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哥不瘋魔不成活,“慈善”這種道貌岸然的詞從來就裝不下他的赤子之心。先是組織挖掘機戰隊千里馳援汶川災區,送溫暖發鈔票獲得首善稱號,后是曬錢墻,穿雷鋒裝,帶員工到飯店吃剩飯倡導節約,砸自家寶馬車宣傳環保,為反日游行中損壞的汽車免費換新車,在《紐約時報》刊登釣魚島廣告……他永遠能想出來我們想不到的點子,匪夷所思,令人發指。此番號稱要收購《紐約時報》,據說收購不成,又飚上了《華爾街日報》,有人說他這是癡人做夢,可按照這些人平日里宣傳的美國市場經濟原教旨,怎么會有不能買的產業?
這位大頑童具體是什么心理我不知道,我寧可看成是一個苦孩子闖出來之后想方設法要對世界表達歡喜,致富不忘窮鄉親,一邊還要敲鑼打鼓對人們說“我來了!”他自己說過:“小學二年級第一次做好事,老師發給我一顆小紅星,口水粘不住,我就用鼻涕粘在臉上,告訴全校同學。”我以前也說過,標哥從前就是個賣火柴的小男孩,他的快樂非常簡單,得到一個糖果就會歡天喜地,就會卸下所有煩惱,而且有快樂就要和別人分享,一點點肯定就會讓他感恩不已。這樣熬出頭來的人,自然不可估量。
青年陳光標
他愛錢,而且想把錢分給別人。自認為得體有檔次的高雅人士看不下去,覺得他赤裸裸。他給災民發錢還不夠,還帶著大家一起喊感謝祖國感謝黨。這下媒體人不干了,群起攻之,不好直接指責人家愛國愛黨,于是稱之為暴力慈善,無證據指責他詐捐。首善稱號易主(陳光標也不在乎),記者不惜跑他老家挖黑材料,像以前做外調一樣查三代。不過這一切都沒影響到他那顆快樂的心,繼續歡樂施善和整蠱。
他太有表現欲望了,而且不遮掩不做作。有一次,他用牙咬住一輛自行車舉起來。我小時候家門口還有馬戲團、演藝團會來表演,也曾看過沒落中的文工團偽氣功魔術表演,標哥大概和我一樣,坐在觀眾席里,自己也想入非非。但他比我野多了,小時候家里窮得叮當響,他自己在村里村外討生活,正好遇上改革開放,賣水賣冰棍賣糧食,一步步做大。現在嘲人家是搞廢物回收的人,大約是不知道艱辛的小皇帝一族。
知識分子、媒體人里面不喜歡陳光標的人本應該看出來,他不正是他們的偶像黃亞生教授大力推崇的1980年代自由經濟改革的結果嘛?只是人家的發展沒有按照黃亞生們的意念進行,抽象的教授難免覺得現實的世界和自己過不去,甚至覺得世界瘋了。陳光標干苦活,會來事,不計小節,靠拆破爛就干出一番事業。富了之后也不去搞字畫古箏彈棉花玩貴族范,太不高端了。去年流行的跳水節目他也去,在跳臺上搞怪做姿勢,臉上卻憨憨的。主持人黃健翔在下面說:“標哥玩夠了沒有?”我聽出來,黃健翔有善意。
標哥永遠都不會歇著。
這兩天標哥去美國了,大家都知道,他號稱要去收購《紐約時報》。當然,當然,你也知道他幾乎不可能收購成功,即使花十億收購了也不可能讓《紐約時報》對中國“客觀公正”報道。但他真不知道么?
照例,他一開口,各種清新自由媒體上便充斥著對他的罵聲。昨天各大財經媒體好像約好了似的,一起寫公開信給他,嘲諷他,勸他別秀過頭。這到底是因為題材撞車,還是因為咱中國就是有這么多孤傲冷艷上檔次的媒體啊!
近日,陳光標稱要收購《紐約時報》
先不說財經媒體了,哪怕在那些科技博客類專業裝B網站上(都是好網站,我天天看),懷抱創業夢的小資們也紛紛指責他炒作,指責他有錢不干點實事,指責他作秀討領導喜歡,指責他愚蠢不知道人家紙媒正想脫手……不過,標哥做實事還是要比嘴炮黨多得多。大家知道創業小資們平時追捧些什么嗎?除了八卦和研究互聯網大佬,最喜歡的還是諸如一個色情網站如何營銷成功啦,90后少女如何用產品思維推廣情趣產品啦等等等等。排著隊點贊送花啊,他們有那么多情趣,卻不肯分標哥一點。標哥折騰一下,他們就不討論營銷了,不贊美手段了,非罵這是炒作,是丟人現眼。你看,是個有夢想的“屌資”就覺得陳光標土。(“屌資”是我剛杜撰的代詞,以顯得比屌絲高大上一點,謝謝剛剛有讀者反饋:叫“屌知”也可以。)
忽地想起N年前流行過一部高逼格情感口述作品——安頓的《絕對隱私》。里面有個故事大約是講一個寂寞剩女,希望在北京遇上西雅圖而不得。然后那個自我哀憐勁啊,感安妮動寶貝。然后有天好像是搭公司的卡車回家,卡車司機送她上樓,她悲勁來了,不自覺靠在門上一副求撫慰狀。然后司機就摟上來了呵,然后她突然驚醒了呵,剎那間感到雙倍的悲哀了呵,“啊,連個司機都想上我!”她憤怒地推開司機,關上門悲天憫人!卡車司機怎么行?我的尊嚴呢?必須得是高富帥才行,當然,放到今天遇到土豪想必也愿意做朋友。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屌資們,他們心目中的《紐約時報》大概就像這種賤人(當然對他們來說是女神)。標哥這么土的人怎么可以去收購?哪怕說一聲都是侮辱。默多克才行,至少也得是從前的鄧文迪。不過要我看,人家美利堅人也是從土堆里跌摸滾爬拼出來的,有傳統清教精神的美國土豪從不非得裝B到底,為了和土豪做生意可以毫不猶豫地放棄仰望頭頂上偉大的“星空”,《紐約時報》也沒少做這樣的事。真的土豪敢于面對粗獷的勾引,敢于面對成墻的money!
再說,你不是知道人家標哥在整蠱么?知道還非要當真。整蠱多好玩啊。果然標哥去了紐約之后宣布,出百萬元幫兩位某功自焚受害者在美國整容。挽救誤入迷途的同胞,也是彰顯中國人的普世價值。他還透露想獲得舊金山大橋拆除工程承包權,立刻一堆人嘲笑這才是他的底牌。是又如何?跑到美國攬工程,正是敢想敢做。至于《紐約時報》,本來就是個“話語”事物,標哥也用話語挑逗之,折騰之。《紐約時報》如果能高唱一曲“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估計標哥都樂于付錢。過去何等尊嚴的美國人民日報,現在也要嘗嘗被中國赤子土豪調戲的滋味。世界能有這樣的變化,蠻好。
還是幾家財經媒體懂風情,雖然都不太待見陳光標,但也好歹陪著調情。只不過標哥調戲美國,他們調戲標哥。叫標哥小聲點,叫標哥別秀過頭。內容都差不多,解釋解釋《紐約時報》的控股結構和權力結構啦,什么擁有70%董事控制權的B股根本不流通,牢牢掌握在某某家族手上啦等等。借機給讀者普及一下財經知識,也算是和標哥一樣,醉翁之意不在酒。看美國的先進財經知識你土豪不知道吧,你標哥就是給百無聊賴的大眾提供笑料吧,你別不知趣了等等。
相比《紐約時報》的股權結構,我們的媒體權力結構更獨特——美國人沒花一分錢,但是似乎已經在精神上收購了我們的媒體。怎么看都像美國政府控股的媒體。似乎只有裝成這樣,媒體人才能感覺自己有尊嚴。相比之下,標哥不用裝的,始終信心爆棚。
《新京報》的評論看起來似乎明白一些,“人家一個不誠心買,一個不誠心賣,不相干的人看看也罷,就別跟著自作多情了:既知道人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又何必上趕著給醉翁送酒呢?”這是想不搭理標哥的。但是像我這樣的客官還是樂見標哥折騰的。沒有你,這世界會多單調!到處都是同樣的生活秀,同樣的抱怨,同樣的誓言,比如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要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然后說走就走去云南去西藏朝拜的人已經排成長隊快成污染了,但標哥這場跨洋旅行才是獨一無二。面對那么多人自認為高端的嘲諷,標哥心寬得很。知道你不會承認我,但我就是不往心里去,就是樂呵呵找你們親熱。
想問問那些不待見標哥的屌資們,一生中有沒有過那樣一種沖動,有沒有想做一件別人想不到的事情?在標哥自己看來,一定做了很多別人不敢想的事。在另一波人看來,標哥做了不該想的事。非禮勿視,所以管人家怎么想呢,我樂見其成。買不成《紐約時報》又咋樣?叫人家紐約頭牌出來走兩步,人家不出來,那也是一樁大事。當年的蘇北窮小伙,現在跑去敲《紐約時報》大門讓對方不知所措,這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中國故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還是去琢磨情趣產品營銷吧。我支持標哥,每年都要有新節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