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你好!看了我的前幾封信,我得出的結論是:造成全人類個人的災難的根源是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
在三百多年前產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前,東方古代亞細亞所有制、西方的古代所有制和日耳曼所有制,都不存在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在資本主義產生以前,勞動者把自己勞動的客觀條件看做自己的財產;這就是勞動同勞動的物質前提的天然統一!因此,勞動者不依賴勞動就擁有客觀的存在。個人把自己看做所有者,看做自己現實條件的主人。個人看待其他個人也是這樣。因此,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里,古人們都不是把自己當做勞動者,而是把自己當做所有者和同時也進行勞動的共同體成員。這種勞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創造價值,而是為了保證各個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整個共同體的生存!在資本主義以前的奴隸制關系和農奴制依附關系中,也沒有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而是社會的一部分被社會的另一部分簡單地當做自身再生產的無機自然條件來對待。奴隸同自身勞動的客觀條件沒有任何關系;而勞動本身,無論采取的是奴隸的形態,還是農奴的形態,都是作為生產的無機條件與其他自然物同屬一類的,是與牲畜并列的,或者是土地的附屬物。由此可見,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中,勞動始終是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結合在一起的!由此也就形成了,資本主義以前的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統一的生產關系。
古代的生產關系是和有限的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使這些形式解體,而它們的解體本身又是人類生產力的某種發展。這種解體的過程表現為:第一,勞動者把土地當做生產的自然條件的那種關系的解體。第二,勞動者是工具所有者的那種關系解體。第三,勞動者在生產開始前就具有了作為生產者(即生產期間)來生活所必需的消費品的關系的解體。第四,勞動者本身還直接屬于生產的客觀條件(在奴隸制或農奴制下這種客觀條件被人占有因而變成奴隸或農奴)的關系的解體。正是這種解體的結果,產生了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
就是在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分離的時候,聰明的高利貸者和商人,就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財富,來購買分離出來的勞動的客觀條件并組織生產,正是這種貨幣財富才轉化為本來意義上的資本,即產業資本。貨幣財富所有者由此就變成了資本家!
生產沒有勞動者是不可思議的。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自然就產生了喪失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原先的勞動者,并因此變成無產者!資本家看到這種現象,就用貨幣財富即資本購買喪失勞動的客觀條件的無產者的勞動力,為他勞動。這樣就形成了資本家占有勞動的客觀條件和喪失勞動的客觀條件的無產者相對立的生產關系,也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由此可見,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的產生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合乎情理!如此的偉大!而這正是資本主義在歷史上的偉大功績!
這個歷史過程首先發生在西歐一些國家,但是勿容置疑的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在人類歷史上誕生以后,就要永恒地推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保留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這種推行的過程,保留的過程,從三百多年產生的那一刻起,就每時每刻,首先在一個國家接著在世界各國,不斷地產生這種生產關系,不斷地擴大這種生產關系的范圍!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遍布全世界各個角落!或者準確地說就是三百多年來每時每刻都在世界范圍內制造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分離的現實!
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三百多年來凡是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分離的地方,就必然要實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建立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反過來說,三百多年來凡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占統治地位的地方,就必然出現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只要一個國家實行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建立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那么喪失了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工人階級或者無產階級,所遇到的一切災難:包括強迫的雇傭勞動或者異化勞動、貧窮、不安全、被人欺辱、被人壓迫、任人宰割、戰爭、疾病、等等,追其原因就是一條:喪失了勞動的客觀條件!
勞動者2013年8月23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