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來“頂層設計”?
突然流行一個詞“頂層設計”。
顧名思義,是說自上而下的設計。
自上而下的設計,當然需要。但是在這個詞的使用中,沒有看到對以下問題的回答——
第一,這種“頂層設計”是正確的設計還是錯誤的設計,如何保證它是正確的設計而不是錯誤的設計。
第二,這種“頂層設計”從何處來。用毛澤東同志《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的提問,那就是:它是從社會實踐中來,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三項實踐中來,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第三,這種“頂層設計”是不是經過社會實踐的檢驗,在實踐中得到修正和完善,還是根本就不需要實踐的檢驗呢?
也是毛澤東同志文章所說的,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這時候的理論、政策、計劃、辦法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律,還沒有得到證明、不能確定是否正確。然后又有認識過程的第二階段,即精神到物質的階段,思想到存在的階段,就是把第一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預期的成功。
只有這個第二次飛躍,才能檢驗從客觀外界反映過程得到的思想、理論、計劃、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辦法。
第四,這種“頂層設計”,是不是毛澤東同志所說的“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因而“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第五,在這種“頂層設計”中,群眾在哪里呢?
毛澤東同志說,“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1964年11月,他還有一個關于“開展群眾性的設計革命運動”的批示,要求發動所有設計院,投入群眾性的設計革命運動中去,充分討論,暢所欲言。
“頂層設計和群眾路線相結合”嗎?
“頂層設計”不知所云,群眾路線卻明白如話。我們仍然引用毛澤東同志對群眾路線的經典表述:“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做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如果一定要使用“頂層設計”這個詞,那么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范圍中,它充其量就是這里說的“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雖然不甚清晰,也可以勉強包含在群眾路線之中,作為群眾路線的一個環節存在。如果這樣理解,再來一個“頂層設計和群眾路線相結合”就不倫不類了。當然,如果離開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談問題,那就另當別論。
還是回到毛澤東同志:“對我們的同志,應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教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