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資本主義的內在趨向?
——否定私有制。
發展社會勞動生產力“是資本的歷史任務和存在的理由。資本正是以此不自覺地為一個更高級的生產形式創造物質條件。” (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
這個“更高級的生產形式”,就是公有制。
資本主義對私有制的否定,是與同它一起從封建母體中脫胎而出的孿生兄弟——社會主義,一起進行的。“那種本身建立在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并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社會集中為前提的資本,在這里直接取得了社會資本的形式……這是作為私人財產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范圍內的揚棄。”(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拓展自我,公有制在私有制的形態中完成自我 。
2、公有制與私有制在對立中同一。
奴隸制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的過渡,是私有制在原始公有制形態下的長足發展。公元前500年,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是私有制撕碎“公”的外衣,為自身“正名”。
相反,資本主義是私有制向共產主義的過渡,是公有制在私有制形態下的長足發展。21世紀,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化,是公有制剝離“私”的外衣,為自身“正名”。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對立中同一。
沒有單純的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是資產階級主導下與工人階級的同一體,是表現為資本主義形態的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人人生而平等”的抽象,以鮮明的社會主義指向激發人民的積極性,助推資產階級革命。
同樣,沒有單純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主導下與資產階級的同一體,是表現為社會主義形態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正視私有制現實,尊重資產階級法權,在按勞分配中彰顯并光大社會主義原則。
資本主義精神與社會主義精神在對立中同一。
立足私有制,通過落實所有個體平等的私利表達對公有制的認同,是資本主義精神。它為否定壟斷資本和特權占有提供了理論前提:尊重每一個人,是一切人得以尊重的條件。
立足公有制,通過對人類整體利益的訴求實現所有個體平等的私利,是社會主義精神。它明確著共產主義指向:尊重人作為“類”的整體,確保每一個人得到尊重。
3、資本主義不能完成否定私有制的歷史使命。
馬克思、恩格斯寫道:“資產階級處在不斷的斗爭中:最初是反對貴族,后來又反對其利益同工業進步相矛盾的一部分資產階級,并且經常反對一切外國的資產階級。在這一切斗爭中,資產階級都不得不向無產階級呼吁,要求無產階級援助。” (《共產黨宣言》)
如果說資產階級領導農民開始了資產階級革命,那么資產階級則領導無產階級“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生力軍。
然而資產階級革命沒有完成。資產階級借助無產階級贏得政權,便以對人權、法制、自由、民主……的階級獨占,助推資本聚斂和集中,形成大資本家集團對人民的統治。
資本主義精神墮落為資本世界維持資本剝削的商品包裝。
4、推進資本主義革命的使命歷史地賦予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進步的生命源。生產社會化,資本社會化,福利社會化,信息社會化……不可阻遏的社會化趨勢與廣大人民的社會化呼求共鳴。資本主義在社會化的強勁“裹挾”下繁榮昌盛。
馬克思把資本家概括為商品,即資本人格化;網絡則把每一個人化為虛擬符號。人在互聯網蒸發,表明人本身的革命。所謂“大寫的人”,不是哪一個人的大寫,而是人作為“類”的大寫。人類在社會化中實現自我。
資本集中促進權利集中,資本社會化則促進權利社會化。資本主義在社會化中進步,同時意味著社會主義在資本形態下走向成熟。工人階級的社會主義運動完善著資產階級國家,同時意味著資產階級國家向社會主義轉化。
資本嗜血的極端發展,分明是大資本家集團置自身于人民的對立面;資本主義將社會大機器的管理權和操作權交給社會,則分明是資本主義向人民交出命脈。
社會主義已經具有了自我實現的絕對條件。人權、法制、自由、民主……從資本枷鎖中掙脫的主動權,已經在人民手中。
5、社會主義是轉化資本主義的全過程。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不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也不是推翻和消滅的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和相互轉化的關系。
只有資產階級的發展,才有工人階級的壯大;只有資本主義的成熟,才能向社會主義轉化。
社會主義不是理論,不是理想,不是以超階級的人間樂園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拋棄;而是運動,是一個在與資本主義合作中轉化資本主義的過程。所謂理論,是對運動的抽象;所謂理想,是對運動的升華。社會主義不是為理論而戰,不是為理想而戰,而是對不可逆轉的人類歷史進程的自覺。
資本主義是資產階級主導下與工人階級的統一戰線,工人階級的任務是在對資產階級政權的現實認同中,自覺發展社會主義運動,向社會主義政權轉化。
社會主義是工人階級主導下與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工人階級的任務是在認同、鼓勵和發展資本的同時,自覺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制約、規范和引導資本,完成對資本主義的全面轉化。
社會主義完成對資本主義的轉化,社會主義也就不存在了。
6、帝國主義意味著社會主義步入成熟。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也是畸形力擴張下的社會主義的最高階段;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得到充分發展的資本形態下的社會主義。
美國堪為典型。諾貝爾獎獲得者米·弗里德曼如此反證:“不要以美國為模仿的對象,不要以瑞典為自己的樣板。這類國家正在向社會主義演變。美國今天正在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美國不是仿效榜樣》 轉引自羅·麥德維杰夫:《俄羅斯向何處去》)
美國不是社會主義;大資本家階級的壟斷集團專制決定著美國的資本主義性質。但是,美國足以證明:資本主義的發展便是社會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成熟便是社會主義的成熟。美國人民的社會主義運動在資本形態下深層次地推動著美國向社會主義變革。
進而言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發展便是社會主義全球化的發展,帝國主義世界體系的成熟便是社會主義世界體系的成熟。高度發展的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在資本主義形態下為反噬資本主義創造條件。
砸碎資本外殼,便是為社會主義正名。
7、社會主義是世界人民的共同使命。
資本主義是世界性的,社會主義也是世界性的。
人類是一個整體。人類的進步有賴于個體進步的突破,但歸根結底只能是整體的進步。
奴隸制作為原始公有制和私有制在共存中向私有制的過渡,不是奴隸主階級單獨完成的,而是基于奴隸主、奴隸以及平民的合力,即全體社會成員認同并促成了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轉變。奴隸主階級是領導者,主體是平民小資產階級。
資本主義作為私有制與公有制共存并向公有制的過渡,不是無產階級單獨完成的,而是基于工人、資本家以及廣大勞動者的合力, 即全體社會成員認同并促成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工人階級是領導者,主體同樣是平民小資產階級。
工人階級作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表現在質上;在量上,則是厚重的小資產階級群體。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廣泛地表現為社會主義導向下廣大人民對極少數資本特權集團展開的斗爭。
人類歷史進程的社會主義指向,訴諸中華子孫,訴諸世界人民。
8、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
帝國主義世界體系的“固化”,不允許崛起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中國!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只能淪為帝國主義世界體系的附庸,或者參與帝國主義世界體系的霸權爭奪而被世界人民唾棄。
只有社會主義,才是對帝國主義的顛覆,才有中華崛起。
社會主義道路千條萬條,歸根結底,就是兩條:一條是“蘇聯模式”,一條是“西歐模式”。
“西歐模式”在與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中,沒能完成向社會主義主導的轉變。
“蘇聯模式”則以無產階級專政嫁接封建專制,不能為社會主義民主正名。
“蘇聯模式”與“西歐模式”的對立同一,則是求索中的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訴諸資本世界:社會主義主導下與資本主義統一戰線的新民主主義運動。
中國模式訴諸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主導下與資本主義統一戰線的新民主主義政權。
世界新民主主義!
9、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世界。
現代世界的經濟力初步具備了馬克思給定的實現共產主義的基本條件: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充分涌流。
20世紀80年代,美國3%的人口已能生產120%的糧食。(見約·奈斯比特:《大趨勢》)
杰·富弗金在其《勞動的終結》中認定:“在新的世紀,隨著全球化和高新科技的發展,20%的勞動力就可以滿足世界經濟增長的需要。”(轉引自李慎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研究》)
然而,兩極嚴重分化。“全世界最富有的3個億萬富翁的財產,加起來已經超過了最不發達國家中6億多人口所擁有的財產,而這種荒唐的不平等現象正是時間縮短、空間縮小和邊界消失的經濟全球化的結果。”(資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風云啟示錄>總緒論》)
準確地說,這是資本全球化的結果;是帝國主義世界體系的結果。
“今天的經濟全球化,將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推向了全球,將自己難以克服的社會危機推向了全球。”(李慎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研究》)
治理環境,改造沙漠,種植森林,維護自然資源:大氣、水源、海洋……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需要億萬勞動力投身其間;可是,大量攸關人類生存的工程無人干,而成批的人員卻失業、下崗、待業。
金錢與利潤的“一枝獨秀”,促進人類社會的繁榮,也扼殺人類的生機。“社會的物質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他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資本關系嚴重阻礙生產力進步,資本壟斷嚴重壓抑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資本的畸化嚴重浪費生產資源,資本的嗜血嚴重摧殘人性。資本專制已經將人類生存的悖論發展到極端:軍備、國防、警察、保安、法院、官吏以及經濟戰、金融戰、間諜戰,還有貪污、腐敗、奢侈、浪費、破壞……巨量財富維持資本世界的“長治久安”。
資本劫掠民生。“艾森豪威爾總統在他任期結束時說:‘每一支槍的制造,每一艘戰艦的下水,每一顆火箭的發射,所有這些都是從那些饑餓卻沒有東西吃、寒冷卻沒有衣服穿的人那里偷竊來的!”
資本搶奪資源。“世界各國大約有50萬的科學家從事武器研究,他們大約占用所有研究和發展經費的一半。”(以上均見《“軍備競賽”的代價》 見夏中義主編:《人與世界》)
軍備“一斑”,足窺資本對科技對人類進步的霸道。
變革資本世界的生產關系,成為人類進步的迫切課題;顛覆私有制和私有觀念,是人類走出危機的唯一道路。甘地一針見血:“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欲壑。”(見舒馬赫:《敞開通向智慧之門》見夏中義:《人與世界》)
帝國主義世界體系步入危機。
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世界!
北京市寫作學會 薛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