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今多數人而言,“帝國主義”這個詞早已是故紙堆里死去的文字。然而,我們卻一再提醒朋友們:“帝國主義”從未離我們遠去,妨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敵人仍然是帝國主義。今天,帝國主義在重新設計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過程中,也不忘阻止中國繼續強大。
在不同的時代,帝國主義總是換上不同的馬甲,以不同的面目出現。“鴉片戰爭”中,他們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當時帝國主義的表現形式主要是通過統治殖民地,掠奪資源,開拓市場。而到二戰后,帝國主義不再依靠殖民統治,而是通過主導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來實現新型統治。冷戰結束后,特別是中國加入全球化以后,“中國人生產,美國人消費”成為新的游戲規則。這就是美國主導的產物。但是,全球經濟危機導致這個游戲也玩不下去了。帝國主義者說:“我們再換個玩法。”于是,他們又重新開始設計世界經濟。按照華爾街的部署,全球資本正流向美國,美國經濟將因重振制造業而復蘇。無論游戲規則如何變化,一定是規則制定者獲得好處。
中國按照美國主導的規則加入全球化,表面上看似乎也得到不少好處:當了多年“世界工廠”,GDP躍居世界第二位,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然而,越來越多的國人已經意識到,中國只是成為經濟大國,卻并非經濟強國。此間經歷的發展,從很多方面看,都是“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資源枯竭,環境破壞,種群延續受到威脅。人民的幸福感不僅沒有提高,反而在下降。在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以前,一個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的美國人可以輕而易舉貸款買房,而一個普通中國老百姓可能用一輩子積蓄都沒希望買房。同樣是人,怎么差距就那么大?還不是因為人家主導游戲規則。美國主導游戲規則一定要讓美國人受益,中國分到什么?也許是一杯羹,也許是一杯毒藥。
美國正布局的新游戲規則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該協定一直將中國排除在外,其用意很明顯:擴大美國在亞太經濟的影響力,同時削弱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如果中國要求加入TPP,很可能會面對苛刻的政治條件。顯然,美國一直沒有放棄遏制中國的戰略意圖。美國為保持自身優勢,會想盡一切辦法限制競爭對手。讓中國政治依附化、經濟碎片化,一直是美國的政策目標。從長遠來看,追隨美國制定的游戲規則一定不利于中國。在游戲規則重塑過程中,中國應獨立發出自己的聲音,爭取將來有一天由中國主導游戲規則。以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如果繼續壯大國有經濟力量,實現這樣的目標絕非天方夜譚。
國有經濟是中國對美國的重要競爭優勢。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如同海軍的航空母艦,是中國在全球競爭中擁有話語權和保障國民經濟命脈不受制于人的關鍵。沒有強大的國有企業,中國經濟就難免被實力雄厚的國際資本支配,中國在政治上也有可能淪為西方的附庸。大多數西方強國歷史上都有過依靠國家力量發展企業的過程。未來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前提必須是經濟獨立自主,通過國有經濟的壯大來實現。讓國有企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也是以往被驗證為行之有效的“中國模式”的重要內容。有獨立自主的國民經濟,有一批強大的國有企業,未來中國才有可能主導全球經濟貿易的游戲規則。
當前有輿論認為,國內貧富分化嚴重的原因是國有企業的壟斷。這是不正確的。貧富差距大的真正原因是資本家對勞動者的剝削程度太高。貧富差距大主要體現在資本利得收入與勞動者工資收入之間的差距大,而非一部分勞動者與另一部分勞動者工資之間的差距。實際上,壯大國有經濟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因為,國有經濟的性質決定其收益為全民所有。無論在初次分配還是二次分配過程中,國有經濟都可以為更公平地“重分蛋糕”發揮重要作用。很多敵視中國國有企業的輿論是由國際資本炮制的。作為競爭對手,他們一直視中國國企為眼中釘。在布局新的游戲規則過程中,美國會千方百計給中國國企設置障礙,甚至游說中國,妄圖讓中國自廢武功。對此,我們應有重分的心理準備。
總而言之,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須要有獨立自主的國民經濟,有一批強有力的國有企業。在國際經濟貿易規則重塑過程中,要避免繼續受美國的擺布,爭取有一天自己能成為規則的主導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