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7日
現在世界各國,年年月月說解決失業問題,但幾百年的資本主義社會從未解決過。目前全球幾乎一律是政治多元化,經濟私有化,運行市場化的不同類型的資本主義社會,因而失業也是世界性的。按革命導師的理論,資本主義社會失業是永遠得不到消滅的,但這么高的比例還是讓人十分震驚。
《華商報》2013年8月17日,B02版“原點周刊”披露,“全球各地25歲以下青年失業率:
希 臘:64.2%;
意大利,西班牙:55%;
法 國:27%;
美 國:26.2%;
歐元區:24%;
北 非:23.7%;
澳大利亞:14.5%;
東 亞:9.5%;
南 亞:9.3%;
德 國:8%。”
“數據來源:據歐盟統計數據及《2013年全球青年就業趨勢》”分析這些數字,雖不能認為是100%的準確,也不會有較大的出入。通常說的西方世界均在24%以上,居高不下,是很嚴重的問題。
和失業塊狀圖并列的是“技術性失業”:“無人駕駛的汽車穿行于鬧市街區,手機里的siri軟件可以回答你提出的所有問題……這些在十年前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的話題,但現在計算機入侵人類能夠勝任的大部分領域。”
“全球性失業,除了經濟低速的原因外,技術對人力勞動市場的創造性破壞,也變得越來越嚴重。2000年以來,人才需求的急劇下降,其中大部分失業,是缺乏聘用需求而導致的。數字技術的沖擊正在席卷全球的就業市場。我們該怎么辦?”團結起來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建立社會主義。
B03版要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有數百萬人失業。隨著經濟增速放慢,就業形勢嚴重倒退,已成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問題’。”“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創造性破壞結果:‘技術性失業’帶來的就業‘大衰退’仍在繼續”。資本主義社會為何不使科技發展的成果全民共享?“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創造性破壞”的結論是不正確的,失業是資本主義社會不可克服的固有矛盾形成的,這些新技術未出現時資本主義杜絕了失業沒有?
目前“世界失業青年人數2.9億,幾乎和美國人口3.11億相當”,報文注明“數字來源2013年4月英國《經濟學家》。”“失業讓宅男‘從心底害怕面對未來’”。“全球3900萬‘受挫者’已完全放棄找工作。”
“美國《技術》雜志所述,美國真正的問題不是經濟難復蘇,而是就業難提振。”“越來越多的工作正被技術吞噬。”“過去由人操作的環節,現在都由電腦完成”。“在美國次貨危機之后,曾經有人樂觀地假設在一輪低速后經濟會再度恢復到衰退之前的水平。失業率再度回到6%之下,每個月新增20萬就業機會。然而令人期待的繁榮卻遲遲沒有到來。實際上,被技術壓榨的一代人或許將面臨最為嚴峻的失業大潮。”這倒是很正確的預測。
失業是資本主義根本解決不了的社會矛盾,而且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還回加劇矛盾。失業就是生產力的棄置,對人力資源的破壞。本身也和資本主義所標榜的人是生而平等相背離,當然同社會主義更是無可比擬。只有社會主義能救中國,能救世界。按經濟學理論分析生產力概念,人是生產力中的第一要素。大量人員失業表現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包容不了生產力正常增長。
馬克思闡述的社會主義,就是根據歐洲資本主義已發展到較高的基礎上進行論證的。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革命成社會主義,生產資料歸公,就可以達到全民的充分就業,又有較高水平的生產率,實行計劃經濟,消除全社會巨大的重復、無效勞動,每周由六天工作變為三天或四天。智能化、自動化將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解放出來,腦力和體力勞動的差別消失,高效率使人們用較少的時間生產的物質財富,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生存消費的需求,不再因長時間的繁重的體力勞動而煩惱,勞動就可成為人本身的第一需要。
資產階級由其階級本性決定了必然受唯利是圖規律的制約,不可自行能革命,和人民共同劃等號。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反而成為一些人的災難,這就成了與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明需求背道而馳,也說明了資本主義和復辟資本主義是罪惡的。人類制造的物質和科技財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反而加劇與人有害的深度,這不反動嗎?
在目前,按“夫妻”關系處理同美國往來的形勢下,敢公布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青年高失業率,不懼怕犯忌諱,心生敬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