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財經1月13日報道,經濟學家茅于軾在某視頻節目中,公開呼吁火車票應當漲價,抑制需求,同時給窮人貨幣補貼。又到每年春運時,火車票“一票難求”,“搶票難”成了擺在外出務工人員頭上的一個大難題。
火車票該不該漲價?茅老先生從經濟學上“供給與需求”的角度,給出了三個理由。是我們曾經接受的經濟學教育常識中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春運來了,回家的人多了,票難買了,漲票價以疏散客流,按市場規律辦事,沒錯啊。為何輿論對茅老先生的這一言論卻痛批不已呢?因為茅老先生給出的三個漲價理由,其實只是一種經濟理論上的邏輯推演。茅老先生的這一“漲價論”并沒有考慮民眾的生活現實,這里存在兩個邏輯,一個是市場的邏輯,一個是民生的邏輯。從市場邏輯講,應用價格去調節資源;從民生邏輯講,應最大限度滿足人們的回家愿望,讓人們走得了走得好。窮人能否回家,并非經濟學家所關心的需求是否能夠降下來。但回家不僅是個市場問題,更重要的是個民生問題。市場不是萬能的,有些領域不適合市場介入。回家正是如此,發揮價格杠桿作用,確實能夠“減需求”,但那么多回不了家的人怎么辦?
眾所周知,春節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傳統節日。到這個時候,即便千里萬里,人們想方設法也要回家。用經濟學的概念來形容,這是“剛需”。而火車,在中長距離出行中,相比搭乘汽車、飛機抑或自駕,無疑是最佳選擇。而且,春節放假時間具有法令性,不是個人想調整就能調整的。可見,漲價減需求、疏客流,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恐怕都難以實現。而給“窮人貨幣補貼”,正如網友所問,誰來認定,怎么執行?至于實行火車票打折,充分利用資源,這倒是個好主意,近年來人們也在不斷呼吁,但其前提絕不是先把票價漲上去,像某些賣場搞促銷那樣。
茅先生的論調,是對窮人這個龐大群體的歧視和利益的侵犯。乘坐火車的大都是相對低收入的群體,火車票漲價是讓他們坐不起火車,是要為富人階層讓位子。乘坐火車交通工具是每個人的權利,公共資源分配面前一律平等,社會發展的成果應與民共享。想利用“漲價杠桿”為火車票提價,只能是對低收入群體資源的剝奪,是對公共資源分配的不公呼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前,何新就所謂“383”方案給中央領導人送交了一封信。何新認為:黨要管黨,黨要治國,政府要注重管民生,包括安排就業,解決教育及醫療等問題。不能把一切都丟給所謂市場,也就是丟給土豪金管。因為大利所趨,資本無祖國,一旦有事,唯利是圖的私人老板只會卷款跑路,是絕不會對國家和百姓負任何責任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