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中央各大報發表習近平同志《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不是會議報道,不是會議講話,而是作為獨立文章,選擇新年第一天見報,尚屬有意安排。文章分列六個小標題,主題、原則、貫穿全文的思想紅線,見于第六個問題“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改革之初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
這里出現“改革開放之初”。這就提請全黨回顧和重溫,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最初設計的改革,是什么樣子。那是有明確表述的——我們的改革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一切內外政策的基礎是四項基本原則;如果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和發生兩極分化,改革就失敗了或者走上邪路了;愈是實行改革開放,黨員尤其是黨的高級負責干部就愈要身體力行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等等。牢記這個“改革之初”,就是牢記中國共產黨進行改革開放的初衷和對人民的許諾,隨時糾正偏差。
習近平同志強調:“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
集中從人民群眾的立場和需要論述改革,最近的30多年來,這是僅見的。這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改革宣言。中央一開會或者發文件,宣傳家就喜歡連篇累牘地找“亮點”。這一回,總書記直接昭示給中國和世界的,正是中國進行的改革開放事業的真正的亮點,正是應該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的核心和要害。避開人民這個主題,到哪里找亮點呢?
少些“偉大”、“輝煌”之類的大話和空話。
少些“碰硬”、“懸崖”、“雷區”、“血路”之類裝腔作勢的嚇唬人的語言。
少些西方經濟學讓人不知所云、存心模糊改革性質和方向的模棱兩可的概念。
人民判斷改革,有自己的語言。改革和改革宣傳應該離開廟堂和書齋,不再在幾個所謂“精英”的鼓噪中,而是在13億人民中,尋找行動的根基和智慧了。人民利益需要的改革必須進行。違背人民意愿、損害人民利益的改革必須廢止。
《共產黨宣言》說,“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永遠記住,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的事業,是人民參與和謀求人民利益的事業,是保持中國無產階級的階級尊嚴、中國人民的民族尊嚴和政治獨立性,不為任何內外資產階級誤導和利益所左右的事業,是自己的人民看著、行動著、隨時總結正面經驗和糾正錯誤的事業。
2013年1月2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