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江先生把中國買美元美債說成是無奈之舉(見方明江“淺談民眾對購買美國國債的幾個認識誤區”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55885.html ),似乎非如此沒有更好的辦法。
事實并非如此。
首先中國并不需要買那么多美元,所謂銀行見美元就收,“政府必須無限制地,被動地印刷人民幣用以收購美元等外匯,以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毫無道理,十分荒唐!歷史上從未有干這種傻事的先例。
經濟學里只有外匯平衡,從來沒有對外幣來者不拒照單全收的說法。日本外資法第一條就明確規定:“只允許有利于日本自主發展和外匯平衡的外資進入。”所以世界各國都對外幣進出實行不同程度的管控,貨幣和人員、物資一樣,不可能自由進出國門,這是國際慣例。
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而印鈔買外匯,嚴重違背經濟學原理。
因為匯率只是不同貨幣的比價,是雙邊和多邊的問題,不是單方可控的。
央行要維護的是市場秩序,保證市場公平交易,保持不同貨幣的價值平衡(真實價值1:1),而不是維護某個虛假點位,更不應該用印鈔坐莊操盤這種惡劣手法來造假。
比如1美元的真實價值相當于2元人民幣,那么當匯率1:2的時候,美元與人民幣的真實價值完全平衡(1:1),此時的交換就是公平交易;如果人為坐莊炒作把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炒成1:8,那么此時的匯率就是虛假匯率,偏離了真實價值,相當于一桿假秤,真實價值就不是1:1而變成了1:4,此時的交易就是不平等交易,相當于大斗出小斗進,由此導致本國外貿遭受嚴重損失。
所以央行印鈔買外幣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和先例,按國際慣例,央行不入市,只當裁判員不當運動員,外匯儲備主要是民間儲備。
如日本的外匯主要是民間儲備(政府只占六分之一),日本購買的美國國債也主要是民間購買。從未有哪個國家象中國這樣由政府印鈔購買這么多外幣外債。
方明江先生還用相當混亂的語言,試圖說明央行的外匯儲備不是政府自有資金,不能用于百姓,只能購買美國國債。
這里他犯的第一個明顯錯誤,就是混淆官方外匯儲備和民間外匯儲備。官方的外匯儲備,都是用國家的人民幣買來的,按物權法百分之百是國有資產,是百姓的血汗錢,完全可以用于老百姓;民間的外匯儲備,是企業和個人存于銀行,不屬于銀行資產,銀行必須保證備付。二者的性質完全不同。
方先生的第二個明顯錯誤,則是把央行與普通銀行混為一談。要知道央行并不是普通銀行,
普通銀行、企業、個人要存錢賺錢,央行則是印鈔票的機構,只需要花錢,存錢賺錢保值增值對央行毫無意義。
企業和個人買賣外匯,是到外匯市場交易,不是與央行交易,與央行沒有關系。
中國央行印鈔27萬億買美元美債,為美國創造了就業,創造了財富,平抑了物價。
中國不但一無所得,還產生了環境破壞、資源損耗、通貨膨脹、財富流失、錢荒等一系列負作用,有百弊而無一利,賠了夫人又折兵,是中國增產不增收的主要原因。
如果這些錢被投在國內搞基礎設施、環境治理、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科技創新、福利保障,創造的就業和效益比之買美元美債將是天壤之別!
今天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將是一個富裕美麗發達的中國,而不是一個灰頭土臉飽受非議的中國。
中國要想扭轉增產不增收、竭澤而漁、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發展模式,必須徹底革除買美元美債之類的“昏招”“惡手”。
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
1、匯率由市場決定,保證貨幣公平交易,人民幣實行有限自由兌換(對外幣大額進出實行管制,其它自由兌換)。禁止央行印鈔買外幣造假匯率,央行只當裁判員,不當運動員,不允許任何人操縱市場。
2、央行現有的外匯外債移交國資委(央行可保留一個數百億的外匯調節基金),用于購買海外資源、農地,回購國內外資股份。
3、引進日本外資法第一條,只允許有利于本國自主發展和外匯平衡的外資進入;引進美國外資法,禁止外資出口。
4、取消所有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退稅,只出口高附加值產品,不做以低價換高價的“壞貿易”(外貿歸根結底是資源的交換,以少換多是好貿易,以多換少則是壞貿易),把中國資源消耗降至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之內(五分之一),把外貿控制在國民生產總值的20%以內,讓內貿充當主角。
5、設立10萬億永續發展基金,用于補發展短板(基礎設施、環境治理、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科技創新),把為外國創造財富的人力資源,轉為為中國創造財富的就業(從來就沒有獨立大國需要為外國打工就業,就業是勞動,勞動創造財富,為誰創造財富是個不容混淆的問題)。把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發展,轉變為全面平衡協調的永續發展。
6、制定公平交易法,成立公平交易委員會,用法律制度為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保駕護航。讓市場無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各歸各位,各盡其職,兩手都要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