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真不是誰都能學的,毛主席最重要的群眾觀點,是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沒點魄力,沒有做好殺頭坐牢老婆離婚牢底坐穿的思想準備,那學不來。也許吧,上屆本意是怕大的變亂,其實是心里沒底兒,在不改變經濟基礎的情況下,談什么和諧,科學發展,那不是三兩下讓人家給和諧去啦?他長期混跡于官場,沒有群眾基礎,又沒有軍權,不是任人擺布?新上來這位,也差不多,不過是下鄉下連給點好處,換一兩個喉舌,你看他組織過工人農民沒有?特別是工人,基本就晾在一邊了,頂多空談兩句主力軍啦什么的,工人農民一盤散沙,想幫你都沒手段啊。人家該搞私有化搞私有化,該市場化市場化,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其實我覺得他還是找到了問題的所在。但是自上而下的群眾路線,和自下而上的群眾路線,是根本不同的。自上而下還是依賴現有官僚系統,他又沒有什么別的組織系統。
我看實在不行,恐怕要組織第二黨校,主要培養基層工農黨員、退役軍官士官,大學生黨員,左派學者,類似黃埔。或者群眾路線培訓班,類似于農民運動講習所,主要培訓工農子弟學生、退役士兵、青年公務員。教員也是現成的,這左派學者如雨后春筍,即便是右派,只要是認真的愛國的右派,不過是主張自上而下的政策的,比如何新,都可以拉進來,不做主講,做專題也可以,還可以討論,辯論。大原則方針一是民族主義,二是社會主義。能把資本主義講清楚的比如郎咸平也可以。然后把這幫人放到農村去搞合作社,放到國有企業去搞工人組織,先把國有產權看起來,把農村集體搞起來!他們有半官方身份的,類似于大革命時期的黨代表。有了經濟基礎和組織基礎就好辦了。
另外第二黨校、群眾路線講習班的組織關系不隸屬其他黨組織,而是直接隸屬第二黨校,并且可以自己發展黨員。這樣就可以把不信任舊黨組織不愿加入這些舊組織,而又真心為國家民族勞苦大眾獻身的人聚合起來。就像黃埔、農講所各地分校分部一樣,在成熟后,要在成熟后,建立分校,擴大影響。
有軍權很好,很重要,有軍隊的支持,而且他也有正統地位,這是優勢。我們建設第二黨校是為了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和影響力,是實踐群眾路線開門運動,符合黨的組織方針,是制度創新,誰又能說什么?再說了,黨內還是有相當的一批支持,雖然暫時處于劣勢,但也不能小視。困難斗爭當然有,否則還干什么革命啊?不干成嗎?聚合自己人的力量,把我們的人組織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打破黨內走資派的壟斷地位,恢復黨的活力,就像快死了的老樹外面生出一個新枝,又生了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