分的電信、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凈資產有500多億。他來美國是代表中國權力的高層與美國副總統進行談判,暗中卻有自己的一系列商業利益打算。
當第一個鏡頭打在這位年輕的中國商人身上,他正在興致勃勃地參與著一場3P性虐游戲。這還只是簡單的開始。稍后的情節中,我們更加見識到了這位腐敗商人的奢華生活,隨意喝著一瓶四萬美金的美酒,暗中設計并迫使中國政府實行更自由的金融政策。對中國和美國高官進行直接與間接的賄賂,并且定期乘坐專機來到大西洋賭城,通過在賭場豪賭的方式洗錢,然后通過美國的代理人用黑金操縱影響美國的國會政治。
這些負面的中國元素在《紙牌屋》中的使用受到了美國評論熱烈的追捧。一方面這與中國在國際上的整體形象有關,另外一方面也不乏西方視角的東方想象。在這個共產黨治下的大國里,近些年甚囂塵上的各種現實問題一直吸引著西方媒體的眼球,比如官員腐敗,貧富差距,日益分裂和不平等的生活狀態,這些都和中國在世界上日益壯大的影響力形成強烈的反差。但是西方對中國的崛起有天然的憂慮,他們擔心中國會對世界的政治局勢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
某種程度上,《紙牌屋》中多中國形象的刻畫滿足了國內觀眾對一個強大國家的意淫和想象,尤其是弗蘭克勸告沃克總統時說的那句臺詞:“跟中國人打交道總是難以預料的,但有時堅持立場會比妥協好,因為他們會尊重強者。”但是從他們對馮山德這個角色的刻畫上,同時又滿足了中國觀眾對這個國家內部統治者,一小部分巨富階層,小丑式的漫畫形象。于是當土豪金小馮終于在中國東窗事發被通緝后,弗蘭克登上總統職位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取消了對馮山德的政治避難申請的審批,責令將其遣送回國。這個情節的設置明顯是為了討好中國觀眾而故意為之的。中國腐敗官員的外逃,一直都是近年的熱門話題,此次在《紙牌屋》中,這算是為數不多的一次遣送中國腐敗官員回國的夢幻之舉吧。
早在亞里士多德的時代開始,財富對政治生活的影響就成了人們關注的對象,正是亞里士多德使財富與政治地位的關系,成為了政治的基礎:“區分寡頭整體和民主政體的正是財富的有無。其中的基本點是,倘若占有政治權力是因為占有經濟權力或財富,那么,無論占有權力的人數是多少,這都是寡頭政體,如果沒有財產的等級擁有權力,這就是民主政體。”
但事實上,現如今無論是什么政體,無論在哪個國家,財富對政治的影響都已經無孔不入。當弗蘭克得知能源大亨雷蒙德·塔斯克(杰拉爾德·麥克雷尼飾演)一直暗中資助而且駕馭著美國國會時——弗蘭克一語道破了天機:“原來是你塑造了國會。”
眾所周知,美國的政治競選,任何人如果背后沒有各大財團老板們的支持,就絕對不可能勝選。這一過程,即金權與政治的轉換與互動,在《紙牌屋》中通過一系列情節都微妙微肖地展示無遺。
盡管在2010年以前,美國的選舉法規定任何人和組織向競選委員會捐款不能多于5000美元;但是2010年1月之后,最高法院通過了一項判決,根據這項判決,美國的工會組織、商業公司以及社會團體,向委員會捐款已經沒有數額限制。也就是說,這種無上限的捐款會產生難以預料的政治影響。
但是最高法院還規定,捐款者與候選人之間不能有任何直接聯系和溝通。而在《紙牌屋》中,弗蘭克拉總統下臺的手段,就是揭露出現任總統與能源大亨雷蒙德之間多年的隱秘關系。致使兩人反目成仇,兩敗俱傷。
《紙牌屋》第二季的終集中,四面受敵,走投無路的副總統弗蘭克·安德伍德兵行險招,用一臺家傳老派的打字機給加勒特·沃克總統(邁克·吉爾飾)寫了一封“情真意摯”的求和信,其中提到說:“總統先生,你說我想削弱你,實際上,我沒有;你說我想在2016年的大選中與你競爭,我也沒有;你說我想自己當總統,我要承認,確實有這個念頭。但是,哪個政客沒有想過,有朝一日,可以執掌國家權力呢?我曾經盯著你的總統辦公桌看著,覬覦它所代表的權力和威望,這些東西對我,來自南開羅來納州的一個無人知曉的小鎮的人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但是自從你就職之日起,我唯一的目標就是為你而戰,與你并肩作戰,無論是在國會還是現在,在這場彈劾之戰中,我都是站在你的一邊。也許,有一天我也有幸會成為總統,但絕不是在你的任期之內。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勇敢與正直,你是我永遠愿意追隨的總統。無論我們遇到多大的阻力……我都不會把你置于險境之中。”
這封信的高明之處在于,陰險狡詐的弗蘭克在寫這封信時,一邊敲打著令人作嘔冠冕堂皇的話,一邊用一種意味深長的眼神注視著我們,就仿佛在說,你們知道我在說謊,我也知道在說謊,但是只要這些話能讓那個不知道謊言的人相信就可以了。這是這部當紅美劇的一個特色,弗蘭克在說謊時,總會用內心獨白的方式,面對著觀眾講述自己的真實想法,與他說出的謊言形成強烈地對比。這樣強烈的對比效果,讓我們恍惚觀看莎翁的戲劇,這個麥克白式的人物,這種具有布萊希特戲劇“間離效果”的敘述方式,一方面讓我們感受到這個無恥政客的內心的波動,也讓我們體驗到了政治無所不在的危機。
謊言成為了偽民主政治的基礎,也成就了政治、財富與權力的三重結盟,正是一系列謊言織出了美國民主制度的美麗外衣。于是,弗蘭克最終操縱國會以彈劾威逼總統,迫使他辭職從而把自己不經選舉而登上了自由世界最有權力的寶座——總統寶座。
《紙牌屋》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熱捧,與凱文·史派西成功塑造弗蘭克這一典型美國職業政客的角色密不可分。按照慣常的邏輯,弗蘭克似乎是一個壞人,但是對一個政治人物來說,用壞人來形容他未免過于簡單了。一個簡單的道德判斷并不適用一個政治家,一個梟雄似的人物,一個戴著圣人面具的偽君子。
凱文·史派西在接受訪談中一句道破了這個人物角色的魅力所在:“了解一個總統如何運用政治資本來謀取選舉成功的過程是很有趣,我們這部劇就是圍繞著一種道德的兩難境地展開的:主角卻是內心邪惡,手段殘忍,但是這一切都行之有效,他成功了。”
他成功了,這就如同我們閱讀一本成功人物的傳記,我們希望擱置對他的道德評判,先是被他成功的魅力所俘獲。成功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廣告效應。
據說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俄羅斯的普京對《紙牌屋》也是非常熱衷的屌絲。
奧巴馬曾經開玩笑地說——要是我在華盛頓辦的事情能夠有《紙牌屋》里那樣的效率就好了!他還說:“凱文?史派西(的角色)辦成了很多事”。
弗蘭克在在第一季里成功推動了教育改革法案,第二季更是利用議事規則,在參議院強行推動福利改革,他還幫助他的敵人爭取老年癡呆的研究基金。
當他的平民朋友、黑人弗萊迪受到他的案件牽連時,他毅然決然地登門拜訪,想幫助這位多年給他美味肋排的朋友,卻被拒絕了。在返回府邸的車中,弗蘭克用他的獨白打動了我們:“你覺得我是一個偽君子嗎?那就對了,我不會否認。通向權力的道路就是由虛偽和犧牲鋪就的,我永遠不會后悔。”
但是,這個看似冷無情的人,也有他真正在乎的人,他的妻子克萊爾、他的幕僚長道格、他的貼身保鏢密查姆、后來加入的媒體主管賽斯也贏得了他的信任,他們組成一個團體,無堅不摧,無懈可擊。
弗蘭克與克萊爾的愛情在第一季中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在新季中卻已經無堅不摧了,他們更近似白宮版的《雌雄大盜》。為了實現弗蘭克的野心和仕途,克萊爾不惜犧牲自己的聲譽,犧牲自己與情人之間的感情。
他們之間的愛情超越了普通人的卿卿我我,兩人之間有著絕對的坦誠和信任,更有一種韌性的不離不棄,時刻以對方為傲的榮耀感。這種超越常理的愛情,有一種無聲地驚心動魄之美。
有人評論認為:弗蘭克的角色令人想起了《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但是小丑充其量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他渴望的是混亂,是無序,是殺戮,他沒有任何政治目的;而這個陰險狡詐的政客弗蘭克是政治家,渴望的是權力,是由他發號指令的秩序,是殺戮的快意,是有仇必報的陰謀論者,是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機會主義者。他享受這種爾虞我詐的政治角逐,他樂在其中,并且坐享其成。為了掩蓋自己可能曝光的丑聞,弗蘭克親手把比他小30歲的枕旁小蜜、被他瀉欲和當做媒體工具使用的記者情人推進地鐵列車的輪下。
正如燒烤店的弗萊迪對弗蘭克的評價——“誰都最好不要惹你,無論是誰惹了你,他就踩到了不該踩的響尾蛇尾巴。”
而身在其位的沃克總統卻總是處處縛手,受制于人,無所作為。我們很容易就把此看作是現實的美國政治的影射。強有力的政治手腕才能在未來的政治斗爭中受益,而不是被各種感情瑣事困擾的優柔寡斷。
在宣誓就職副總統時,用這部劇特殊的內心獨白的方式,弗蘭克說出了他內心對民主制度的蔑視——“現在我離總統只差一步,卻用不著一張選票——所謂民主也不過如此。”
在第一集中,弗蘭克會見新提拔的黨鞭(相當于中國的秘書長或者書記處?)潔姬·夏普(莫莉·帕克飾演)時,墻上懸掛著美國第36任總統林登·約翰遜的頭像,這正是弗蘭克崇拜的偶像之一。
約翰遜何許人也?他一向被認為是是美國歷史上最會耍弄權術的總統,也是一個不擇手段的政客,但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在任時通過了《民權法案》,建立了晚年醫保制度,完善了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美國社會的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紙牌屋》中,弗蘭克就是以其為楷模和行事的法則,甚至連所推動的福利改革也有著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在第一季中,我們看到了弗蘭克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本約翰遜的傳記《通過權力之路》。
在《紙牌屋》中,幾乎沒有一個單純的好人或者壞人。人人都在踐行著一個世俗的格言:如果你想戰勝一個惡人,只能比他更邪惡、更陰謀、更惡毒。
上至總統、副總統,下至一個普通的國會議員,每一個人覬覦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得失。
白宮中的政治生態,被描寫成了在狼群中突圍,你時刻要警醒著周圍發生的一切,謊言塑造著官僚們的生活,權力引誘著他們前行,欲望指引著方向,動物獸性的本能幫他們尋找同盟,同時無情地撕咬著著敵人。
弗蘭克的醒世名言是——“既已經身居食物鏈的最頂端,就必須冷酷無情!”權力是他唯一追逐的催情春藥。離開權力,他的生命就會枯萎。
人性本惡!根本不存在什么道德修煉的俱樂部——民主與專制政體中的統治者一樣,一旦脫離了約束又能有何不同?
奧巴馬發“推特”期待《紙牌屋》:請別劇透
這部政治劇情片第二季定于美國當地時間2月14日上線。美東時間13日下午6點33分左右,奧巴馬的推特賬戶向他的4100萬關注者發出了這樣一條消息:明天:@《紙牌屋》。請別劇透。
奧巴馬此前已經表現出對這部電視劇的極度喜愛。上個月,在接見谷歌、“推特”和蘋果公司等科技和媒體公司的高管時,奧巴馬對在場人士和Netflix的首席執行長里德·黑斯廷斯說,我想知道里德是否帶來了《紙牌屋》的樣片。
奧巴馬甚至還受邀在這部電視劇中客串一個角色。凱文·斯佩西和羅賓·賴特在該劇中飾演極度渴望權力的安德伍德夫婦。
奧巴馬當時談到這部劇時說,我真希望事情能像劇里那樣高效。我看著凱文·斯佩西扮演的角色,我覺得這個人搞定了很多事。 (原作者思郁,改寫ws)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