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世界革命的幾個基本觀點
——與經濟學家辯論(30)
中國革命是農民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認識中國革命就要認識世界革命。
第一,中國的歷史就是中國農民的歷史。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直到中國農民的徹底解放即1949年,中國始終處于東方亞細亞所有制。這種所有制的特征就是,土地公有制即皇帝所有或者國家所有;村社的自給自足的生產組織;以解決水利、道路等公用工程的專制制度。在這種所有制下,“勞動者把自己勞動的客觀條件看做自己的財產;這就是勞動同勞動的物質前提的天然統一。”這種所有制就是古代共產主義。
第二,西歐的歷史在資本主義誕生以前存在的古代所有制和日耳曼所有制和東方的亞細亞所有制一樣同屬于古代共產主義。由于這兩種所有制內部的矛盾和連年的戰爭,導致了貴族教皇的封建制度的產生。在封建制度下,勞動同勞動的客觀條件分離開來了,農村公社從地球上逐漸地消失了,農民被完全剝奪了,被趕往城市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游民,變成了無產者。隨著商業的發展,商人和高利貸者積累了大量的貨幣,他們用這些貨幣購買了分離出來的勞動的客觀條件和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本主義從此就在西歐誕生了!一直發展到今天的世界資本主義!
第三,在西歐資本主義誕生的時候,中國和俄國仍然處在東方亞細亞所有制的古代共產主義的時期,不僅如此,東方的亞細亞所有制和西歐的資本主義并存了三百多年,頑強地保存了下來,或者說沒有發展到資本主義!所以,自從資本主義在西歐誕生以來,世界的歷史就形成兩種發展形式:西歐的資本主義發展形式和東方的亞細亞所有制發展形式。
第四,資本主義的經濟就是用錢賺錢的經濟,這種經濟的發展是靠不斷地擴大市場運行的,一旦市場受到了限制,資本主義就會出現危機。為了防止危機的出現,把全世界的無論什么經濟都要變成資本主義的市場就是資本主義的必然趨勢。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資本主義總想“使東方從屬于西方”。但是,東方的大國俄國和中國由于它的古代共產主義的頑強的生命力,并沒有進入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并沒有從屬于西方。
第五,馬克思從中學畢業開始就立志為解放人類而奮斗。他和恩格斯根據西歐的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用《資本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得出的結論是,由于資本主義為生產而生產瘋狂發展生產力,造成了無產階級的貧困和生產的混亂,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只有無產階級才是消滅資本主義主力軍。因此,他們共同為無產階級寫下了消滅資本主義的宣言書《共產黨宣言》,號召無產階級成立自己的政黨——共產黨,并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世界范圍內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
第六,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就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剝奪資產階級的所有制,成立巴黎公社式的工人階級政府,實行財產共有共同勞動。共產主義的歷史任務就是把資本主義的一切成果用來建設新制度,即“古代類型社會在一種高級的形式下的復活。”這種高級的形式就是亞細亞所有制、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的高級的形式的復活或者說古代共產主義的高級的形式的復活。馬克思認為,這種共產主義并不是人類發展的目標,而是人類歷史發展次一階段的必然環節。人類發展的目標是“人的社會形式”即生產力歸社會所有的社會主義。
第七,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描述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社會成為全部生產資料的主人,按照社會計劃利用生產資料。一切人都要參加勞動,生產勞動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全部的即體力和腦力的能力的機會,生產勞動就從一種負擔變成一種快樂。消滅舊的分工。勞動的變換,時間的節約是社會生產的普遍規律。消滅城市把工業分布到全國去實現工業和農業的有機結合,建立歐文提出的未來的共產主義的公社。每一個人的勞動就是直接的社會勞動,社會必須知道,每一種消費品的生產需要多少勞動,它必須按照生產資料,其中特別是勞動力來安排生產計劃,各種消費品的效用最后決定這一計劃。人們可以非常簡單地處理這一切,而不需要著名的“價值”插手其間。
第八,馬克思認為,消滅農村村社剝奪農民進入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僅僅適用于西歐。因為那里農民完全被剝奪!不適用于和資本主義并存了幾百年的東方公社或者村社。因為那里農民的大多數沒有被剝奪!所以,東方的農民一旦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可以跨越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利用資本主義的成果把古代的共產主義建設成現代的共產主義。可見,至今統治人們頭腦的斯大林的五種相繼發展的社會形態是反馬克思主義的跨越論的!
第九,綜上所述,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兩條道路:一條道路是西方的道路,古代共產主義——貴族教皇的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另一條道路是,東方的道路,古代共產主義——現代社會主義。西方的道路是無產階級發展的道路。東方的道路是農民發展的道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至今仍然處于資本主義的階段,還沒有一個國家發展到共產主義,更談不上社會主義。而東方的國家俄國在列寧的領導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這種勝利是俄國農民革命的勝利。勝利以后,列寧并不是按照馬克思的跨越論的理論而是按照俄國的古代共產主義即亞細亞所有制的現實,發現了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的新的經濟政策來實際上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建設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列寧逝世以后,這條道路被斯大林的名為社會主義實為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引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東方的中國在毛澤東領導下把列寧的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理論和中國的實際結合在一起在中國進行了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實踐,從而實現了馬克思的跨越論。
第十,現在人們轉不過彎的是。解放前中國不是封建社會,不是資本主義社會,這已經達到了共識。既然不是封建社會那么就不能把孫中山的革命叫做資產階級革命,既然不是資本主義社會,就不能把毛澤東的革命叫做無產階級革命。那么,列寧和毛澤東為什么要把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叫做無產階級革命呢?這是因為,列寧和毛澤東進行革命的時候,無產階級革命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發展起來了,變成了世界革命!落后國家的革命無論是殖民地的革命,無論是東方的農民革命,都是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組成部分。既然世界革命的任務是解放全世界的人民,那么無產階級也罷、殖民地的人民也罷、東方的農民也罷都是被統治階級,都是受壓迫的階級,所以,列寧和毛澤東把東方農民的革命叫做無產階級革命是完全正確的,是符合世界革命的本質的。同時也是和馬克思和恩格斯為1882年《共產黨宣言》俄文版所寫的序言中的判斷相一致的:“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么現今的俄國公社土地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以無產階級的名義實際上是農民革命取得了成功,這是一個信號,告訴西方的無產階級只要起來革命就能取得成功!而且告訴西方的無產階級,東方農民取得革命成功以后,不需要經過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利用資本主義成果就能夠建設成為西方無產階級夢寐以求的新制度。這個新制度就是古代共產主義的復活!這樣一來,東方的農民革命就和西方無產階級革命就自然而然地成為“雙方互相補充”共同實現世界共產主義,并進入人類的最終目標——全世界的社會主義!
勞動者2014年2月9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