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虎里子羊的皮,可乎?)
趙 磊
學生問:“老師,‘中國特色’是不是可以這樣解讀: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政治?”
我有些為難:“話不能這么說吧??從政治正確性的角度講,好像,應該是,那什么—— @ # ¥ @ # & ???”
學生一臉茫然:“說來說去,不就是‘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政治’嗎?”
我想了想:“是啊,如果不是這樣,又能是哪樣呢?可是,馬克思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學生有些得意:“老師,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超越了馬克思主義的教條。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主義政治——兩者不是已經共存了么,憑啥說它們不能繼續共存下去呢?”
我忍不住冷笑道:“且不說經濟基礎如何決定上層建筑。我問你:老虎的里子,羊的面子。可乎?”
學生不解:“可乎,不可乎?老師教我。”
我說:“給你講個故事罷——
有一對父子,牧羊為生。父親在世時一再告誡兒子:‘老虎總是要吃人滴,切勿養虎為患,自取禍端。’
父親去世后,鄰人對兒子說:‘羊吃草,虎吃肉。老虎比羊長得快,養羊不如養虎。’
兒子想:雖然父親的告誡有道理,但與時俱進看,父親實在是冷戰思維,愚昧保守,缺乏遠見。老虎固然要吃人,但我們為何就不能與老虎相安無事呢?只要給老虎的里子蒙上羊的面子,這老虎不就老實了么,這天下不就太平了么,這人和虎不就和諧了么,這兒子的牧人地位不就穩當了么?
于是,兒子從鄰人那里引進了虎仔,宰羊飼虎,剝下的羊皮也沒閑著——趕緊給小老虎蒙上,從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養虎事業。剛開始,小老虎和牧羊人相安無事,可是,眼見老虎一天天長大起來,日漸枯竭的羊肉已經填不飽老虎的胃口,羊的面子也越來越撐不住了老虎的里子了。
有一天,越來越壯大的里子終于撐破了可憐的面子,露出了老虎的真面目,一口吃掉了牧羊人。”
學生聽后不以為然:“老師,把老虎關在籠子里養,如何?”
我說:“那就有悖資本主義叢林法則了。且不說計劃經濟的籠子早就被砸爛了,就是你這種‘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籠子’思想,普世價值和改革黨能容忍嗎?”
學生有所感悟:“老師,好像整個改革過程就是在給老虎拆籠子。”
我說:“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383方案,是在拆籠子呢,還是在干什么呢?”
學生若有所思:“可我不明白,為啥還說‘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呢?”
我苦笑了一下:“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是:現在這面子還是必須滴——連大資本家任志強都說,‘我信仰共產主義’;反共公知茅于軾也說,‘我希望共產黨的政權能夠相當穩定地保持下去’——只是不知道,這面子還能‘必須’下去多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