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起低保亂象。記者在海南部分農村調研發現,一些村民申請低保要向村干部送禮才行,不夠條件的村干部或親屬反能普遍享受低保。記者禁不住發問:少數鄉村干部為何膽大妄為?監督緣何失效?如何讓真正有需要的人拿到“救命錢”?(3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
百度“低保亂象”,有55萬條內容。放眼全國,低保亂象叢生。譬如,在內蒙古包頭市出現了“最富低保戶”,名下擁有6處房產;在西北某縣,竟然出現地方政府在免費發放“惠民卡”過程中強行搭售手機要求低保戶必須購買的現象;在河南偃師市翟鎮鎮出現多名死者“吃”低保的怪象。另外,還有“開寶馬吃低保”、“人情保”、“關系保”等現象。在一些農村,能拿低保竟然是有臉面的事情,證明有能力、有關系,村干部也在“拿政策做人情”。2013年2月,中國社科院發布社會保障綠皮書,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調查顯示,受調查的低保家庭中,六成不是貧困家庭,有近八成的貧困戶沒有享受低保救助。
更有低保亂象的曝光,竟緣起于官員“內訌”的丑聞。2012年7月,湖北房縣農村低保被舉報存在“一人多地冒領”、“死人冒領”、“官員高報低發”、“只報不發”等問題,此問題曝光,純屬偶然:當地一有問題的民政官員為預防上級官員的整肅,偷偷從民政局內部系統下載了有問題的全縣低保花名冊,欲作為“護身符”,卻未能如愿。該民政官員涉貪被查后,其家屬將這一花名冊公開。有論者驚呼:倘若這場內訌沒有發生,或發生后只是內部協調處理了結,或許,房縣的低保亂象將一直被掩蓋下去。難道這不是令人悲哀的事情嗎?
在廣大農村,需要低保的人家,有著明顯的特征,無論是衣著,還是神態,都遮掩不住一個“窮”字。到他們家里去,幾乎是家徒四壁。有的是因病返貧,有的是殘疾致貧,有的是天災人禍跌入貧困,不一而足。不過,在一個村落之中,誰家是真貧,誰家應該享受低保,答案是明確的。然而,這些貧困者,也常常是沒有話語權的人。生活的挫折和困苦幾乎摧毀了他們的意志和精神,他們已經向命運低了頭。所以,面對“誰該吃低保,村干部說了算”的事情,他們只有望“低保”興嘆的份兒。這一點,六成家庭不是貧困家庭的調查結果很能說明問題。
相比之下,低保在城市,因為許多社區里人與人的透明度不高,“開寶馬吃低保”、“人情保”、“關系保”的低保戶更容易藏在冰山之下,難于讓人發現。從一定意義上說,城市的低保問題不見得比農村少。
面對低保,那些原本不符合條件的人,處心積慮,或是鉆政策漏洞,或是投機取巧,或是暗中操作,讓自己非法獲利,公然踐踏政策規定,有悖社會公德,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大大降低了政府公信力。造成低保亂象的因素很多,但是最關鍵的是,從事發放低保的公職人員包括村干部,失職瀆職者過于普遍,官德遭受嚴重質疑。不難發現,事后的糾錯追責機制不完善,常常是清退低保金后,他們的違規違紀幾乎成了零成本。所以,千萬不要小瞧了低保亂象的殺傷力,當人們眼瞅著該吃低保的人家因為吃不上低保而掙扎在貧困和死亡的邊緣,相反倒是那些不該吃低保的人家滋潤地吃著低保,這就像戰士上了戰場,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對生命的不夠尊重,接下來,還打個鳥仗啊,千方百計各自逃命的結果可想而知。
當目前低保的現金救助容易刺激鄉鎮干部失衡心理,當社會救助體系還沒有進入低保戶的服務救助范圍,當低保戶的公開程序屢屢流于形式監督又屢屢失效,我們不得不反問自己:讓低保運行于陽光之下,難道就這么無解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