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李零:談鼎——革命與鼎新

李零 · 2014-01-12 · 來源:讀書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造反是不成功的革命,革命是成功的造反。古人說得好,革命的要義是“順天應人”,上合天道,下合人心。用現在的話講,就是順乎時代潮流,合乎人心向背。表面是逆,其實是順。

  9月27日,河南省博物院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國內近20家文博單位在河南省博物院舉辦了一個“鼎盛中國——中國鼎文化展”。這個展覽本來是為了向中共十八大獻禮,沒趕上。籌辦過程中,我受邀參加展覽大綱的審定,在北京大學開過會。我在會上有個簡短發言,簡到不能再短,這里展開說幾句,講一點感想。

  中國最大的四個鼎,大名鼎鼎。

  商代:司母戊大鼎,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1939年河南安陽武官村的農民把它挖出來,因為怕日本人搶,埋在地下,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又挖出來。抗戰勝利是大喜事。1946年,當地駐軍把大鼎運到南京,準備給蔣介石當壽禮。1947年是他六十大壽。蔣介石批示,交中央博物院,即南京博物院的前身。1948年,大鼎在南京展出,蔣介石跟這個大鼎合過影,但一年后,時移世易,天下鼎革,蔣介石走了,大鼎仍留在南京。1959年,大鼎從南京博物院調撥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在叫中國國家博物館),放在新首都。這事很有象征意義。司母戊,有人讀后母戊,學術界有不同意見。我認為,這件大鼎還是該叫司母戊大鼎。司母就是司母,不必讀后母。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

蔣介石跟這個大鼎合過影

  蔣介石與司母戊大鼎合影

  西周:淳化大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1979年陜西淳化史家原出土,現藏陜西歷史博物館。這個大鼎,耳朵特別長,因此在西周大鼎中,個頭最高,過去認為是西周最大的鼎。但2005年,國家文物局從香港買回一件子龍鼎,個頭也不小。此器傳說是上世紀20年代河南輝縣出土,出土后被日本山中商會買走,舊藏日本,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它高103厘米,沒有淳化大鼎高,但重230公斤,超過淳化大鼎。

  東周:鑄客大鼎,高113厘米,重400公斤,1933年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大墓(現屬長豐縣)出土,安徽省博物館收藏,高度不及淳化大鼎,但重量超過淳化大鼎和子龍鼎,僅次于司母戊大鼎。戰國末年,楚國行將滅亡,楚王還做這么大的鼎,耐人尋味。1958年,毛澤東到安徽視察,在省委書記曾希圣陪同下,他看過這件大鼎,也留下一張照片。這件大鼎,確實驚人,當時他說,“里面能煮一頭牛”。

毛澤東到安徽視察,在省委書記曾希圣陪同下,他看過這件大鼎,也留下一張照片

  毛澤東到安徽視察,在曾希圣陪同下,他看過鑄客大鼎,留下這張照片

  鼎是個吃飯家伙,是從吃飯家伙演變成的一種高級禮器。

  鼎是王者之器,至尊至貴,但原來卻是普普通通的東西。人類的吃飯家伙,不外鍋碗瓢盆,這類東西自古就有。新石器時代就有陶鼎。青銅鼎只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吃飯家伙。三代是青銅時代。我們的祖先,喜歡用青銅做吃飯家伙,做工非常講究,就像歐洲人喜歡用銀制餐具一樣。

  當年,我在內蒙古臨河縣插隊,當地老鄉有句話,很有意思,“請客吃飯是個禮,鍋中沒下你的米”。我在老家那陣兒,一到晌午了,村上的人就紇蹴(意思是蹲)在路邊,端著大碗,稀里呼嚕。你從路上過,他們會熱情地問,吃了沒哪?吃上些俺的飯吧。我呢,必須左顧右盼,一路回答,吃哇吃哇。這一問一答,只是客套。禮是個象征,是個符號,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送禮,禮物往往是吃喝。孔子49歲那年,陽貨請他出山,不是提個點心匣子,而是抱個小乳豬,孔子躲著不見,但人家送禮,出于禮貌,他得回拜。他想瞅他不在,門口通報一聲,留個姓名也就得了,不想在路上撞個正著。陽貨說,你再不從政,可就晚了。孔子拗不過,只好說,好好,我會出來做官(《論語•陽貨》)。

  俗話說,當官不打送禮的,禮多人不怪。在禮物面前,大家總是說,卻之不恭,受之有愧,半推半就一番,最后還是收下了。

  拉拉扯扯的風氣跟禮物分不開。

  中國最重要的禮是跟吃飯有關的禮。

  禮是社交手段。吃飯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我們中國,吃飯跟禮儀有不解之緣。鄉即饗的本字,字象兩個人,面對面跪坐,中間擱個簋,在一塊吃飯。

  吃飯是一種交流。不光人與人交流,要靠吃喝,跟神鬼交流,也靠吃喝。人吃飯,神鬼也吃。神鬼吃飯,只是聞聞它的氣,古人叫“歆享”。

  古代禮儀有鄉飲酒禮,一塊吃飯的人都是老鄉(鄉黨、鄉親)。六鄉之長曰卿。卿大夫的卿字與鄉字本來是同一字。卿者,古之鄉長之謂也。

  中國的青銅禮器分四大類,都跟吃喝有關。

  第一類是鼎、鬲,屬于吃肉的家伙。鼎的功能是煮肉,相當燉肉的大鍋。鬲是用來放肉羹、肉醬,不是白煮白切的肉,而是七滋八味,放進各種佐料和菜。這一類,鼎最基本。個頭最大的鼎可以煮半扇的牛、羊、豬。

  第二類是甗、簋、瑚、盨,屬于吃飯的家伙。甗的功能是蒸飯,其他是用來盛飯。這一類,簋最基本。臺灣故宮辦過一個青銅簋展覽,他們嫌讀音不吉利(簋與鬼同音),改稱粢盛器展覽。

  第三類是尊、罍、壺、卣、觚、觶、爵、角,屬于喝酒的家伙。有些用來盛酒,有些用來喝酒。這一類,壺最基本。酒是飲料。人類最基本的飲料是水。古人把水叫玄酒。

  第四類是盤、匜、盉、鑒,屬于盥洗用具。這一類,盤、匜最基本。古人吃飯前,要洗手、洗臉。匜是水舀子,用來澆水。盤在手下,用來承水。盉是水壺,也可以澆水。鑒是洗臉盆。

  肉食的重要性。

  鼎和肉有關。恩格斯說,勞動創造人,現在說法變了,改成吃肉創造人。肉和大腦進化有關。

  動物有食肉、食草之分。人也有。上世紀80年代,有人抱怨說,中國文明太落后,原因是吃糧食太多,吃肉太少,好像咱們跟兔子一樣。所以鬧到后來,有人說我們要當狼,要當海上的狼(海上哪有狼?海上的狼是帝國主義)。

  鼎是吃肉的家伙,在禮器當中排第一。中國古代,只有貴族才配吃肉。大家都說,吃肉才聰明。

  但曹劌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山西人愛吃面。

  山西人愛吃面,五谷雜糧,各種各樣的面,白面、玉米面、高粱面、莜面、蕎麥面、豆面,甚至榆皮面(當粘合劑),菜吃得少,肉也吃得少。吃面,不能沒有醋。人家晉北,挨著牧區,自古就是農牧過渡帶。他們喜歡養羊,喜歡吃羊肉。咱們這里不太一樣。我們愛吃面,但不怎么吃羊肉。過去,吃肉不容易。我在老家那陣兒,養口豬,賣了;喂個雞,也賣了;雞下了蛋,拿到供銷社換針線,什么也舍不得吃。魚鱉蝦蟹,水庫里都成了精,人又不敢吃。他們說,那可léngshēng了(那讀wài。léngshēng,指一看之下,心里發毛,有生理反應)。過去,溫飽解決不了,吃飯最重要,吃肉喝酒很奢侈。但我覺得,就是現在,也是咥上碗面(“咥”音dīe,意思是吃)最好。

  現在的飯局,日怪的很,只喝酒,不吃菜,或只吃菜,不吃飯。人,好像屁股上安著彈簧,根本坐不住,不是圍著桌子轉圈有如圓舞曲,就是一個家接一個家(山西人管屋子、房間叫“家”),瞎紇竄,根本吃不成個安生飯。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老子》第三章)。吃飽肚子,離不開吃飯。現在的人,飯不吃,菜不想,光往肚里灌白酒,這叫舍本逐末,忘記了吃飯的重要性。

  禮貴簡。

  古代,大家有個印象,儒家喜歡講老禮兒。大家給儒家定位,是“繁禮君子”。其實孔子重禮,他重的是簡。關于吃飯,他老人家有一句名言,叫“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鄉黨》),意思是米要舂得盡量精,肉要切得盡量細,這個要求,并不過分。“不厭”就是“不厭其煩”的“不厭”,不煩改讀。膾炙人口,膾是生魚,炙是烤肉,一生一熟,最好吃。這兩樣都是比較原始的吃法。中國后來的美食,煎炒烹炸,幾兩幾錢,選材配料簡直跟抓藥似的,有人考證,是明清以來才大行其道,放辣椒也晚得很,孔子根本見不著。

  我有一個謬論,禮是外國的好。我不認為,外國什么都好,但禮是外國的好。他們不光比我們守秩序,講禮貌,懂得尊重人,就是吃喝也有人家的優點。他們的飯菜太簡單,不是生菜、水果,就是烤肉、奶品,中國人吃不慣,但好處是原生態,古風猶存。他們的飯桌不像咱們,中間有個“懶蘇珊”(lazy Suzan)。“懶蘇珊”是什么?我一說,你們就明白,就是大圓桌上擺個轉盤。據說,這是咱們海外僑胞的一大發明。我們的席,總是七碟子八碗,不轉夠不著。這樣吃飯,最容易超量,七滋八味,互相打架,肚子里鬧得慌。西餐,一人一個盤子,自己吃自己的,中國人覺得別扭,其實很健康。胡耀邦提倡分餐制,我很贊同。

  人的胃,幾乎都有幽門螺桿菌,混吃容易傳染。有兩個澳大利亞人發明一種藥,獲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從此胃潰瘍不用切胃。他們中的一位作客中央電視臺。他開玩笑說,他應該得的是經濟學獎。

  古代吃飯,有音樂助興。

  古代,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飯,但天子一天吃四頓飯。

  鐘鳴鼎食之家,除了吃飯家伙,還有青銅樂器。

  現在吃飯,喜歡劃拳行令,不是吵,就是鬧,還有專門陪酒勸酒的,又唱又跳,美女帥哥,打情罵俏,滿嘴葷段子。

  《論語•微子》提到四個樂官,大師摯、亞飯干、三飯繚、四飯缺,四種樂官負責給四頓飯伴奏。外國吃飯,也有唱歌、彈琴的,但不像咱們這么鬧。

  西周對喝酒有限制,喝酒要合于禮。

  商代亡國,周人歷數其罪行,有些可能是夸大。但商人酗酒,肯定沒錯。《尚書》和西周金文都這么講,反復告誡后人。

  孔子推崇周禮,包括喝酒的禮。他老人家教導我們說,“唯酒無量,不及于亂”(《論語•鄉黨》)。酒,喝多少,雖然沒有數量規定,每個人的酒量不一樣,但有一條紅線擺在哪里,就是你別喝到“亂”,借酒撒瘋,丟人現眼。現在倒好,喝不到胡言亂語、上吐下瀉、手腳抽筋,不叫喝好。

  西周的美酒叫矩鬯,不是茅臺、五糧液,不是汾酒、竹葉青。古代的酒是糜子酒,所謂矩鬯,是用黑殼的軟糜子釀造,加了種香料,名叫郁金(中藥鋪里有,跟郁金香無關),不是現在的白酒。古人喝酒,都是三杯兩盞淡酒,溫熱了,慢慢喝。高興了,浮一大白,不是喝一大碗白酒,只是說杯子大點兒,酒還是米酒。

  鼎不僅是貴族身份的象征,還是國家權力的象征。

  古人有九鼎傳說,傳說是大禹鑄造。九個鼎代表九州。文武克商,周公營建洛邑,據說就是定鼎于洛陽王城。那里至今有定鼎路。九個鼎一擺,就把整個國家都鎮住了。這批鼎什么模樣?誰也沒見過,大家有各種猜測,越說越神。楚王問鼎中原,九鼎對它很神秘。出土發現,楚國的鼎很大,一擺一大排,所謂升鼎,其實是學西周中期的鼎。

  周亡,九鼎不知所終。秦代、漢代,大家找呀找,誰也沒找著,據說有一件掉在了泗水里。漢畫像石上經常有“泗水撈鼎圖”,可以反映大家的想象。人們甚至相信,掉在水里的鼎會逆流而上,不定在哪兒出現。有一回,古代的汾陰,也就是山西萬榮縣的后土祠(原來是魏國的墓地),河水沖刷河岸,滾出一個大鼎,漢武帝說是祥瑞,把年號都改了,叫元鼎元年(前116年)。

  王莽喜歡復古。西安博物院的展柜里有2007年西安市張家堡新莽墓出土的九鼎,包括銅鼎五,陶鼎四。現在也有復古風,到處鑄大鼎,比王莽那陣兒還熱鬧。

  《周易》有革、鼎二卦。

  革是革除,把原有秩序推翻,改地換天,重建合法性。什么叫合法性?古人說,老天承認誰合法,誰就合法,這叫受命于天,就像美國總統登基,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God bless America(上帝保佑美國)。天命是古人所謂的合法性。革命就是替天行道,把命運從對方手里奪過來,攥在自己手心里。

  《易傳》說:“天地革而萬物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革卦》彖辭)日本人用“革命”這個詞翻譯西方的revolution,非常貼切。阿倫特考證,revolution這個詞,原指天體運行,循環往復(《論革命》),很有“天地革而萬物成”的味道。它跟“造反”(rebellion)有關,但又不太一樣。造反是不成功的革命,革命是成功的造反。古人說得好,革命的要義是“順天應人”,上合天道,下合人心。用現在的話講,就是順乎時代潮流,合乎人心向背。表面是逆,其實是順。

  鼎卦和革卦是一對,含義正好相反。鼎可訓定,有安定、穩定之義。鼎有三條腿。三足鼎立,從力學角度講,最穩定。革是破舊,鼎是立新。革命不是為顛覆而顛覆,而是要建立新秩序,把社會穩定下來。社會也有三條腿,經濟、政治、思想,一樣不能少。鼎卦初六至九四講“鼎顛趾”、“鼎耳革,其行塞”、“鼎折足,覆公餗”,不但鼎腿朝天(俗語把頭足倒立叫“拿大鼎”),把鼎里盛的肉塊肉湯(“鼎實”)扣一地,而且鼎耳掉了,鼎腿折了,想搬搬不動,想挪挪不開,怎么辦?第一,你得把它重新扶正,讓它三條腿著地,穩穩當當,立在地上;第二,你得把弄壞的地方重新修理一下,換上“黃耳金鉉”或“玉鉉”,能夠用杠子穿鼎耳,隨時搬動它。

  總之,革故是為了鼎新。

  毛澤東幫蔣介石完成了統一大業。

  中國靠皇帝統治,統治了兩千多年,老百姓習慣了,根本無法想象,皇帝不在,生活會怎么樣。民國初年,腦筋急轉彎,很多人轉不過來。他們尋思,皇帝沒了,這還得了,那不天下大亂了嗎。您還別說,民國時期,真是天下大亂。“走向共和”在中國是什么意思?“民主自由”在中國是什么意思?人們看到的是國家分裂、軍閥割據、黨派林立,誰都靠槍桿子說話,有槍才有發言權。比如咱們山西就是由國民黨的老同志閻錫山割據。

  于是,孫中山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他說的革命,主要是民族獨立,國家統一。現在,大家怕談革命,主要是怕法國革命,怕俄國革命,怕暴力革命,怕共產黨革命。他們說,革命還是英國的好,不流血;美國革命更好,純自由。其實,“自由”(liberty)和“解放”(liberation)本來是同源詞。不解放,哪來的自由。英國神話,我就不說了。美國革命,獨立戰爭,求民族獨立,南北戰爭,求國家統一,不正是以這兩條立國嗎?如果他們不擺脫英國統治,不統一南北方,不解放黑奴,不打仗,不流血,哪有今天。

  當時的中國四分五裂,蔣介石一輩子都想統一中國,但除江、浙、皖、贛,一直統一不了。毛澤東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最后,還是毛澤東幫他完成了統一大業。中國的割據勢力,非叛即降,不叛不降者,如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馬步芳、馬鴻逵等等,全都去了臺灣,從此沒有軍隊。民國的問題,至此才有了局。大陸是大一統,臺灣是小一統。躲進小島成一統。

  蔣介石的獻鼎鬧劇。

  1943年,借抗戰的東風,中國終于廢除了西方列強強加給我們的不平等條約,值得慶祝,但怎么慶祝是大問題。當時,蔣介石如日中天,大家對他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1944年,借這個勢,朱家驊(國民黨的組織部長)給蔣介石拍馬屁,導演了一出獻九鼎的鬧劇。鼎是金石學家馬衡設計,銘文是歷史學家顧頡剛和劉起釪起草,他們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學者。蔣介石初聞竊喜,但不明確表態。不表態就是默許,默許就一定有人拍。這個道理,大家都熟悉。

  有人批評說,九鼎是王權象征,難道蔣介石要學袁世凱。袁世凱稱帝,就是有一幫人勸進。

  有人批評說,顧頡剛,你不是說大禹是蟲不是人,怎么又把傳說當信史。

  當時,中國還在抗戰中,如此靡費公帑,于心何忍,幸虧有人敢說話。

  蔣介石終于大怒,斥之為無恥。

  歷史教訓,不要忘記。

  中國現代史,黨是關鍵詞。

  黨,甭管一黨、兩黨,還是多黨,都是現代政治的產物,跟皇權專制無關。中國歷史上只有“鄉黨”、“朋黨”,沒有這種黨。清代有“會黨”,朝廷說,那是“亂黨”。革命黨,甭管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從王朝正統看,都是“亂黨”。但中國的“亂”,沒有“黨”還治不了。

  1924年,孫中山跟蔣介石說:“我黨今后之革命非以俄為師,斷無成就。”(孫中山《致蔣介石函五件》)中國革命的老師是蘇聯,國共兩黨都曾師事之。

  蘇聯,吹黨拍黨—吃黨喝黨—亡黨滅黨。這是大家誰都知道的三步曲。吹黨拍黨才能吃黨喝黨。等把黨吃光喝盡,還是這撥人,干脆挖個坑,把黨埋了,搖身一變,照樣代表“先進”——國未因此強,民未因此富,好處全讓他們撈走了。咱們山西話怎么說?就剩絲些些了,sāgā了吧(意思是就剩一點點了,干脆吃光了吧)。

  殷鑒不遠,中國需要的是一場“墨吏花革命”嗎?

  我說No。

  2013年9月21日在山西長治學院演講,

  10月3日根據演講稿改訂于北京藍旗營寓所。

  (本文載于《讀書》2014年第1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手机版 | 最新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频 |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 | 亚洲日本成年在线看 | 在线播放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二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