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問: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到底在哪里?別說那些太理論的東西,什么潛力呀、生產力發展提供可能性啊,教材中的那些不現實。
答: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這種優越性的實現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客觀條件,后者是主觀努力。就像一個身高2米3以上的人具有打籃球的優越性,但他能否把籃球打好還取決于很多因素,比如投籃的訓練,力量的加強,體能的積累等等。前蘇聯和中國在近代都是積貧積弱的國家,正是依靠著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俄中現在才能是國際社會中多極的兩極。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如果我們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四千美元,而且是共同富裕的,到那時就能夠更好地顯示社會主義制度優于資本主義制度”,他還提到,“到本世紀末,爭取國民生產總值每人平均達到一千美元,算個小康水平。這個回答當然不準確的,但也不是隨意說的。現在我們只有百幾十美元,如果達到一千美元,就要增加三倍。新加坡、香港都是三千多。我們達到那樣的水平不容易,因為地廣人多,條件很不一樣。但是應該說,如果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真正達到每人平均一千美元,那我們的日子比他們要好過得多,比他們兩千美元還要好過。因為我們這里沒有剝削階級,沒有剝削制度,國民總收入完全用之于整個社會,相當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給人民。他們那里貧富懸殊很大,大多數財富是在資本家手上。”
如今我們已經達到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四千美元以上,但由于還不是共同富裕的,貧富懸殊很大,所以還沒有在現實中體現出多少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人民群眾不大滿意的。這只能說我們做到還不好,沒有很好地做到小平同志所說的“國民總收入完全用之于整個社會,相當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給人民”,這并不能否定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恰恰說明我們應當努力去實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學生問:為什么會有那么多腐敗現象?
答:腐敗是私有制和階級社會的必然現象。只有消滅私有制和階級才能最終消滅腐敗。盡管如此,加大反腐敗力度,為民眾參與反腐敗創造條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敗。另外,腐敗通常是個法律概念,美國的院外活動不算腐敗,但在中國它算。所以,一些看上去沒有腐敗的地方有著很深的腐敗,比如富二代的驕奢淫逸就是腐敗,盡管法律上不算。放過這些腐敗,就像放過資本家對生產資料的壟斷而追究其它壟斷一樣,是揀芝麻丟西瓜。
學生問:為何基督教可以歷經數個世紀仍擁有眾多信眾?何以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能在革命之后持續至今?
答:人們有信仰是出于對自身的命運無法掌握,其中對科學缺乏認識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所以,信仰馬克思主義或共產主義的人,并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當做科學來研究和加以運用的人,才可能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與市場經濟有很大的關系。馬克思說過,基督教是最適合資本主義的宗教。只有進入共產主義,即人們有計劃地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時,宗教才會消亡。馬克思主義強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基礎,因此,馬克思主義是通過改造世界來消除宗教的,而不是直接去消除宗教。馬列都反對直接攻擊宗教,而文革恰恰在這方面也犯了錯誤。當然,反對宗教的無神論和科學的宣講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