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初,有一首很時髦的歌,《跟著感覺走》:“跟著感覺走,讓它帶著我,夢想的事哪里都有,希望就在不遠處等著我。跟著感覺走,心情就像風一樣自由,突然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我。……”歌調是那么歡快,奔放,無拘無束,像飄在空中的風,像隨風浮竄的云。看樣子年輕人或許喜歡,可我越聽越別扭,越想越堵心,如果當年在那“三座大山”壓得喘息過氣來,如果在那“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的威逼和誘惑下,如果當年“在中國人民面前擺著兩條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兩個中國之命運,光明的中國之命運和黑暗的中國之命運。”(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兩個中國之命運》)任你選擇,“跟著感覺走”,將會是怎樣的呢?當年那鼓舞人們為推翻萬惡的舊世界建立新中國,拋頭顱撒熱血、前赴后繼的信仰從何而來?今后,共產主義的理想還要不要?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還走不走?一連串的問題困繞著我。然而,那些年,提倡“解放思想”的標語牌就樹立在天安門前的長安街上。我想,這明擺著是在告誡人們,原先的思想“陳舊”了,要解放解放思想了!如今,30年過去了,“跟著感覺走”的歌聲雖說不新鮮了,很少再聽到了,但“跟著感覺走”的思想和話語,卻在整個社會流行著,繼續發酵著,“跟著感覺走”的腳步也越邁越大。結果如何呢?不出我所料,由“跟著感覺走”派生出的“跟著沖動走”、“跟著需求走”、“跟著市場走”、“跟著金錢走”、“跟著享樂走”、“跟著美色走”、“跟著時髦走”,等等,不一而足。不信,你上網搜索點擊諸如上述跟著什么什么走,便可有五六十頁甚至70多頁等著你翻閱。可見“跟著感覺走”的感染力、誘惑力、驅動力是多么強勁?在這樣的社會輿論和社會氛圍中,“發財”成為理直氣壯的最為神圣、最為時髦、最為光彩、最為“勾魂兒”的關鍵詞了。為了發財,買股票,散戶跟著大戶走;要賺錢,生產跟著市場走;要購物,跟著廣告走;要時尚跟著影星、歌星走;一句話,還是跟著感覺走。
盡管還能聽到跟著共產黨走的聲音,但那都是發自一些弱勢群體。富豪們貪得無厭、永無滿足地搜刮民脂民膏,能跟著共產黨走嗎?披著“領導干部”外衣的貪官們陽奉陰違,當面是人背面是鬼,是真心跟著共產黨走嗎?即使改革開放之初的那些暴發戶,也蛻化為新生的資產階級了,能誠心誠意地跟著共產黨走嗎?他們的“感覺”是住別墅好,開“寶馬”好,老婆年輕漂亮的好、三妻四妾換著玩兒好。年輕人之所以“追星”,之所以“傍大款”,論“感覺”無非是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這般風光,僅此而已吧?夢想不能實現,或因病致貧、因禍致貧、因貧致貧,“感覺”是什么滋味?如不正確對待,繼續“跟著感覺走”,就饑不擇食了。于是,社會上污七糟八的現象和各種犯罪,官場腐敗、社會腐敗、盜竊搶劫、兇殺、摔嬰,等等,就屢見不鮮,不足為怪了。
“維穩”是當前的大事。一方面是,“維穩”機構公開亮相,監控攝像頭24小時睜大著眼睛……一方面是,城管執法人員“鐵面無情”地收繳著街頭流竄小販為賺取蠅頭小利而出售的商品,基層政府與開發商串通,廉價征繳著農民的土地……盡管社會矛盾多多,群體事件屢屢發生,甚至襲警事件見怪不怪。但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當今,無視階級的存在,以“階層”論取代“階級”觀,因此不知如今的諸多矛盾是什么性質的矛盾?是敵我矛盾還是人民內部矛盾?對兩者混淆無分,如何區別對待?
改革開放以來,富人、窮人之分成為“新生事物”,甚至兩極分化已不可否認。富人想發財,發大財,窮人想生存,想活命。對此,人們怎能沒有“感覺”?而且,不同“階層”必有不同的“感覺”。“跟著感覺走”,怎能走到一塊兒呢?怎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呢?怎能“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呢?顯而易見,“跟著感覺走”的提法大有問題了,是非拋棄不可了!
其實,道理很明確:唯一正確的是,跟著真理走。這就要為真理而斗爭,為真理而獻身!
真理是什么?《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分析了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出社會主義社會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最后必然發展為共產主義社會。”這就是真理,顛撲不破的真理。
說真理是顛撲不破的,是因為不管無產階級,資產階級,都無法擺脫客觀規律的軌跡,只能順應和駕馭客觀規律。因此,真理是沒有階級性的。不像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觀”,只為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滲透服務。
“跟著感覺走”隨心所欲,不同利益的人有不同的“感覺”,因此,籠統地“跟著感覺走”,實質是“普世價值觀”的變種,其害無窮。 2013,8,26,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