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間,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接受媒體采訪,談及雙十一,馬云稱自己并不關心銷售數字,而是希望借助市場的力量將房價打下去。馬云談及,2012年和與王健林曾約定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將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到馬云還王健林一個億。馬云稱,如果王健林贏了,那就是我們的社會輸了,如果房地產一直是我們的經濟支柱,我們將輸掉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11月12日新華網)
馬云此輪的邏輯是,當大家都選擇網上購物時,傳統商業形態的銷售量就會減少,進而商業地產價格就會降低。更進一步,商業地產房價下來了,房租成本也就下降,也就會帶動整個社會消費品價格降低。但如果進一步延伸,即便商業地產價格下降了,也并不意味著住房價格下降,至少沒有必然的邏輯。
我們通常所說的房價畸高,主要是指住宅,商業地產價格再高,只要有真實的需求,也是合情合理的。商業地產即便泡沫再大,購買或者租商業地產的人也是少數,和其他公眾的關系不是那么緊密。而事實上,如果商人賺不到錢,商業地產的泡沫自然也就不存在。當然,你可以說,商業地產價格下降,多多少少也會影響到目前火爆的土地市場,如果土地不再那么火爆,住宅價格理論上也就有更多下浮的空間。
但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設,每一個環節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至于具體是10年后還是多少年后,網購比重占到社會零售額的一半,這更和那時房價回到合理區間沒有必然關系,也不意味著如果無法實現,到時社會就一定輸了。如果電商自身的物流體系、公司經營管理不善,或者其他自身原因,發展受到影響,無法實現網購占社會零售額的一半,難道也將此歸咎于社會輸了?
其實即便彼時實現這個銷售目標,或者更大的銷售額,房價也回到了合理區間,物價也更加讓公眾能接受,也未必就是電商發達所導致。房價和物價背后有很復雜的原因,其中也或許包括因為有電商的競爭,物價、房價確實可能如上文分析的受到影響,于是便宜點,但這不是絕對的因果關系。
另外,也完全有可能出現,網購占社會零售額的比重很高,但物價和房價也高。因為電子商務物流、倉庫、人力等等成本,也受商業地產價格、房屋和土地租金成本影響。因為技術的趨勢、購物習慣的變化,公眾越來越喜歡網購這是正常的,出現網購平均價格比其他零售途徑價格稍低,然后進一步獲得公眾的喜愛也是理所當然的。但同時出現網購占零售額比重高,商業地產價格高、住宅價格高,也不是沒有可能。
說了這么多,無非就是覺得馬云的邏輯有點問題。話說回來,之所以這條新聞受到公眾熱議也很好理解,因為物價高、房價高,馬云的話很有吸引力,模糊事實而非的邏輯關系,確實也讓不少公眾感覺說得有一定道理。但是,很多問題并不是非黑即白,是復雜的,絕對不能隨意簡單化。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和企業家,不該隨便拿自己行業乃至自己企業的發展,和社會輸贏掛鉤。如果網購遭遇很大不公,被傳統商業形態排擠,說類似的氣話還可以理解,但事實卻非如此。看吧,今年雙十一,淘寶、天貓過了300億元銷售額,萬達集團無論商業地產還是住宅銷售也都很火爆。而公眾只能笑一笑、樂一樂。從企業營銷的效果上說,馬云以上表述、與王健林的打賭,無論對阿里來說,還是對萬達來說,都起到了不錯的傳播效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