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萬人棄保”與延遲退休
文/俗士
今天看到一則華夏時報的報道《3800萬人棄保“怪現狀”》說到:“‘每月定存500元,養老不再靠國家’的觀點還在傳播,由此引發的爭論則愈演愈烈。……事實上,這則明顯帶有宣泄成分的觀點對與錯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確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中斷繳納社保。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累計中斷繳社保的人有3800萬,占城鎮職工參保的一成還多。”該報道認為“中斷繳社保將加大個人賬戶‘空賬’壓力”。
另外,中國廣播網的報道《3800萬人中斷繳社保 社保政策亟待改革》也說:“老有所養,是每個人的夢想。社會養老保險是解決老有所養問題的一種重要方式。不過根據媒體的最新報道,現在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停止了社保的繳費。”同時他們認為:“3800萬人放棄繳社保,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壓力加大,影響整個社保體系。”
相關的報道、評論雖然較多,但基本就是這類說法,雖然,中斷繳社保的人原因不盡相同,但是棄保的人越來越多,在諸多因素中有一點很明確,即人們對現行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人們在退休后所能得到的份額都有疑慮。事實上,除了一些制度上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外,延遲退休的政策也促使很多人選擇棄保,在他們看來參保并不合算,甚至看不到希望。
對于今天的結果,早在2009年(再早我沒有太關注此事)提出延退問題時就已經出現了這種苗頭。記得當時政府就認為通過延遲退休可以每年少支出200億,因此可以填補養老金的缺口。對于這種觀點,我在《原來政府是有遠見的》的評論中挖苦說:“其次,賬也是只算進不算出的渾賬。不知相關部門有沒有算過,如果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5歲,會有多少人會停繳、退保或不參保?那樣的話每年要少收多少?事實上,現在許多年輕人,若非單位強迫,很多都會選擇不交,尤其那些下崗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現在都是勉強在繳。而且,關于‘有命交,沒命領’的說法和擔憂已經在民間流傳,如果‘提高退休年齡’的政策實行,一定會使原來猶豫的下定決心不交。一旦形成共識,后果將難以預料。希望相關部門在算賬時要客觀全面,不要只會做算進不算出的渾賬。”現在,棄保問題已經很嚴重并成為趨勢,也算是對我的話的一種應驗。
其實,前不久在討論延遲退休的問題時,依然看到有些官員和相關專家說什么延遲退休可以減少養老金支出的話。在他們的頭腦中似乎就沒有人家可以退保的概念,似乎只會做算進不算出的渾賬。說實在,這幾年每年都要把延遲退休的事翻出來,甚至說什么為迎接“銀發浪潮”做準備,然而萬變不離其宗,腦子里想的只是算計老百姓的那點吃食,看看可以從他們身上再榨取多少,我說過就像賊惦記上一般。在我看來這種官員、專家的觀點、建議除了會誤國誤民外,真的不如閉上嘴巴貢獻大。
最后把2011我在《再說“延長退休年齡”》的結尾的話,再作為本文的結尾:其實這些話已經嘮叨過了,就像延長退休年齡的說辭一樣,也沒什么新意。這兩年,每次提到這個話題,我就會把以前的文章再發一遍,自己都覺得有點祥林嫂的味道了。其實,事就這么個事,道理也就這么一點,既然他們不厭其煩,似乎不達目的不罷休,我也只好陪著再嘮叨一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