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國家職權構建機制說起。
筆者不明白的是,大量的研究中國政治歷史的官方學者,不重視研究中央集權制歷史。中國屬于中央集權制國家,卻不對集權制度歷史進行分析。為什么現在的中央集權制割裂了歷史以至于甩掉了垂直化管理體系?尤其是垂直化監督管理體系。在匆忙間對各級紀委進行了類似的垂直化管理,在2012年姍姍來遲。
雖然獨裁的垂直化管理機制在歷史上曾經阻檔過社會進步,但垂直化管理機制在集權制國家歷史上的作用顯示出了舉足輕重。現代中國卻不見蹤影,尤其是在改革年代,一把手制度使得垂直化管理機制遭到幾乎完全的摒棄,不得不讓人覺得是治國者無能,導致全國性的集團化貪腐現狀,每年成千萬數字上訪民眾,民怨四起致群體性事件暴漲的亂象叢生,受他國欺凌,被他國經濟殖民,更有國境也危急。
集權制特點分析。
綜合中外歷史分析,中央集權制與聯邦制,是國家政權在“政府職權”構建上的兩種不同制度,中央集權制是指以國家職權統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為標志。這種國家政府職權構建形式最早起源于中國秦朝。中國的戰國時期,社會局勢混亂,世襲(諸侯)權貴家族政治勢力極其龐大,形成割據狀態,天下紛爭的局面,國家沒有機會休養生息和有序發展,以至于民不聊生,人民渴望國家統一。此時的民意締造許多思想家,開始思索國內確實需要一個君主來統一一切力量維護國家安全,由此想到了更應該有一個權力集中的職權(政府)機構來輔助君王統治國家,擴大領土。
我們挖掘歷史,就可以找到中央集權制產生最有效率的時候,幾乎不可或缺有一個垂直的管理機構,并形成了一種常態化管理機制。這種垂直化管理機制在中國明朝等強盛時期起了重要性作用。有人說這種機構是特務機構,筆者不敢茍同。縱觀歷史,可以發現,朝代盛衰與這個機構有著密切關系。很多歷史事件也說明,這個機構是否“純潔”至關重要。蔣介石時期,毛人鳳戴笠等深刻理解了這種機構的效果,但可悲的是蔣介石借以黨國主義的獨裁加上家族政治的強勢,造成特殊機構濫殺無辜,嚴重背離五四時期中國新民主主義民意。說到底,是滔滔民意浪潮驅趕了蔣介石到臺灣。
說到“殺戮太重”,這里又不得不點一下題外話。除了孔明的三國分天下的戰略預測,中國歷史記載的精準戰略預測家,預測清王朝50年壽終正寢(結果只有40年光景)的曾國藩幕僚趙烈文,曾經對曾國藩直言探討:“君德正矣,而國勢之隆,食報已不為不厚。國初創業太易,誅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難知,善惡不相掩,后君之德澤,未足恃也。”趙的談話確實非常坦率,他實際上否定了清王朝“得天下”,否定清朝的道德合法性。從歷史記載也可得知清朝幾乎毀盡明書,殺明士無數。
蔣介石使用殺戮太重的垂直化管理機構并不屬于正道發展方向的管理機構,蔣介石利用垂直化管理機構進行的是個人政治權利的圖謀,這也就說明這個惡劣機構對國家管理只有副作用。
聯邦制特點分析
近代西方聯邦制的產生,最早始于英國殖民主義的嚴重影響。 在當今世界近200個國家中,只有20多個聯邦制國家,國家少,但人口總數卻超過22億,占據世界大約二分之一的土地。其中,領土最小的是拉美的圣基茨――尼維斯聯邦,267平方公里,最大的是橫跨歐亞的俄羅斯,1700多萬平方公里。
聯邦制區別于集權制的特點是,全國政府與構成單位(地方)政府的關系。集權制是核心與邊緣、上級與下級的關系。聯邦制是具有不同權力、職能范圍的政府之間的關系,它們彼此獨立,權力都有限制。雖然各構成單位也是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但它們與聯邦在不同范圍內分別行使統治權,更不是國際法意義上的主權獨立國家。
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發展 ,資本的集中要求政治權利的集中,更趨向于中央集權。采用單一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多實行中央集權;采用聯邦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地方政府雖有相當的權力,但國家大權仍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有一個很現實的狀況是,現在聯邦制國家,存在一個普遍性現象是對抗美國瓦解分化戰略的時候,幾乎毫無抵抗力。蘇聯當初的強大,美國尼克松都不敢相信會如此的急速垮塌。
通過集權制與聯邦制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國家集權制是世界先進的政府職權構建機制。原蘇聯被瓦解,而并不很強大的中國任然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家(政府)職權構建形式上劣優的形象對照和最現實的證明。
一些極左極右分子有意把獨裁與集權概念模糊,混淆視聽,非常陰險。荒謬改革理論基礎導致的“一把手制度”以及事實上的“一言堂”,才是真正的獨裁本質。這種獨裁本質是導致人民代表名存實亡的真正根源。但中國改革派以及香港某些民族敗類卻把它歸集到毛澤東身上,實在是讓人無法理解。
垂直化管理機制是一把雙刃劍。
垂直化管理機制其功能效果不言而喻,但如果缺失大眾民主之基礎,垂直化管理機制就能夠鍛造甚至加劇最高權力組織部門的腐敗和獨裁等阻礙社會進步,容易被他國勢力挾制和操縱,加深國家和民族的災難。所以,垂直化管理機制是一把雙刃劍,有效防止其危害,唯有發揮大眾民主制度應有的對其基本的具體限制。垂直化管理機制雖然是一把雙刃劍,就像電腦一樣,會用的人當它是工具,不會用的當它是玩具。垂直化管理不等于獨裁,能否用好垂直化管理機制,根本之道——在于人才!
驗證一個國家政權是否獨裁,并不能從地方獨裁就可以進行完全證明。
當時的政權建立者考慮過直接民主,受當時的各種條件制約,新中國政權是建立在間接民主的“人民代表”制度基礎上的。從歷史角度分析,人民代表制度,無可挑剔。即使到現在,如果人民代表制度不遭遇荒謬改革理論的一把手制度、一言堂事實把人民代表制度變成名存實亡,人民代表制度照樣是福澤全民。在人民代表制度基礎上構建的高層機構,在經典法理角度上,與獨裁沾不上邊。筆者一貫不喜歡恭維他人,但對于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提倡的群眾路線(實質性的大眾民主),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出的民主氣魄,從打擊腐敗,克制地方獨裁等的做法感到欣慰。或許,大眾民主的構建還需要更多的具體建議,在形式上逐步淘汰間接民主而實施更多的直接民主,將會對中國強國建設、中華復興帶來強勁的動力。
有關于垂直化管理的詳細論述,可以參閱筆者此前《中國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建立垂直化管理的監督體系》以及《戰略規劃部在國家政治中的重要性》兩篇文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