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社會統治者對異己都采取“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政策,但終究阻擋不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紛紛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此乃前車之鑒。所以一個正常的社會應容許民間有反對或不同的聲在。
社會活動實際上可分為三類:政治活動、經濟活動和思想與文化活動,而以經濟活動為主。所以國家建設以經濟活動為中心無可厚非,但這三者同時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
民主和自由已經成為現代西方國家政治的標榜,雖不名不符其實,但畢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今天的社會里,無論誰說些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說的或講的道理對國家和社會有無益處。無論誰支持什么或反對什么,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接受。一味地對異己進行封鎖或打壓反而起不到更好的效果,甚至壞了更重要的現代政治原則——言論自由與民主。執政者對輿論和異己地控制或打壓如同“殺敵一千卻自傷八百”,只會顯得粗暴專橫無且能。這實際上對所有人都不利,且適得其反。
多元化的社會需要更多的包容與理解,但也應有個尺度,而這尺度就是這個社會不能被踐踏的主要價值觀或主要信仰。你可以反對別人,而別人也有權反對你。這就是民主社會,無論你是否喜歡還是同意與否。
現代社會是以民族國家的形式出現的。所以國家行為就代表了社會的主體行為,而當權者制定的憲法則成了國家思想和行為——即主要價值觀或主要信仰。當今社會影響最深的兩大社會制度是社會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隨著前蘇聯的垮臺和冷戰的結束,資本主義社會就成了這個世界最主要的社會制度。不管你是否喜歡資本主義,但你都不得不承認這點。
中國社會經濟建設正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而且還要繼續擴大改革和深化開放。這就是中國當今的現實。無論你是否贊成政府實行的政策,你都無法逃避中國的社會。因為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無論今天的中國的政治方向是向左還是向右,這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目標。今天的中國仍然在向前發展,而且還在不斷地改善和進步之中。因此大家對新的情況還是要有點耐心,同時還要給點理解和寬容,攜手合作才能實現目標。
假若中國發展真只能有一條道——改革開放——可以走,政府也可以讓民眾討論“選擇用什么樣的方式前進更有利”,更何況發展道路還不僅僅只有這一條。即使大家方法不一樣,執政者也不必太過于對異己采取打擊和壓制的態度。一個新事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自然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同樣的,中國在社會發展中肯定也會碰到各種困難或挫折,甚至在陰溝里翻船,但這其實并不可怕,因此如果擁有多一種或幾種選擇也未必不好。即使別人的思想與方法跟自己的不一樣甚至相反,執政者也不要過于緊張。
國家在實施行為過程中必然受到社會各方面相互制衡,西方現代政治在這方面就比較合乎民意,也很合理。專制制度已被世界各民主國家拋棄,所以倘若誰還在頑固不化,必然會讓自己車毀人亡。無論是西方的兩黨制還是多黨制,這都是社會制衡的需要。
中央集權是中國社會的政治傳統,從商鞅變法開始一直延續至今,走過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到現在仍被社會采納。誰也不能否認中央集權對于國家政權的重要性,當然也無法忽視它的危害性。社會主義中國采取民主與集中制作為當今中國政治原則,不過在實施過程中只有集中卻無民主。既然一黨執政被憲法規定,社會只能接受,因此一黨執政下充分發揮民主更顯得需要。
毛主席說,黨外無黨社會必反;黨內無派千奇百怪。誰都不是瞎子,誰也不都是聾子,而且誰也不一定比誰更聰明更有智慧。因為“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所以中國政治也需要反對派,執政黨不能太恣意任為而不顧及其它方面感受。
真正熱愛中國的人要勇敢地接受這個國家的一切,不要因為她有瑕疵就武斷地厭惡。誰也無法證明自己的思想或主張最英明、最偉大,也最正確。因為一切最終都還得靠時間去檢驗,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包容與理解別人的思想和主張。“百家爭鳴與百花齊放”終究比“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要美妙得多。
古人都說“人非圣賢豈能無過”。作為現代中國人,難道還沒有古人的胸襟和境界?換句話說,就是完全地否定別人也是間接地否定自己。
誰也無法否認毛澤東是中華民族史上的一代偉人,所以對他無端地指責與否定和完全地崇拜都是錯誤的。我們敬重毛主席,相信他、信任他、愛戴他,但不能神話他。因為人都會有缺點和弱點的,而作為他的思想和主義也不會例外。雖然鄧小平否定了毛澤東的中國文革道路,但他的思想理論與改革開放政策也確實改變了中國,也讓人民的生活得到提高與進步。盡管我們對于他“摸石頭過河搞改革開放”的盲目與錯誤無法茍同,不過對于其人還是要給些尊重。
關心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中國人應該相互妥協、相互理解與包容。無論他是誰,只要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理解和包容,無論他有怎樣的缺點和毛病。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既是道德,又是行為標準,更應該成為現代社會人的基本常識。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首,最重要的不是有能改變世界的能力,而是因為有能改變自己的思維。誰都不具有“僅憑個人之力就能改造世界”的能力,都只能“合則互利”與“和則雙贏”。因此“給別人出路也就是給自己方便”就顯得特且重要。作為個體的社會人,誰沒有喜怒哀樂之情?誰又沒有困難艱苦與得意騰達之時?在生與死之間,人生很漫長而又很短暫;在愛與恨之中,生命雖堅強卻又脆弱。“人生得意須盡歡”是古代智者無奈地追求,而“人生失意莫躊躇”也是對現代人在進行鞭策。個人能力與處境不同在社會中的遭遇也不盡相似,地位也差異。所以尊重、理解和包容別人,才能使自己更堅強、更偉大。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但沒見過哪個朝代真地被治好過。其實《論語》記載的是群弟子們記錄孔子宣揚的“善言”。簡單地說就是孔子教人們“怎樣言與行”——好的就是善;不好的就是惡。
利與義的關系需要平衡,但我們這個社會并沒有指引人們行善而只是宣傳“不管白貓黑貓得到老鼠的都是好貓”。這樣的社會輿論下誰還不為利爭個頭破血流,社會不混亂才怪。所以反對派的聲音在社會中顯得多么重要。
社會的主要的價值觀或信仰是由智者們制定的,因為他們有權也有勢。 智者取仁;小人趨利,這其實很好也不過分。如果智者們也趨利,那還讓不讓老百姓活。一個人良好的社會應該是執政的智者們施行“仁”,讓百姓們在“義”中趨利就是一個好社會。倘若過分的是“官員和社會精英”即智者們把持和壟斷“資源和輿論”撈自己的私利,卻沒讓民眾分享。如果社會中智者先富而百姓仍貧窮,那么社會腐敗與分裂也就難免了。
在當下的中國,思想和社會階層分裂嚴重,已成為社會常態。這不是社會自由追逐財富的結果,而是社會道德被破壞、善惡不分——”義”被丟棄的原因。社會分裂是因為現代中國人“言行不一”而導致社會“惡”性被放任且被縱容與傳統政治追求相背離。
在中國西方的自由派思想雖有陣地卻翻不起巨浪,是因為其宣傳“私利”而不被傳統思想左右的中國老百姓茍同。左右之爭,才是中國政治角力的具體表現。
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的兩大理論基石。雖說官方宣傳鄧小平理論是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延續,是一大提高、發明,但老百姓和左派卻并不買賬。表面上看中國的社會政治風平浪靜,內里卻破濤洶涌、駭浪滔天。一不小心,中國這條大船就會船毀人亡,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左右之爭,即中國兩大思想理論之爭,一點都不亞于中東的宗教派系之爭。
中國在政治目標上很明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但在行為實施中大錯特錯。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什么是得人心?還不是統治者施仁政,老百姓得利,過上幸福日子。中國政府在實現強國之路中與民爭利,甚至在得利后并不對民眾及時且合理地施行“仁政”,反而讓人民與各階層爭利導致社會混亂、矛盾重重。
毛澤東太重視人民的“義”而鄧小平太重視資本的“利”,但同時都對異己都大打出手,甚至消滅異己,使得社會根本不敢有反對的聲音或反對的勢力來制衡。這就是為什么毛澤東的文革為什么失敗的根本原因,也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受到越來越多的民眾反感所在。
唯利是圖不行,見利忘義不行,取義背利也不行,只有在“利”與“義”被均衡,社會才能正常發展,但這需要一個反對派來制衡。
中國仍需前進,但前進道路上仍不會風平浪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