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菏澤考察時,為市、縣委書記們念了一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說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對聯并不深奧,但卻深刻揭示了官與民、榮與辱、得與失、做官與做事的道理。
古人尚且有這樣的為政認識,共產黨員更應該有執政為民的政治自覺。政治自覺就是要在思想上始終保持清醒,在行動上始終保持理智,對待“名”心平氣靜,對待“位”淡泊如水,對待“利”知足常樂,對待“權”如履薄冰,對待“事”責任如山,表現在看待問題的眼界,面對問題的胸襟,處理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方面。
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干部的政治自覺卻令人擔憂:有的言行不一,經常把“為民解困”掛在嘴上,卻動輒曝出“替誰說話”“只為領導服務”等雷人官腔,忘記了穿的衣,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有的高高在上,一派“官老爺”做派,“衙門作風”忘記了自己也是百姓;有的意志消退,精神萎靡,情趣低俗,熱衷于燈紅酒綠,沉湎于聲色犬馬,忘掉了自己是人民公仆。諸如這些問題,恰恰警示今天的共產黨人,在長期執政,利益多元誘惑增多等條件下,“政治自覺”面臨更大考驗。如何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清除這種背離宗旨的“雜志”任務更為艱巨。
與群眾親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魚水,是領導干部政治自覺的根本體現,也是合格領導干部的基本修養。就工作而言,領導干部是組織者個實施者,要具有較高的政治自覺。有了堅定的政治信念,開闊的眼界和心胸,卓越的能力和優良作風,才能真正和群眾心連心,帶領群眾實現“中國夢”。
領導干部都是黨的形象代表,如果政治自覺淡薄,甚至忘掉自己是“誰”,不僅難有作為,而且有損黨的形象,敗壞社會風氣。尤其是當前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發展的關鍵期,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如何處理“官”“民”,做官與做事的辯證關系,如何擺正“權”與“利”,“得”與“失”的兩種利益關系,都需要領導干部有超越一事一策的眼光,超拔一人一己的胸懷,超脫一時一地的境界,具有特別高的政治自覺,才能在大時代成就一番大事業。
“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一個優秀的領導干部,其政治自覺,情感之豐富,心境之高遠,干勁之強大,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根在基層,心細百姓,從群眾哪里獲得了無盡的啟示,無窮的力量。焦裕祿肝病纏身不停步,幾乎走遍了蘭考縣,為的是尋找治理“三害”的良策造福百姓;牛玉儒出門擠公交,喜歡公園散步,為的是近距離傾聽百姓心聲,更切實的為民服務;鄭培民堅持自己拆看百姓的來信,為的是發現真情況,好對癥下藥為民解難。正如毛主席說的一樣“見不到群眾就憋得發慌”。今天不管社會形勢怎么發展,社會如何變化,但以百姓幸福為一生守望,以群眾冷暖疾苦為不墜牽掛,以民眾富裕為不變承諾,始終是黨的領導干部不變的政治自覺。
“一柱擎天天勢重,十年踏地腳跟牢”。一旦離開大地就會力量大失,陷于危殆。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新課題,每個共產黨人尤其是領導干部,都應自覺用習近平總書記念得這副對聯,時時關照自己,反省自己,改造自己,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自覺。
山西毛學組 2014.2.1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