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是關乎黨的生死存亡的執政基礎。毛澤東同志曾告誡全黨:“我們黨必須和廣大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如果和群眾聯系不好,就要發生危險,就會像安泰一樣被人扼死。共產黨也會被人扼死的哩!黨什么也不怕,就怕這一項。”讀《蘇共亡黨十年祭》,蘇聯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的歷史教訓為我們敲響警鐘:一個政黨不管多老多大,失去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會被人民和歷史所淘汰。
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黨內背離群眾路線、脫離群眾的現象不容忽視。有的眼睛盯著上面干工作,熱衷于造大場面、大聲勢,一些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大有市場;有的凌駕于群眾之上,當官做老爺不接近群眾,矜功伐能看不起群眾,予智予雄漠視群眾意愿;有的革命意志衰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思奮斗,怕苦怕累、醉心玩樂不愿奮斗;有的抽名煙、喝好酒、坐香車、住豪宅,比闊斗富、一擲千金,追求糜爛頹廢生活方式,等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不除,就會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看反映延安時期歷史的書籍,筆者想,我黨我軍當時很多領導干部文化水平并不高,可為什么那個時期群眾工作十分有效?就是因為那時“四風”沒有生存空間。吃苦受累,黨員干部沖在前;有了好處,黨員干部自覺靠后。林伯渠當陜甘寧邊區主席時,每月拿5元錢,遠低于當時技術工人的工資。革命前輩們用過硬的作風回應了人民群眾對清風正氣的期待,所以老百姓視黨和軍隊是自己人,是最值得托付的人,于是就把聽黨話跟黨走當成了自覺行動。
當前,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號角的吹響,人民群眾對我黨我軍有著更多的期待,但最直接最迫切的一條就是希望我們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保持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人民群眾不僅聽你說什么,更看你做什么。怎么做?就要在打牢思想基礎上下功夫,主動自覺地向人民群眾學習,始終牢記“兩個務必”,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強化監督上下功夫,嚴格黨內生活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領導帶頭,標本兼治,努力在糾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上見到成效,在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上見到成效;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著眼制度的系統性和制度對權力的有效規范,創新并不斷完善制度,并在執行中強化制度的剛性,確保事事有規范、人人有約束,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