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分為兩個部分:陸地和海洋。
人類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于陸地。面對海洋,感受更多的是未知與風險。
但世界畢竟是個整體。僅僅存在于地球表面30%的陸疆,不論怎樣縱橫馳騁,威風八面,也只能望洋興嘆。
百川歸海,海納百川。結論很簡單:要想了解世界,必須了解海洋。要想走向世界,必須走向海洋。
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毋須諱言,中華民族在走向海洋的過程中,雖然有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但總體是大大落后了,對海洋的認識長期集中于“興漁鹽之利,通舟楫之便”;至于海洋可以作為走向世界的通道,作為經濟貿易的重要渠道,作為戰略布局的全新支點,作為發展的全新空間,這些觀念在中國還十分缺乏。落后就會挨打。從1840年以后一百多年內,東西方列強無數次從海上入侵中國。中國一次次敗給列強,敗在海洋,敗在由封閉帶來的愚昧,由保守導致的落后,由腐朽衍生的軟弱。縱有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壯舉,縱有鄧世昌“撞沉吉野”之決絕,也無法阻止民族命運滑向災難深淵。
中國共產黨為中國有海無防的歷史畫上了句號。1949年秋,毛澤東發出對海軍的第一次指示:“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1975年5月,毛澤東發出一生中對海軍的最后一次指示:“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話語簡單直白,深刻的含意令我們長久思索。這支以農村包圍城市、用小米加步槍戰勝對手的軍隊,已經清醒地意識到,為維護海洋安全,捍衛海洋權益,必須建設新的海上長城。
中國是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陸上大國,也是一個擁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的海洋大國。海岸線自北向南跨越寒帶、溫帶、亞熱帶三個自然地理區域,長達1.8萬公里。海域遼闊,港灣星羅棋布,海洋國土內油氣資源沉積盆地約70萬平方公里,海洋石油資源量約40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海洋漁場280萬平方公里。海洋發展空間,構成中華民族的半壁江山。
什么是國家安全?國家安全是對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所受威脅程度的界定。中國的發展已經融入世界。但當今世界,對海洋權益、海洋資源的爭奪日益加劇。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加需要海洋,更加離不開海洋。而今天我們面臨的島嶼被侵占、資源遭掠奪、航道受威脅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怎樣更加有效地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問題很尖銳,很麻煩,也很棘手。但中華民族真正日益成熟,就是從處理這些麻煩和棘手的問題開始。我們需要實現城鄉發展的和諧、區域發展的和諧、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界的和諧,我們還必須實現陸上發展與海上發展的和諧。
陸海統籌,這是新世紀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大課題、大文章。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那句鏗鏘有力的話語: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大力建設海洋強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